分享

寒假禪七散記

 药师海印月 2020-05-14

寒假禪七散記(一)

文/南懷瑾先生講述

記錄:東西精華協會禪學中心禪修記錄小組刊載於十方雜誌第三卷第一期

「舉足便超千聖去,百川昨夜向西流」。七十三年春節前後,東西精華協會中國總會台北禪學中心,依例舉行一年一度為期六周的新春精進禅修,南師懷公躬親主七,間以「傳燈録」、「指月錄」等宗門古德的行誼公案,為歸家示路導向,出入臨濟、曹洞、溈仰、雲門、法眼五宗别傳宗旨,方便應機,不拘一格,為近年來國内道場禪修活動的一難得勝會。諸生在此六七期間,摒息諸緣,入禪堂用功,舊參新学,各有所會,其中尤以身心氣質的變化最具參考价值。本文為二月三日南師指導共修大家修習心地法門之開示,其餘禪修期間重要記錄,將由記編小組同学們整理完畢,視需要在本刊登载,以供同好。(编者)

(一)

莫以有所得心企求無所得法

這四個禮拜的禪修,本院同學大致都作了報告。大家那麼忙了一陣,這兩天稍稍放鬆一下,諸位靜修期間用功的精神還不錯,在座這些老前輩,都曾參加過禪修,他們的情形我很清楚,改天再報告好了。其實不只佛法如此,世界上一切的宗教、哲學,乃至於科學,徹底而言,都有這個共同目標。在此大家都是中國人,又是學佛的,把明心見性這一句話往往聽得理所當然,習以為常,久而久之,反而搞得糊里糊塗了,以致未能「好學深思」,「追跟究底」,其實,這四個字本已包括了世界上一切宗敎、哲學、科學的真髓;換句話說,它涵蓋了一切世間的學問,嚴鍵太重要了。

本院的同學,在這一個月嚴格的靜修下來,加上過去幾年的修學基礎,現在對於這一個佛法菩提正確修行之路,已有較清楚的認識,曉得要「明心見性」,或顯或密、或漸或頓等等,應該如何入手。

至於遠從中、南部拼命趕來參加的諸位居士們,大部分是宗敎徒。然而,宗敎跟佛法是有差別的哦!你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