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60年来首次公开展出!这个特展只有一幅画,背后的故事很精彩

 高天明月图书馆 2020-05-14

于锋

一次只展出一张画,这样的展览你见过吗?“毗陵我里——钱维城《苏轼舣舟亭图卷》归乡特展”目前正在常州博物馆举办。穿过历史的风烟,一幅由常州籍状元钱维城创作、曾被乾隆皇帝多次点赞的宫廷古画回到故里,再现常州文化史上的几段人文佳话。

展览现场

走进常州博物馆一楼展厅,260多年来首次公开展出的《苏轼舣舟亭图卷》呈现在观众眼前。画卷上,一道长堤将整幅画分为两部分,堤外是奔流的京杭大运河,岸边停泊着孤舟;堤内是一座精致的江南园林,古松苍劲,修竹繁茂,亭台楼阁,溪水潺湲,山石之间点缀着亭台楼阁,时值初春,一派生机盎然。
下面,请横过屏幕观看——

“这是舣舟亭,那座是万寿亭,钱维城用文字一一标出。”常州博物馆陈列部主任李威副研究员告诉记者,这幅图描绘的正是常州大运河名胜“舣舟亭”的风光。
“舣舟亭”中的“舣”是“使船靠岸”的意思,“舣舟亭”就是“泊舟亭”。那么,是谁停泊在运河边,并催生了这个景点呢?

展览现场

“泊舟的人是苏东坡,他和常州有着特殊的情缘。”李威介绍,北宋大文豪苏轼一生十四次出入常州。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苏轼自杭州经大运河前往镇江,除夕夜途经常州,系舟于运河边。夜宿船上,他留下千古名作《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苏轼自海南回到常州,后病逝于顾塘桥孙氏馆,享年66岁。常州人民为纪念他,在城东其停舟之处建“舣舟亭”。

苏东坡

苏东坡诗酒风流,豪放不羁,拥有庞大的“粉丝群”。清高宗乾隆皇帝正是他的“死忠粉”。为了迎接乾隆南巡,常州地方官重建了舣舟亭,并将亭址南移,在附近建万寿亭行宫。乾隆六次南巡,四次来到舣舟亭凭吊东坡遗迹,留下诗作。他还亲笔为舣舟亭题“玉局风流”匾。“玉局”是苏东坡的别称,因他曾担任成都玉局观提举。
舣舟亭不但出现在乾隆的诗中,在清宫旧藏的乾隆南巡系列画作中也能找到这处常州名胜的身影,这就是此次展出的钱维城《苏轼舣舟亭图卷》。

展览现场

清乾隆年间的常州人钱维城有多重身份:他既是万里挑一的状元,也是朝廷重臣,同时还是画艺高超的丹青妙手。钱维城从小就是神童,9岁能写诗,25岁时中状元,后历任侍读学士、礼部侍郎、工部侍郎、刑部侍郎等职。在绘画方面,钱维城曾在名画家董邦达指导下学山水,他的画远学“元四家”,近学“清初四王”,笔下山水构图井然,意境清幽,“丘壑幽深,树石灵秀,颇臻妙境”。钱维城经常奉乾隆皇帝的旨意而作画,《石渠宝笈》续编、三编中收录的钱维城书画就多达208件。

常州籍“丹青状元”钱维城

钱维城笔下的花卉

“很显然,这幅画是为了乾隆南巡所作,为皇帝永远定格这处运河边的江南美景。”李威介绍,一直到钱维城去世12年后,乾隆皇帝第六次南巡时又来到舣舟亭,他命人取来这幅《苏轼舣舟亭图卷》,在上面题写诗句。观景赏画,抚今追昔,回忆前贤旧臣,当时已73岁的乾隆帝感慨万千。

乾隆下江南

《苏轼舣舟亭图卷》长期收藏在清宫,后辗转流散,于2019年秋季出现在一场拍卖会上,最终被常州企业家刘灿放以7475万元竞得。常州博物馆在征得刘灿放的同意后,为这幅画策划特展,首次尝试以一件实物展品办一个展览。“《苏轼舣舟亭图卷》长74.7厘米,宽26厘米,尺幅并不算大,500多平方米的展厅里只放这一件实物展品,的确是一个挑战。”李威说,展陈团队确定“因物叙事、见微知著”的策展理念,不但在展厅中心位置展览名作《苏轼舣舟亭图卷》,还设置了由大量图文组成的“状元写手”“舣舟亭图”“怀想舣舟”单元,通过多媒体投影的形式让画作“动”起来,多角度、循序渐进地引出了苏轼终老常州、钱维城作画、乾隆南巡驻跸等一系列故事。

《苏轼舣舟亭图卷》

走出画作,现实中的舣舟亭也同样精彩。位于常州城东古运河与明运河交汇处的东坡公园内,保存着复建的舣舟亭,园内御碑亭、东坡洗砚池、御码头、广济桥、抱月堂等景点也与苏轼舣舟、康熙乾隆南巡等史事密切相关。东坡公园风景旎旖,水陆交融,是大运河常州段一处重要的文化遗产。

复建的舣舟亭

常州东坡公园内的苏东坡塑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