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事|品信阳毛尖

 笛子8vxrvb7uaz 2020-05-15
行脚成都,带你看成都

夏日适宜吃茶。和几位朋友在琉璃场吃过晚饭之后,意犹未尽。于是,到旁边的罗曼史茶楼品茗闲话。自从武汉疫情发生之后,已经是很久没有这样吃茶聚会了。

好友带来了信阳毛尖。在成都吃茶多年,印象中信阳毛尖吃的极少。无他,因成都的绿茶已足够丰富,外地的绿茶倘若不是朋友馈赠,还真是难得品尝一回的。

茶楼并没有盖碗茶,亦无玻璃杯,而是硕大的瓷杯,看上去有些拙。在等朋友拿茶叶过来的时候,先洗杯,再放入开水。等茶拿过来之后,开水倒掉,将茶叶投入杯中,再冲下开水,倒水的朋友直接将茶杯注满开水,结果呢?自然无法体验毛尖滋味。因为杯子里的茶水已变得浑浊,自然无法观看这茶叶的形状,以及开水冲泡时的茶叶姿态。

“这是明前茶里的头茶,自然娇嫩,八十度的开水就已足够了。太烫的开水容易把茶叶烫‘死”好友说。

再看看杯子里的毛尖,似乎早就没了绿茶的神气。

东坡茶的创始人苏东坡:“淮南茶信阳第一。”可现在我们因为酒后再品尝信阳毛尖,故难以体验到那一种清纯。尽管如此,对一个老茶客来说,却依然能感受到略淡的茶味。

《茶叶通史》里说:“西周初年,云南茶树传入四川,后往北迁移至陕西,因天气前提限制,只能沿汉水传入东周政治中央的河南(东周建都河南洛阳)。茶树再次在天气温顺的河南靠南方大别山地区的信阳生根。”

这多半是一种想象。因为从茶史来看,川茶的历史远比云南茶更为悠久。元人马端临在《文献通考》里说:“光州产东首、浅山、薄侧”等名茶。

有一种说法是,制茶法基本上是沿用“瓜片”茶的炒制方法,用小平锅分生锅和熟锅两锅进行炒制。炒茶工具采用帚把,生锅用把长0.5米、把粗0.1米的帚把2个,双手各持1把,挑着炒。熟锅用大帚把代替揉捻。这就是信阳毛尖的最初制作技术。

现在的信阳毛尖生产,早已有了新的做法(八道工序制作而成)。不过,从制茶方式上来看,似乎与其他地方的绿茶制作方式,大同小异的吧。

我们品尝的这信阳毛尖,产自哪一座山头,大家也没仔细追究它。几个人坐在茶楼里,吃茶,谈文学,倒也是难得的夏日夜晚。

大家坐到十点钟,然后步行去琉璃场地铁站,各自乘车散去。但关于信阳毛尖的故事,还在回味……



- 关于我们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