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张经方治肠炎,效果不输抗生素!

 岐黄堂中醫 2020-05-15
小 编 导 读

天气逐渐炎热,气候变得利于微生物滋生,各种肠道疾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如果不小心患上急性肠炎,上吐下泻好不遭罪。在遇到此类疾病时,很多人会选择使用抗生素,殊不知中医药里也有治疗急性肠炎的好方子,有时疗效甚至比抗生素还要好。今天,小编就带大家跟随余秋平老师走进实用经方——黄芩汤。

《伤寒论》第172条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 黄芩汤方

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炙)二两,大枣(擘)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炙)二两,大枣(擘)十二枚,半夏(洗)半升,生姜(切)一两半,一方三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条文解读
1

正常情况下,三焦津液的排泄,外出于太阳之表而为汗;下出于前后阴而为二便。如果外感之后,出现了邪郁三焦,外累及太阳之表,而不得汗出,内累三焦水道的气化,下见小便短少不利;则水饮内停,必偏走于大肠,而为下利。

2

由于此种下利,是起源于太阳表郁与少阳三焦邪郁,故曰“太阳与少阳合病,必自下利”。其中,少阳邪热内郁,是导致三焦气化不利的主因;而太阳表郁,不得汗出,与水饮偏走阳明的下利,均是少阳邪郁所致。而且由于少阳的邪热,完全内陷入肠,不复有外透之机,故治以黄芩汤,直清少阳邪热即可。

3

黄芩汤证,是少阳邪郁的半里证(少阳腑热证),由于邪热已完全陷入大肠而为下利,并没有少阳经的半表证,少阳邪热没有外透之机,故只需清泻少阳半里之腑热即可。因为没有少阳经的半表证,故没有往来寒热、胸胁疼痛等症。



少阳郁火型下利的辨证要点

1.下利急迫,呈喷射性腹泻,肛门常有灼热感,一天腹泻十几次甚至几十次,小孩子常有肛门发红、热痛。

2.腹泻前,必有剧烈腹痛,一腹痛即急促如注地腹泻,呈喷射性腹泻(火性急迫)。

3.里急后重,泻而不爽,每次总觉得没有泻干净,稍等片刻,又腹痛急迫去泻肚子。(郁火下迫的特点)

4.左关脉弦滑或弦数。

黄芩汤的方药解析
少阳郁火下迫大肠,是下利的主因,故主以黄芩清泻少阳郁火。黄芩,味苦能燥湿,性寒能泻火,其色黄带绿,色绿入肝胆经,故最善清泻肝胆的湿热与实火。
由于少阳邪热完全内陷于大肠,变为大肠的湿热下利,不复外透之机,故不宜再用柴胡透邪出表。
少阳风火内郁,最易灼伤肝阴,下利不止,也最损失阴液,故此证的下利,常伴有剧烈的腹痛和腹肌拘急的特点,因此方中加入白芍,养肝阴,缓腹痛之拘急

此种急性肠炎,腹泻甚剧,极易脱水休克,故加入甘草、大枣。一则甘缓腹泻和腹痛之急迫减轻腹泻的次数;二则因为黄芩苦寒,清热燥湿,有利于消炎止泻,但苦寒太过,又不利于脾胃,故加甘草、大枣,顾护脾胃的元气;三则是剧烈的下利易伤津气,用大枣、甘草可以补益脾胃,滋助津气又不助邪。甘草、大枣,富含钾离子等,有保钾、防脱水、防休克的作用。
如果既有少阳腑热下迫大肠而下利,又有少阳胆热犯胃而呕吐,表现为急性胃肠炎吐泻并作者,就须用黄芩汤再加半夏生姜,化痰降逆以止呕。此即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
总之,黄芩汤具有清泻少阳郁火,燥湿止泻,缓急止痛的功效。

医案举隅:腹痛、腹泻
2011年,有一次我正在给学生讲课,我妹妹打电话来说她腹痛腹泻几天,打了3天左氧氟沙星点滴,缓解不明显,腹痛腹泻仍然很严重,一痛就要泻,呈喷射状,泻而不爽,一天腹泻十余次。让她按按肚子,说腹部发紧,我就给她开了黄芩汤,因为腹痛剧烈,腹部发紧,所以白芍加倍。结果上午开的药,下午来电话告知病情基本好转。嘱咐她再服2剂药巩固。
高分学术新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