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瑞典传奇5.1:利沃尼亚战争(上)

 陆一2 2020-05-15

引子:

1560年,随着瓦萨大帝的下葬,他的儿子埃里克十四世(Erik XIV)登基为王。瓦萨的倒下并没有让瑞典停下。瑞典军队按照瓦萨生前的指导方针迅速地开始在波罗的海区域寻找新的落脚点,进行他新一轮的征服。但瑞典的扩张势必会和周围的国家产生摩擦。1558年开始的利沃尼亚战争便是最好的例子。

16世纪中期,利沃尼亚(今天的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完全是一团浆糊。在这片跟江苏省差不多大的土地上,总共存在着6个自治省:里加城,里加大主教教区,利沃尼亚条顿骑士团教区,欧塞尔-维耶克主教教区,柯兰教区和多帕主教教区。这六支力量一起组成了利沃尼亚同盟,力求保持分而治之的现状。但在同盟内部,最强大的里加大主教和条顿骑士团一直因为宗教问题而不和,导致这个同盟孱弱不堪。在广袤的波罗的海区域,曾经的霸主汉莎同盟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进步,逐渐衰弱下去。利沃尼亚同盟中几个主要经商的自治省失去了汉莎同盟的保护,于是丹麦、瑞典和沙皇俄国都想把自己的势力根植进没有保护者的利沃尼亚同盟。

开战前的利沃尼亚

在开战之前最强大的势力当然还是丹麦王国。虽然丢失了瑞典,但丹麦王国还是找到了弥补自己损失的方法:收过路费。过去,汉莎同盟向每一艘从北大西洋进入波罗的海的商船都征收过路费,而现在丹麦取其而代之。丹麦很快就靠这个行当富裕了起来。而刚刚独立的瑞典并没有一支像丹麦皇家海军那样强大的舰队,于是瑞典只能用运输船把瑞典陆军送到芬兰和波罗的海的对岸开拓疆土,而无法保证一条来回运输的航线的安全。如果能将利沃尼亚同盟握在手里,瑞典的被动局面将会大大缓解,同时北波罗的海区域就不再是丹麦的天下,丹麦在波罗的海区域的霸权将会受到威胁。

在利沃尼亚同盟的东面,日后将成为欧洲宪兵的沙皇俄国此时比起丹麦还不是非常强大。但沙皇伊凡四世也知道利沃尼亚同盟的富裕。他对未来有着很大的展望,希望建立一个西抵波兰-立陶宛大公国,南至黑海,东到乌拉尔山脉,北临北冰洋的大国。在他的眼里,利沃尼亚同盟是他伟业的第一步。

伊凡四世--“恐怖的伊凡”

波兰-立陶宛联邦的陆军是众多国家中最大且最强大的。扬名天下的哥萨克骑兵在波兰翼骑兵的集群冲锋下如同纸糊的一般破碎。号称欧洲最坚固防御的条顿骑士团经常在波兰军队灵活的战术和悍不畏死的精神下被打的支离破碎,被迫退出战场。可以说,如果成吉思汗的上帝之鞭再一次降临欧洲,可能波兰-立陶宛联邦是全欧洲唯一能抵挡住蒙古骑兵进攻一段时间的国家。此时,这个强大的国家也将目光投向了利沃尼亚同盟,因为利沃尼亚同盟居然主动来投靠他。然而,联邦并不准备立即加入战争。由于联邦西靠神圣罗马帝国,南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庶邦,而且联邦尚未兼并立陶宛,也就是说现在的联邦空有波兰而没有立陶宛,所以直接与俄国对抗并不是最聪明的选择。但波兰国王齐格蒙德二世· 奥古斯都支持他的外戚威廉· · 布兰登斯堡,里加大主教,与条顿骑士团发起新的冲突。齐格蒙德希望利沃尼亚能成为联邦的附庸,提供一条与北方通商的道路。但是他的外戚非常不争气,被条顿骑士团打败并软禁起来。尽管丹麦试图与神圣罗马帝国一起调停利沃尼亚境内的争端,但齐格蒙德以他的使者兰基被条顿骑士团杀害为由指派了一支八万人的大军进入利沃尼亚,逼迫条顿骑士团签订了和平协定。此后,整个利沃尼亚逐渐倒向联邦。

正文:

1558年,伊凡四世认为利沃尼亚同盟投靠波兰-立陶宛联邦的行为对他的政权是一种威胁,于是122日他果断开始了军事行动。许多当地农民视俄军为解放者,于是他们前去说服了很多要塞的指挥官直接向俄军投降。五月,随着多帕城的陷落,多帕主教教区投降。七月条顿骑士团也遭到了打击,边境城市纳尔瓦陷落。次年,沙俄的第二次进攻攻陷了涅瓦尔(今天爱沙尼亚首都塔林)和里加(今天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大主教教区濒临崩溃,里加城势力灭亡,欧塞尔-维耶克主教教区与其余地区丢失联系,利沃尼亚同盟已经来到了毁灭的边缘。很快,来自于同盟,准确来讲仅仅是条顿骑士团教区的使节来到了波兰-立陶宛联邦,寻求进一步的庇护。

1558-1560年俄军推进的路线

齐格蒙德同意介入,但要求是条顿骑士团教区世俗化,首领向立陶宛大公(其实在不久的将来也是齐格蒙德)宣誓效忠。使节同意了这个要求,在1561年签订了条约。条顿骑士团不了解的是,1559年的时候欧塞尔-维耶克主教教区就已经与丹麦签订条约,成为了丹麦的一部分。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二世让他的亲戚马格努斯统治了该教区。但马格努斯心向沙俄,一味地向西扩张。这让埃里克十四世非常不满,因为马格努斯在断绝他最后一丝在利沃尼亚建立据点的机会。于是很快瑞典军队登陆,在短时间内控制了涅瓦尔和爱沙尼亚的大部分地区。埃里克十四世趁机建立了瑞典爱沙尼亚大公国。

图中“Swedish Estonia”部分为瑞典介入初期的势力范围

1562年开始,沙俄开始挺进立陶宛。此时的立陶宛还没有和波兰完全合并,所以立陶宛的贵族并不想与沙皇开战,他们开始了艰苦的谈判。沙皇并不认为他在这场战争中落于下风,于是他提出的停战条件都比较难以接受。沙皇要求立陶宛退出利沃尼亚,移交一座边境城市给沙俄。这些要求是立陶宛大贵族们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接受的。最后谈判不欢而散,边境的摩擦又开始了。立陶宛尽管知道自己处在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他们还是苦苦支撑着。因为只要他们撑到波兰和立陶宛合并,沙俄对他们而言就不再是一个可怕的敌人,而是一个可以击败的普通国家了。贵族们以为这一天不会太远,但是这一撑,就过了整整七年。

1569年,在艰难的谈判之后,立陶宛和波兰正式合并为波兰-立陶宛大公国。沙俄的进攻势头立马停止了。也许沙俄敢动立陶宛,但是波兰的加入让伊凡四世意识到了危险。伊凡四世认为,在这场战争中波兰-立陶宛大公国和沙俄才是主角,瑞典和丹麦只是配角。很显然,为了利沃尼亚和波兰是不可取的。他心中已有了计划:与波兰-立陶宛大公国停战,先解决掉瑞典。在1570年六月沙俄和波兰-立陶宛大公国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停火协议,开始积极备战。

齐格蒙德二世(Sigismund II Augustus),波兰和立陶宛合并的一手促成者

瑞典在战争中和其他国家的关系是微妙的。丹麦也许会随时向瑞典开战;马格努斯也许没有办法伤害到瑞典在利沃尼亚利益的根本,但他不间断的小规模骚扰对当地的民心是极大的威胁;沙俄对瑞典的介入是最不满的,因为瑞典的存在无疑又增加了伊凡四世占领利沃尼亚的难度。波兰和立陶宛和瑞典还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但是瑞典在利沃尼亚的扩张很有可能触动立陶宛的利益。简单来讲,不像波兰-立陶宛大公国,瑞典在这场战争中可能会与任何一个国家开战,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究其原因,瑞典的实力太弱,却还想分一杯羹。这注定不会是一场简单的战争。1568年,因为对当年革命领导者家族斯图尔(Sture)家族几位贵族的谋杀,埃里克十四世被推翻,瓦萨大帝另一个儿子约翰三世在斯德哥尔摩大教堂加冕。

约翰三世有着清醒的头脑。他首先向弗雷德里克二世释放了一个假信号,使他相信双方仍有可能合并,暂停了双方在本土的冲突。同时他和伊凡四世也开始了新一轮的谈判。他在15697月派去了他的使节团,期望能在来年春天前结束双方的敌对状态。伊凡四世派遣当地边境总督在九月于诺夫哥罗德(瑞占区)接见了使节团。他提出的第一个条件便是:

把凯特琳还给我。

凯特琳公主是波兰-立陶宛大公国的公主。当年伊凡四世和约翰三世都追求过青春靓丽的她。约翰三世年轻英俊,未来可期,但当时伊凡四世拥有权利和王位,而约翰三世还一无所有。尽管伊凡占了优势,但是波兰方面在权衡思考之后选择了离的远些的瑞典。自古言:远交近攻,亦若是则已矣。

使节团陷入了深深的尴尬。谈判谈判还把本国君主的妻子扯上了。使节团讨论后的结果就是,可以给钱,可以割地,王后不能随便送。伊凡四世大怒,把使节团从诺夫哥罗德带到了莫斯科,软禁起来,并对诺夫哥罗德发动了进攻。与大公国签订的停火协议使伊凡四世没有了后顾之忧,对瑞典大打出手。在瑞典精锐的防御下,伊凡四世损失惨重,他被迫与瑞典再次谈判。然而,约翰三世早已看穿了他,再次拒绝了他的无理条件。伊凡四世被迫再次进入与瑞典的战局当中,与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停火在一两年后即将结束,俄国正进入不佳的状态当中。

丹麦在瑞典与俄国的战争中逐渐与瑞典建立了不稳定的同盟关系。这一切都起源于1563年开始的北方七年战争。当时,丹麦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波罗的海的每一个角落与瑞典都进行了血战。瑞典并未在这场战争中处于劣势,但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二世保证付给瑞典一笔巨款以换取瑞典移交其在利沃尼亚的领土给丹麦。缺钱的瑞典同意了这一提议,但是这笔款项到最后也没有付,所以瑞典也没放弃自己的领土。经过这一系列的纷争,丹麦逐渐意识到自身和瑞典的争端也许无法停止,但是他们两国在利沃尼亚的利益是一致的。于是出现了这样一种怪象:丹麦和瑞典在利沃尼亚相安无事,但在其他地方却摩擦不断。伊凡四世觉得(没错,他又自己觉得)瑞典和丹麦狼狈为奸,他得采取一些行动。

一幅描述北方七年战争的素描画

1570年开始,伊凡四世又开始集结力量进犯利沃尼亚了。瑞典在利沃尼亚北方的大本营涅瓦尔遭受了两年的包围,但是这座城市抵挡住了进攻;涅瓦尔周围的几座小城被进犯的鞑靼骑兵占领,抢掠一空。当年123日,700名瑞典轻步兵和600名骑兵在克鲁维尔(Koluvere)小镇遭遇了西美昂· 贝克布拉托维奇(此人蒙古名曰赛因· 布拉)可汗率领的16000名鞑靼士兵遭遇。毫无疑问他们被全歼,小镇被烧毁。两年后,俄国掠夺者三五成群进入了瑞属芬兰。1575年在该方向瑞典与俄国约定停火。1573年,在无尽的争端下,克鲁维尔周边的另一座城池韦森斯坦(weissenstein)遭受了同样的暴行。西美昂下令将当地有名的几个瑞典乡绅烤成了烤肉,于是当地人民开始奋起反抗。当年11月,以约翰三世的名义,克拉斯· 欧克松· 托特(当年遭遇西美昂的那只小股部队的长官)担任元帅,庞图· 加赫迪担任副帅,一支大部分由德国和苏格兰雇佣兵组成的军队登陆涅瓦尔解围,但收效甚微。德国雇佣兵和苏格兰雇佣兵经常起冲突,而约翰三世忘了按时付德国雇佣兵20万大勒币(当时瑞典币种),因此将哈普索尔、里奥尔和洛德三座城堡抵押给了他们,但德国人转手就将这三座城堡卖给了丹麦,换得了更多钱财。

1572年,伊凡四世在本国的恐怖统治使他的军队结构发生了变化。曾经他更加依赖于精锐的雇佣兵,但现在,他在南线征服了克里米亚半岛之后,他可以迅速建立起一支数万人的哥萨克军队,这使他可以省点钱建设自己的国家。遗憾的是这部分经费全部被浪费在了建设秘密警察监视人民上,因为伊凡四世极度怀疑自己的政权不稳定。这笔钱本可以用来资助手工炼铁作坊的发展,从而给俄军提供更好的装备,但到底伊凡还是被自己短浅的目光害了。这是俄军失败的前兆,但就目前来看,俄军仍然占据上风。

1576年末俄军的进攻达到高峰。1577年初3万名俄军补充军进入利沃尼亚协同当地俄军作战。俄军的目标转到了丹麦控制区。先前雇佣兵卖给丹麦的三座城堡很快被俄军攻破。俄军势如破竹,一路向海岸线进军。弗雷德里克二世没有精力再放在这边了。与其争夺这片弹丸之地,还不如让丹麦皇家海军在加勒比海驰骋,给本土带来更多的利益。于是丹麦在和瑞典以及波兰立陶宛联邦谈判后将剩下的利沃尼亚领土给了这两国。俄军的进攻仍在继续。瑞典军队被压缩在涅瓦尔,联邦控制的中利沃尼亚基本被俄军占领,包括该地区现在的联邦大本营,道格普鲁斯(Daugavpils)。在这片新占领的土地上,伊凡四世建立了一个利沃尼亚王国,将摄政权交给了附庸马格努斯(弗雷德里克二世的表亲)。现在,瑞典势力被围困在涅瓦尔,波兰立陶宛联邦丢掉了利沃尼亚,俄军顺便也占领了联邦原来的一些边境城市,两个盟国都憋着一口气,准备对俄国发动反攻。

图中浅橙色区域为1570年俄军新攻占的领土,灰色区域为1577年俄军新攻占的领土,右下角小片橙色领土为1577年立陶宛军反攻夺得的领土。清晰可见瑞典势力被封锁在“Reval”涅瓦尔周围。

未完待续.......

引用图片来源:

1. “开战前的利沃尼亚”,Livonian Warwikipedia, https://en./wiki/Livonian_War, last editted on 9 May 2018, accessed on 3 Aug. 2018

2. '伊凡四世--恐怖的伊凡',Was Ivan The Terrible Really As Terrible As His Legacy Suggests?, https:///ivan-terrible, published 23 Feb. 2018, accessed on 3 Aug. 2018

3. '图中“Swedish Estonia”部分为瑞典介入初期的势力范围',Livonian Warwikipedia, https://en./wiki/Livonian_War, last editted on 9 May 2018, accessed on 3 Aug. 2018

4. '齐格蒙德二世(Sigismund II Augustus),波兰和立陶宛合并的一手促成者', Sigismund II Augustus--King of Poland, Britannica.com, https://www./biography/Sigismund-II-Augustus, last updated 28 Jul. 2018, accessed on 3 Aug. 2018

5. '一幅描述北方七年战争的素描画', Livonian War, wikipedia, https://en./wiki/Livonian_War, last editted on 9 May 2018, accessed on 3 Aug. 2018

6. '图中...瑞典势力被封锁在“Reval”涅瓦尔周围。', Livonian War, wikipedia, https://en./wiki/Livonian_War, last editted on 9 May 2018, accessed on 3 Aug. 201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