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中庸之道

 森林一叶 2020-05-16

浅谈“中庸'之道

01

《中庸》

 《中庸》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集中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原则等,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源头,也是中国人的智慧宝库。

02

中庸之道

  许多人把“中庸”理解为中立、平庸,认为讲中庸就是搞折中、放弃原则。其实这是对中庸哲学思想核心的极大误解。实际上,中庸既不是简单的折中,也不是庸俗的中间路线。中庸追求的目标是在不同时空环境中,尽善尽美的最佳方案。它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

 “中庸”的“中”的含义是不偏不倚,是适度、适中、正确,无过无不及而恰到好处;是合宜、合理,无所偏倚而恰如其分;是中正、公正而合乎天理人情的正道。“中庸”的“庸”的含义是平凡、平常、平易可行,而又无可改易的一定之理,含有“普遍适用”之意。

03

中庸与反中庸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所谓君子中庸就是君子行事符合中庸之道。不偏叫“中”,不变叫“庸”。也即是不要偏离自己的原则,也不改变自己的原则。与此相反,小人是反对中庸的,他们见风使舵,毫无原则可讲。“反中庸”者做人做事常常以自己为中心,与人争夺利益,甚至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以损人利己为快乐,他们当然不会中庸,为达目的,他们会不择手段。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也就是中庸和反中庸的不同。

 中庸的本质是一种世界观、人生观和大局观。君子以仁为本、以和为贵,知道遵循人伦道德和自然法则。而小人则不同,他们以私欲为中心,以利益为上,以占有为快乐,肆无忌惮。他们没有责任心和社会公德,更不懂人伦道德和自然法则。

 世界上最重要的不是规律或规则,也不是外部的形式、程序,而是内心是否“中庸”。如果内心不正,那么在生活中对中庸的坚守也不可能做到。君子最大的敌人不是修身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障碍,而在于去除内心的欲望恶念和肆无忌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