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分钟脊柱』不同手术时机骨水泥球囊成型手术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治疗效果的影响

 lygs999 2020-05-16

椎体压缩骨折是常见的骨质疏松骨折,保守治疗和骨水泥球囊技术是椎体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最常用的两种治疗方式。保守治疗失败再行骨水泥成型也是常用的治疗策略之一。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很多椎体骨质疏松压缩骨折会出现后凸畸形加重,引起矢状位失衡从而导致长期慢性疼痛。早期骨水泥球囊手术和晚期手术临床及影像学效果对比区别报道较少。

本文从临床症状和影响学两方面对于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早期(4周内)和晚期(4周后)行椎体骨水泥球囊后凸成形术进行了对比研究。

作者对比32例早期手术患者和19例晚期手术患者,前者从初发症状至手术平均15.8天,后者平均59天。两组之间骨密度T值无明显差异。平均随访1.2年。在术前、术后及术后6月侧位X线测量骨折局部后凸角度和高度丢失。

后凸角度和骨折椎体高度比例测量2×(a+b+c)/d+e+f+g+h+i方法如下图:

早期手术组术前和末次随访疼痛评分平均8.1/2.6,晚期手术组7.8/3.3,末次随访早期手术组疼痛评分优于晚期手术组。

早期手术组术前/术后/术后6月后凸角度平均为10.1度/6.4度/9.5度,晚期手术组为27.6度/19.8度/28.4度。

早期手术组术前/术后/术后6月椎体高度比例平均为0.81/ 0.91 /0.83。晚期手术组分别为0.54/ 0.64 / 0.58。

两组之间在术前和6月随访时椎体的高度比例和后凸角度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这一数据证实球囊骨水泥成形能够预防骨折后高度的进一步丢失和后凸角度的进一步加重。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球囊成形在术后一过性的改善后凸角度和椎体高度,但最终6月随访仍然与术前水平基本持平。

从数据我们还可以明显的看出晚期手术组后凸角度和椎体高度丢失情况明显多于早期手术组。也说明晚期手术时患者局部后凸角度和高度丢失已明显加重,球囊成形也未能在6月随访明显纠正严重的后凸畸形。晚期手术组患者后凸角度和椎体高度及疼痛情况在6月随访均差于早期手术组。

典型病例

79岁女性,术前后凸角度38度,伤后6周行球囊成形,术后2年随访后凸角度36度。

结论

本研究证实骨水泥球囊成形能够有效预防后凸的进一步加重,但并不能有效重建矢状位力线。早期手术能够获得更好的临床及影像结果。




参考文献:Minamide A, Maeda T, Yamada H et al. Early versus delayed kyphoplasty for thoracolumbar 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s: The effect of timing on 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outcomes and subsequent compression fractures. Clin Neurol Neurosurg. 2018 Oct;173:176-18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