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佛系情歌 | 王维:情深不寿,深情难赋

 昵称32901809 2020-05-17

独在异乡为异客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佛系情歌 | 王维:情深不寿,深情难赋

丝绸之路幻想曲之五:龟兹舞

作曲:赵季平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唐开元四年春天,带着母亲殷切的期望,十五岁的王维离开山西老家,负芨进京,求取功名。大唐盛世初开科举,不过那会的科举并不是简单的读书考试,唐人更看重诗才、战功与门第。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王维《少年行》之一

王维少年意气,诗才横溢,但缺少战功与门第。王家虽是山西太原的名门望族,但九岁丧父后,家道早已中落,他和弟弟王缙不得不随母亲崔氏搬回了山西蒲县的娘家。嫁出的女儿泼出的水,回了娘家就成了外人,王维从小就深昧这寄人篱下之苦。十五岁上京,其实王维是身系着重振王家的责任和母亲殷切的期盼。然而身在帝都长安,功名虽近,却取之不易。

转眼春去秋来,纵有凌云志,王维也只能凭着诗才与过人的音乐天赋,浪迹于长安的名门之下,碌碌无为,讨口饭吃。重阳佳节,背井离乡,怎能不想起远方的妈妈和弟弟?少年王维不禁悲从中来,那年的秋天,他提笔写下了著名的《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那是“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那是“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思念。

注:山东,非指现在的山东,而是华山以东王维母亲的老家山西蒲县。

佛系情歌 | 王维:情深不寿,深情难赋

茱萸,古人把这红色的小果子,当作为祭祀、避邪之物,晋葛洪《西京杂记》中载,刘邦宠妃戚夫人于每年九月九,头插茱萸,饮菊花酒

也许少年王维还想起了母亲为他定的婚事,那一位娴静端庄的崔姓姑娘,来自母亲的崔家。我们不知道她的具体名字,王维也从来没有在他浩瀚深情的诗作中提起过她。我们只知道,这位崔氏三十岁就难产去世了,从此王维终生都没有再娶。古时候,如王维这样丧妻后拒绝再娶的男子,除非是出家人,几乎无法想象。王维从小随虔诚的母亲信佛,自然明白情深不寿,但他又为何总是在空空的心中安放了一束思念的茱萸?在昔日的窗前,留下一枝相思的红豆?那些多情的、无情的寂寞心事,欲言又止。

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曲,曲画深情,诗在言外。在唐代的大诗人中,王维绝对是唯一一位诗书曲三绝合一的大家。少年王维也正是凭着这三项绝艺,游走于长安将相王候的门下,深得赏识。唐人孟棨在他的《本事诗》中记载了一个和王维有关的轶事:

译文:宁王李宪(玄宗兄弟)尊贵富有,门下宠妓有数十人之多,每一个都色艺双绝。在宁王宅第附近,有一位卖大饼的男人,他的妻子纤白明晰,宁王一见钟情,给了卖饼者很多钱财,将其妻强行占为已有,宠爱有加。第二年宁王问这位卖饼人之妻:‘你还记得你以前卖饼的丈夫吗?’女子默然不语。于是,宁王召来卖饼的男人,让他们在其宾客面前重新相见。其妻注视着昔日的丈夫,顿时泪如雨下。当时宁王府上座客有十余人,都是著名的文士,见到此情此景无不心生凄恻。宁王命令大家当场赋诗,在座的王维提笔写下《息夫人》一诗,诗云:

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佛系情歌 | 王维:情深不寿,深情难赋

流水(古琴曲)

息夫人,是春秋时小国息国的王后,别称桃花夫人,史载她色艺双绝。但在春秋纷乱的政治中,却是一位美丽而可怜的牺牲品,不仅被当时豪强楚文王夺去为妻,其前夫息国国王也被楚文王捉去,当了城门守卫。息夫人侍奉楚王多年,生了两个孩子,但她从不和楚王主动说话。最后息夫人乘楚王外出,私会前夫,旧人相见,一时悲从中来,竟和前夫双双殉情自杀。楚王悲痛,将两人以国君王后之礼葬在汉阳月湖之畔,正对子期伯牙抚琴《高山流水》的古琴台。在息夫人殉情处,后人建了桃花夫人庙纪念她,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花开如云,花落如雨,花落在月湖之水上,无人怜惜。唯有琴声如诉,流水无情。

王维借息夫人的典故,抒发的依然是人心深处的依恋。看花满眼泪,在这浮华的人世间,唯有真情难忘。在孟棨讲述的故事最后,宁王闻诗也黯然泪下,将那美丽的女子还给了前夫。

问题是花落还有再开时,破镜重圆,又岂能别来无恙?

纵死犹闻侠骨香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王维《少年行》之二

佛系情歌 | 王维:情深不寿,深情难赋

《长安十二时辰》主题曲:清平乐

李白 填词

浪迹在帝都的敏感少年,却依然心事重重。一直到开元九年,王维整整作了五年的门客。当初那股子“一身能臂两雕弧”、“纵死犹闻侠骨香”的意气干云,也只能激荡在少年幻想的诗句与铿锵的音乐中。这些深婉、精美又含蓄的诗句与音乐,为王维赢得了生前生后名。

唐人热爱诗歌与音乐。乐是有声的诗,诗是有韵的字,诗乐相通,王维不仅诗画双绝,诗与乐一样融汇贯通。虽然中国的古曲,经常是有曲无谱,作者也经常无法准确考证,不过有两首中国古典音乐中最重要的两首曲子,一般我们都归于王维的名下,其中一首就是著名的琵琶武曲《郁轮袍》,这支名曲还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就是《霸王卸甲》。

唐代音乐深爱龟兹伎乐的影响,龟兹伎乐以琵琶为首要乐器,琵琶也同样深得唐代汉人的欢迎。开元时,唐明皇宠爱的杨贵妃就是出了名的琵琶弹唱高手,杨贵妃甚至在唐明皇开设的皇家音乐学院——梨园中教授琵琶弹唱。而王维受当过乐丞的爷爷和母亲的影响,从小研习音乐,精通琵琶演奏。少年时就经常出入宁王府、歧王府、崔九堂(崔九是王维的妻弟)演奏琵琶。所谓“歧王府上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诗句)”,其实不仅仅指的是唐代首屈一指的音乐家李龟年,套在王维身上也没错。

佛系情歌 | 王维:情深不寿,深情难赋

图:《韩熙载夜宴图》

唐人薛用弱在自己的笔记《集异录》中详细地讲述了,开元九年王维自度琵琶新曲《郁轮袍》获取大唐公主亲睐的故事:

译文:王维年青时,以文章出名,精通音律,妙能琵琶,游历在帝都权贵的门下,特别受到岐王(唐明皇之弟李范)器重。当时有一位进士叫张九皋,名声也很大。经常出入公主门下,有人为他说请,请公主知会京兆的试官,让张九皋中举。王维知道后,告诉了歧王。岐王说:公主势大,不可力争。我会为你谋划。你要准备十篇最得意的诗作,并写一首琵琶新曲,五天后来我府上。王维依从歧王的指示,如期而至。岐王让王维穿上乐师的服装,带他去拜访公主,为公主演奏新曲,新曲音调悲切,令满座动容。公主不禁问王维:“此曲何名?”,王维起身说:“此曲名为《郁轮袍》。

当时王维年轻潇洒,风度翩翩(妙年洁白,风姿都美),公主颇为心动。于是歧王赶紧敲边说:这位少年不仅精通音律,诗词也写得极好,当世无双。如果他能中举,一定是国家的福气。说话间,王维献上事先准备的诗作。公主阅后,大为惊奇地说:这些诗我大都读过,一直以为是古人佳作,原来是你写的?于是让王维更衣,坐到公主身边。公主问他:为何不去应举。一边的歧王赶紧说:这位少年不中头名,就不会去应举。但我听说,今年托公主的关系,已经内定了张九皋为头名解头啊。公主笑了说:这不关我事,他人所托而已。并亲自对王维说:你去应举,我会为你出力。当年终于一举登科。

唐代权贵养士之风很盛。当时投靠名门,靠的是才华而不是金钱,依借门第的力量中举是唐代求取功名的主要方式。这在当时根本算不上道德污点。重要的是,你的才华一定要有权贵赏识。

注:文中“公主”,有人说是太平公主,但太平公主在开元之前涉嫌谋反被唐明皇杀了,所以文中公主更可能是与歧王、唐明皇关系最要好的玉真公主。文中的《郁轮袍》,按当代琵琶宗师林石城的说法,可能是指南北朝时战死沙场的大将王琳的血衣。

佛系情歌 | 王维:情深不寿,深情难赋

霸王卸甲琵琶协奏曲

铁马冰河入梦来,一曲《郁轮袍》,绝对是铁骑突出刀枪鸣——战士抱着赴死的决心,在敌阵中反复冲杀,直至碧血黄沙。然而,音乐的绝妙并不在于战斗的悲壮,在几度变奏之后,王维并没有以英雄之死作为音乐的结尾,而是从死亡开始,以琵琶长轮指法,奏出凄凉悲切、如泣如诉,令人肝肠寸断的曲调,那是人间生死的别离,那是“永定河边无边骨,曾是香闺梦里人”的悲凉,和前面的浴血战斗的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

《郁轮袍》如何变成了后来的《霸王卸甲》,这个在无谱的年代已经很难考证。不过历代琵琶名家都认定,《霸王卸甲》就是《郁轮袍》的“正宫变调”,显然后人将王琳血衣典故改成霸王战死的故事更加通俗好记。既不违和,还增添了悲壮凄婉的色彩。它和另外一支琵琶名曲《十面埋伏》一样,都极尽了琵琶这件军伍出身的乐器,既激昂铿锵又悲切哀婉的双重性格。

热爱琵琶的宋代大词人苏东坡就特别钟爱此曲,他曾在朋友家中听伶人演奏琵琶,并在诗中品评道:

数弦已品龙香拨,半面犹遮凤尾槽

新曲翻従玉连锁,旧声终爱郁轮袍

佛系情歌 | 王维:情深不寿,深情难赋

唐代螺钿紫檀五弦琵琶,正仓院收藏

我们已经无法复原王维创作此曲的心情。王维的一生,你几乎很难确定他对谁用过情,也无从考证,那些深藏在少年心上的往事。我们只能说这支琵琶名曲,大约可以算作是王维少年时豪放的诗歌名作《少年行四首》的姐妹篇——人生中有很多情,很多事,很多感受,很多沉浮,很多人,过去了就再也不能重来,离别了就再难相见,就象战士倒下了,再也不会站起来。

虽然薛用弱在《集异录》说,王维在开元九年中得解头(科举第一名),但事实是,那年他不过破格当上一个乐府小官——太乐丞,和他音乐家的爷爷一样。不久又因为“伶人舞黄狮”案受累,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

少年热血,人世炎凉,功名与理想,其实都如沧海浮云,南柯一梦。

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王维《终南别业》

佛系情歌 | 王维:情深不寿,深情难赋

辋川溪雪图(摹本):王维画

历史之书的扉页上满是尘埃,光阴与世人的健忘,只留给我们一条依稀的线索。那些诗句还在,风流,却被雨打风吹去。

从开元九年糊里糊涂地中举当官,又被莫名奇妙的发配边地管仓库开始,有关王维的故事大多平淡无趣、枯燥乏味。我们大约知道:丧妻之后不久,王维就从发配地回到了纷纷扰扰的长安,从此平步青云。他一生最大坎坷,大约是安史之乱因为当了几天伪官,事后差点被以叛国罪处分,但最终,皇帝还是放过了他。40岁前后,王维在终南山东麓的蓝田县辋川建造了自己的别墅,半隐半官地把后半生消磨在了山水之间,再也不见当年“纵死犹闻侠骨香”的少年激情。

写诗、作画、饮酒、焚香、礼佛,法名摩诘(清净之意),也因此在唐代诗人中王维赢得了诗佛的美名。甚至被公认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但他远没有诗仙李白那种放浪形骸的浪漫气质,也缺少诗圣杜甫那样——人世间颠沛流离的深刻体验,虽然贵为诗佛,奇特的是,王维最出色的诗句也不见得有多少佛性,倒是以情动人。他在晚年随手写的那首《送元二使安西》,当时就被谱成了曲,传唱一时,歌名为《阳关三叠》或者《渭城曲》。一位唐人在笔记中记下一件趣事:京城里一位卖饼师傅,不用吆喝招揽生意,而是从早到晚地唱《阳关三叠》,唱得路人无不动容,只能买了他的思念之饼,让他暂时消停。

佛系情歌 | 王维:情深不寿,深情难赋

渭城曲(阳关三叠),筝、二胡、人声改编版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要和着泪吃的相思饼,我是没有吃过。但这支金曲却是千古绝唱——对此,绝对不必质疑。它比王维少年时写的琵琶曲《郁轮袍》还要出名多了: 不仅成为了唐宋两代最流行的第一金曲,甚至成了整个中国史上传唱最久,流行最广的名曲。中国古诗写离别的名诗多如牛毛,但没有一首可以拿来和《阳关三叠》相提并论。

李清照笔下的“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李商隐诗中“断肠声里唱阳关”,宋人刘仙伦所谓“唱到阳关第四声,香带轻分,罗带轻分,杏花时节雨纷纷”,唐代晚王维一辈的白居易也深爱此歌,曾写下“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

注:阳关三叠,也叫《渭城曲》、《阳关曲》,采用了叠唱的形式,但由于唐谱失传,具体叠法却无从考证。于是这“第四声”是哪一句,向来颇有争论。宋代大诗人苏东坡认为“第四声”应是原诗的第三句“劝君更尽一杯酒”。后世的琴谱(明以后),大都将全曲分成三大段,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迭唱三次,故称“三迭(叠)”。每迭加上“清和节当春”一句作为引句,核心则是王维四句原诗,后段有新增的副歌,每迭副歌都不尽相同。

音乐为诗歌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但那高飞的诗句,却头也不回地消失在我们眼中那一片怅然若失的天空中。那一叠叠反复咏叹的离愁别恨,寥寥数笔,情深难赋!

佛系情歌 | 王维:情深不寿,深情难赋

伊州歌,谱见《敦煌曲谱》,王维词

图:唐代皇家乐舞

唐宋诗词皆可唱,这首《阳关三叠》的曲作者具体是谁,现在已经很难考证。也许是身为大音乐家的王维自己,也许是那位被公认唱红了这首歌的李鹤年(大音乐家李龟年之弟),也许是明代琴人以王维之名自度的曲子,这很难说。唐人记载,它最早可能是唐代皇家套曲《伊州歌》中的第三段。曾是皇家乐官的王维,的确写过好几首《伊州歌》,比如: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伊州歌》是源于西域哈密的曲调,收入到唐代宫庭的乐府中,在唐代颇为流行。幸运的是,它的曲谱后来在敦煌被发现,但是古曲今唱,显然和后世流行的经典琴歌——《阳关三叠》很不同。如今,我们甚至无法确认,依照《琴学入门》曲调收入到中学音乐课本的《阳关三叠》,到底是不是当年的那一首。但肯定的是,我们唱的《阳关三叠》和唐代的《伊州歌》是两首不同的歌,《伊州歌》虽美,但没有叠唱的特点。

《阳关三叠》的琴谱最早见于1491年明代的《浙音释字琴谱》,编撰者是南昌琴人龚经,他在曲谱下注释为——王摩诘作,凡八段。

历史之书的扉页上,总是积满了灰尘。是不是王维原作,我们也只能姑且信之。有曲无谱, 一向是中国古典音乐难以弥补的遗憾。幸好美好的诗句犹存,幸好这美好的诗句依然可歌,但我们又如何去破解,诗句与歌声背后的真情?

佛系情歌 | 王维:情深不寿,深情难赋

阳关曲(阳关三叠),谱见《琴学入门》

乔月打谱、古琴弹唱

后人经常给王维的短诗改名,比如著名的《江上赠李龟年》,我们通常称之为《相思》,那一枝红豆,寄托了人世间多少深情似海?比如我们把《送元二使安西》称之为《阳关三叠》。为何?

因为那一曲相思,重重叠叠,一唱三叹,道不尽别离的惆怅。那些隐藏在诗句背后的强烈情感,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友人间唱和、践行、祝酒的需要。看似平淡的诗句,看似简单的旋律,悄无声息地深入到听者的心灵深处,撞落了我们心枝上那一颗久久不肯滴落的泪珠。人们都说李白浪漫多情,但他一辈子也没有用他的春风词笔写出过哪怕一句,比王维用情更深的情诗。

问世间情为何物?

那不是一夜春宵的失落,也不是“云想衣裳花想容”的华美——大爱无声,情深处男女的爱情、母子的深情、兄弟的亲情,知己的别情,这些完全不同的情绪竟然都被王维简洁到极致的诗句,混和成了一缕欲说还休的惆怅。读李白,情在诗中;读杜甫,情在味中;读王维,则情在诗外,那些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黯然消魂。

佛系情歌 | 王维:情深不寿,深情难赋

唐代不肯嫁人的女子,往往会主动成为女道士

情深不寿,这哪里象是个佛系的诗人?!难道仅仅是歌者无情,而听者有意?

隐居深山的王维,早已不食人间烟火。但我们却都是执着的凡人,总是要在枯寂的历史中顽固地追问着美丽诗句背后的故事。比如王维与妻子崔氏到底有怎样的感情?为何妻子去世后,王维终生未娶,甚至不近女色,留下一生耐人寻味的寂寞。比如暗箱操作帮助王维上位的玉真公主,才子与公主之间就真的没有相爱相杀的故事?

甚至有人YY——他和玉真公主,以及诗仙李白三人之间,不得不说的“三角恋”。王维和同时代的李白,同是诗坛领袖,经常同一时间出入同一地点,都为玉真公主写过诗,为何却老死不相唱和往来?这多少在那个唱和成风的时代有点离奇。

在王维看似平淡的一生中,有很多事难以解释。“不后有三无后为大”的古代,男人丧妻后不娶,这本身就不符合常情,信佛根本不可能成为不娶的理由,王维的弟弟王缙也信佛,不也三妻四妾不嫌多。那会可不流行独身主义。连出家作了女道士的玉真公主也有两个儿子。贵为唐明皇最信赖的宝贝妹妹,玉真公主大约是盛唐最风流高贵的艺术沙龙女主人,她差一点就嫁给张果老,一生和无数诗人道士们有过交往,但我们不知道她的一生到底爱过谁?又恨过谁?

佛系情歌 | 王维:情深不寿,深情难赋

李清照词,谱见《和文注音琴谱》

美人卷珠帘,不知心恨谁——所有疑问仅供想象,历史没有留下任何真凭实据,只留下春梦了无痕。

千年一梦,吹落了多少恩恩与怨怨;人间别离,送走了多少青春与记忆;你以为你已经成佛成仙,出离情海时,这人世间的情为何又总是一年一度地——春风吹又生?你以为早已忘记,那相思的红豆又一次春来发几枝。

春色阑珊,一夜难眠,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从宿醉中醒来,美人不自觉地轻轻哼唱着王维的《阳关三叠》,不禁泪痕红挹鲛绡透,她提笔写下新词《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今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春晚,雾锁重楼,记取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更数,几段新愁。

人的一生总是不断地失去,斩不断的情思却不断地重生。旧恨新愁,这一曲《阳关》又岂止要唱上千万遍?!

琵琶传奇:霸王意气尽,四面楚歌声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长安十二时辰:怀抱琵琶的正确古姿

佛系情歌 | 王维:情深不寿,深情难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