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神病患者》探究精神变态的教科书式作品 影史上被模仿最多的影片之一

 蔡叔刚 2020-05-17

dean 发布于: 2011-08-13 17:47


以色列版海报

《精神病患者/惊魂记Psycho》(1960) 是现代心理恐怖片的开山之作,是探究精神变态的教科书式作品,是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最经典的作品之一,在多次最佳恐怖片评比中都名列榜首。

《精神病患者》的价值首先在于它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电影类型,精神问题导致的犯罪行为从此成为经久不衰的电影主题,而相对于众多依靠毫不吝啬的挥洒血浆和躲在门后惊吓观众的低劣恐怖片,《精神病患者》对人类心理直至精神层面表现和变异剖析使之登堂入室成为经典。诸如《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1991)等在内的优秀影片都毫无例外带着《精神病患者》的影子,而包括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大卫·林奇David Lynch等在内的电影人也对该片推崇备至。


德国版海报

《精神病患者》的价值还在于它在具备艺术价值的同时获得观众的广泛认可,这得益于希区柯克非凡的导演才能。《精神病患者》的成本仅是希区柯克电影中比较低的,但却获得了数千万美元的票房,尽管影片超越时代的先进性让影评界恶评如潮,但观众的口碑却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希区柯克对观众心理和电影本身的把握发挥到极致,每位观众都获得终生难忘的观影经历,影片上映后很长时间,很多美国妇女都抱怨不敢去浴室淋浴。而浴室杀人一分半场景也成为所有电影从业者必须研究的电影案例。


意大利版海报

【《精神病患者》中的女性形象:玛丽安、莱拉、贝茨夫人】

《精神病患者》总长约110分钟:前60分钟讲述了女性玛丽安(珍妮特·利Janet Leigh饰)盗取公款后,在逃亡期间投宿到诺曼贝茨的汽车旅馆。并且被残忍的杀害:后50分钟讲述了玛丽安的妹妹莱拉如何介入警方的调查,最终发现姐姐被害的真相。女主人公也是两位,前半部分的女主人公玛丽安。她是亚利桑那州凤凰城一名普通的女秘书,爱上了一名离婚且负债的男人,经常利用上班的间隙与他在旅馆偷情。玛丽安认为债务是阻碍她幸福最大的障碍,因此偷了老板客户的四万美元定金。在逃亡时住进了诺曼·贝茨的汽车旅馆,却在浴室惨遭杀害;后半部分的女主人公则是玛丽安的妹妹莱拉,莱拉是以贤妻良母形象示人的,她总是将自己包裹在最正统的衣服里,因此莱拉不适合作为用精神分析学研究的对象。电影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女性形象,就是一直以声音形象为观众感知的贝茨夫人,直到电影进行到片尾(约100分钟)的时候,她才以枯骨的恐怖形象真正现身。

在对玛丽安这个女性形象的刻画上,希区柯克无疑触及了精神分析学的精髓,即男性的噩梦与成长。玛丽安的外在是充满魅力的,她在电影中的第一次出场就向男性展示了自己傲人的身材和美丽的脸孔,这无疑就是拉康关于“看”和“凝视”的镜头运用。玛丽安是作为被男性“看”和“凝视”、被投射欲望的客体存在的,电影中与她有关系的男性,都有意无意地将自身的欲望和焦虑投射到玛丽安身上,把她作为满足他们恋物癖的玩偶。同时,坐在电影院里的观众也在银幕的诱导下,以窥视的方式将自己的欲望和焦虑投射到玛丽安身上。电影一开始,镜头就对着窗口逐渐推进,仿佛为观众营造了一个适合窥视的环境。希区柯克对玛丽安形象的刻画,显示了他保守主义的厌女癖:偷情和偷窃只是玛丽安的第二重罪,在无意中诱惑了诺曼·贝茨,则是令她致死的原因。在著名的浴室谋杀戏中,凶手用匕首一刀刀刺向玛丽安裸露的身体,花洒冲出的水花仿佛是在洗清她生前的罪恶,希区柯克给了死后的玛丽安一个瞪大双眼的特写,而观众则通过“看”和“凝视”的方式扮演了清洗玛丽安罪恶的男性角色,并从中获得观影快感。

【诺曼·贝茨在《精神病患者》中的双重/双性形象】

诺曼·贝茨(安东尼·帕金斯Anthony Perkins饰)是电影中最重要的男性形象:俄狄浦斯情结在他身上堪称被体现到了极致。他不仅弑父娶母。甚至杀害了最爱的母亲。在诺曼·贝茨的身上同时存在他自己和他母亲,形成了一种变态的双重,双性人格。按照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诺曼·贝茨因为没有冲破父权这个男性成长的最大阻碍。导致了自身人格的变态,他像处在镜像阶段的婴儿那样一直处在想象界中,无法获得真正的成长,他在心理上对镜子的依赖也表明了他还没有脱离镜像阶段。从外形上看,诺曼·贝茨不仅高大英俊。并且文质彬彬,但是他一系列的习惯动作,诸如说话时不自觉的害羞,喜欢吮手指的下意识动作等都说明了:他是一个在心理上尚未发育成熟的“孩子”。

遇见玛丽安后,在生理上已经成熟的诺曼·贝茨不知不觉被美丽的玛丽安所吸引,并开始脱离想象界,试图将原本投射到母亲身上的欲望转而投射到玛丽安这个“他者”身上。证据就是他透过旅馆墙上的洞口窥视玛丽安。但是在他开口邀请玛丽安与自己共进晚餐之后,他身上的另一个自我,即贝茨夫人,同时也是他潜意识中的另一个拒绝脱离镜像阶段获得长大的自己,出言斥责了他。在他的房间里,放满了各种鸟类的标本,象征善良人格的小鸟标本被置于象征邪恶人格的老鹰标本下方,突出了诺曼贝茨自身所具有的双重/双性人格:一个试图脱离镜像阶段获得成长:另一个则压抑住他的成长愿望,后者占据压倒性的胜利地位,因此最后他才会以贝茨夫人的形象袭击玛丽安。

【性别主导着银幕的需求】

对于影片开头玛丽安和山姆幽会的一场戏,弗朗索瓦·特吕弗Francois Truffaut引用另一位法国影评人的话对希区柯克开玩笑说:女主角玛丽安只穿着胸罩和睡裙,而男友山姆却只有上身赤裸,下半身整齐地穿着裤子,因此这部影片的开头只能让一半观众开心。特吕弗的话虽然多半是作为笑话,但确实反映了美国电影长期以来的一个 现实,那就是默认电影的观众是男性;因此,在银幕上需要展现女性的身体作为男性观赏的对象,而男性的身体则不必展现,因为女性的欲望是不需要考虑的。当然,这不是《精神病患者》一部影片的问题,而是美国电影长期存在的现象,是一个男性主导的消费社会在电影上的反映,《精神病患者》开头的处理只不过服从了这种大环境而已。这种现象当然已经不断地遭到现代女性主义者的抨击。

《精神病患者》里诺曼·贝茨和母亲的关系是典型的恋母情结的实例。很明显,诺曼·贝茨由于没有像一般人那样淡忘对母亲的爱和对父亲的嫉妒,而成为精神病患者。他不会像普通人一样压抑自己原始的欲望,所以才会做出杀害自己的母亲和母亲的情人这样的行动,后来又因为沉重的罪恶感而精神分裂。附着在诺曼·贝茨身上的“母亲”杀死玛丽安的行动也让我们注意到,在儿子迷恋母亲的另一面,是母亲也会嫉妒接近 儿子的女子。在希区柯克其他的影片中,也有这样的人物关系,《群鸟The Birds》(1963)的男主角和他母亲的关系显然有同样的倾向。并且,这两部影片中的人物恋母情结强化有同 样的原因:早年丧父。希区柯克是第一个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入到电影中的。希区柯克对精神分析如此感兴趣,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希区柯克喜欢用电影表现不寻常的人和事,而精神分析所展现的情境正好符合这个要求;第二是希区柯克认为导演要研究观众的心理,导演应该成为半个心理学家,因此他对心理学有特别的兴趣。


意大利版海报

【投资与收益】

这部现代恐怖片之母拍摄时成本很低,拍摄时间也很短,改编自劳勃·柏洛区Robert Bloch的小说,约瑟夫·史蒂法诺Joseph Stefano编剧,由希区柯克以纯熟的蒙太奇技巧游刃有余地操纵观众情绪,从而完成了一次完全意义上的纯电影表达。希区柯克抛弃了以前自己电影中已为人所熟知的一些套路,真正做到了完全通过视觉、而非剧情去刺激观众。片中的“浴室杀人”场面已成影史上的经典画面,共历时48秒,由78个快速切换的镜头组成,尽管连一个刀刺入人体的血腥画面都没有,但其恐怖效果却因蒙太奇、场面调度、节奏、灯光及音响手法的综合运用而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境界。希区柯克的对这一场景的要求是:“挥砍,用刀猛砍,刀就像要撕碎银幕,冲出电影。”这种“逼真的恐怖”留给观众无尽的想象空间,正如希区柯克所认为的那样:“最紧张的不是那些恶心的死法,而是在人死之前酝酿的气氛。”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指导珍妮特·利Janet Leigh拍摄浴室被刺的戏

希区柯克不仅是《精神病患者》的导演,也是制片人。他作为导演在艺术上是成功的,作为制片人在商业上也是成功的。《精神病患者》仅耗资80万美元,收益却达到1300万美元。希区柯克为了节省开支,仅用了一个电视摄制组进行拍摄,且在大部分时候都是按照电视剧的拍摄进度完成摄制的。他说他要做一个实 验:“我能不能在像拍电视片那样的条件下拍一部大型故事片?”在投资小、进度快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功,当然表现出希区柯克高超的艺术水平,同时也给我们一个启示:电影在商业上是否成功,并不一定取决于投资、制作的规模。现在,我们中国的一些导演也像好莱坞一样追求大制作、大场面,但是拍出的作品还是有严重的缺陷,这样的电影也难以持续吸引观众、促进电影业的良性发展。希区柯克的实验告诉我们,重要的不是追求制作规模,而是实实在在地提高制作水平,这样才能真正赢得观众的肯定。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和GAY星安东尼·帕金斯Anthony Perkins交谈

【不断被重拍的经典】

这几十年年来,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可说是恐怖惊悚片的代表作,在1960年的当时,这部影片可谓好莱坞最暴力色情的电影。当年有多少观众被片中的变态杀手和那场脍炙人口的浴室杀人戏吓得不敢一个人洗澡。该片被美国电影协会评为最重要的一百部美国片之一。 这部影片拍摄于1960年,被公认为希区柯克最著名经典的影片,特别是在近二十多年来对此片的评价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借着希区柯克的声誉和感染力,美国1983年拍摄了由理查德·富兰克林Richard Franklin导演的《Psycho II》,1986年拍摄了由主演安东尼·帕金斯Anthony Perkins自己导演的《Psycho III》, 1998年又重拍了由格斯·范·桑特Gus Van Sant导演的《1999惊魂记Psycho》这部电影。以《Psycho》为题材或片名的电影也有许多。可以说这部影片是电影史上被模仿最多的影片之一。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和珍妮特·利Janet Leigh研究出逃这场戏的站位

无论在任何时期希区柯克的这部《精神病患者》都可以算得上是恐怖惊悚片的代表作,而其中的恐怖镜头也是经典中的典范。本片中被誉为“惊叫皇后”的珍妮特·利和十恶不赦的诺曼·贝茨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当然,这部电影幕后的精心策划者就是希区柯克本人。他用自己的摄像机拍摄了这部令所有影迷和电影演都肃然起敬的影片。创造出让人惊叹不已,创新叠出的电影意境。这部影片曾经被仔细研究并被分割成小部分进行分析,人们对它的态度褒贬不一,但有一点非常明确:这就是它是一部让人永远都应该记住的经典影片。


意大利版海报

【幕后制作】
  

配乐

《精神病患者》可谓悬念大师希区柯克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作,这部空前成功的恐怖电影技巧大胆、画面惊人,即使在数十年后谋杀与血腥的场面仍吓得观众心惊肉跳。

此片的配乐也居功甚伟,伯纳德·赫尔曼Bernard Herrmann为《精神病患者》专门配器的刺锐弦乐也对烘托电影的紧张气氛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浴室被杀的场面中,刀刀看似都切入玛丽亚的肉体,其实一刀也没有,其出色的效果完全依靠的是凌厉快速的剪接、多角度的镜头,此外最大的功臣莫过于伯纳德·赫尔曼的配乐,极为尖锐刺耳,不断重复的小提琴尖刻的声响几乎能将人的皮肉切开。希区柯克原本在这一段打算不使用额外的音响效果,但在听了赫尔曼的演奏之后立即改变。


意大利版海报

精彩花絮

*希区柯克用化名仅以9000美元就买下了小说的版权。

*在《西北偏北North by Northwest》(1959)、《迷魂记/眩晕Vertigo》(1958)两部成本较高的彩色片之后,希区柯克率其电视制作班底用极低的成本拍摄了这部黑白恐怖片。按希区柯克本人的说法是,他是不想此片显得过于血腥暴力(众所周知的浴室一段),而且想看看一部成本低廉的黑白电影会不会卖座。

*希区柯克制作的这部《精神病患者》只花费了80万美元,而首次公映之后很快就盈利了1500万美元。   

*有趣的是希区柯克在拍摄影片时自己也在创造悬念。他要全体制作人员宣誓对剧情及故事的结局严格保密,绝不泄漏任何细节。此外,他还煞有介事地聘请了“母亲”的扮演者,并对外宣布了几位候选者的名单,实际上在剧本中根本没有“母亲”一角的场面。

捷克版海报

*浴室杀人一场戏的高潮部分只有45秒,而希区柯克却花了差不多7天的时间来拍摄,摄影机的移位达60次之多。

*珍妮特·利回忆说,在拍摄《精神病患者》时,为了实验剧中的尸体够不够吓人,希区柯克干脆拿珍妮特当起了试验品。有时李在吃完午饭后推门走进化妆室,会发现坐在她椅子上的是一具可怕的“僵尸”。珍妮特·利说:“希区柯克会根据我每次尖叫的恐惧程度来决定究竟用哪一具假人来做尸体。”  

*希区柯克支付给安东尼·帕金斯的片酬为4万美元,这也正是玛丽亚从公司偷去的巨款数额。   

*希区柯克偏爱金发美女,他曾说过:“金发美女最适合被谋杀!想像一下,鲜红的血从她雪白的肌肤上流下来,衬着闪亮的金发是多么美阿!”此片中被杀掉的珍妮特·利当然也是金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