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站在巨人的肩上才看得远

 丁小悟典 2020-05-18

我读《论语》(214)
 
先进篇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站在巨人的肩上才看得远
 
孔子的弟子子张向孔子请教善人之道,《论语》中提到善人只有3次,孔子对善人没有进行具体地阐释,在《论语·述而》篇中把善人与圣人、君子、有恒者列在一起,善人的学问、修养是高于有恒者,而低于圣人、君子。善人应该指的是这样一类人,有一定的学问、修养,还需要不断的学习、提高。所以,孔子就回答说:“不践迹,亦不入于室”(《论语·先进》)就是善人之道。

“不践迹,亦不入于室。”践,循,遵从;迹,足迹,旧迹;践迹,沿着前人走过的路径走;入于室,就是登堂入室的入室,是儒家提倡的学习的第三个阶段,学问修养达到的最高层次。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不向前人,就达不到入室的境界。反过来说,就是要以前人为榜样,学习前人的学问修养,才能达到学问修养的最高境界。

孔子的话,反映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向前人学习是继承,达到入室的境界是发展。继承是发展的基础,沿着前人指明的正确路径前行,就能发展得更快,就是事半功倍。如果抛弃前人的成果,在黑暗中摸索,看似勇气可嘉,实在是瞎倒腾,只能是事倍功半。牛顿说得好:“如果说我能看得比别人更远一点的话,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学习前人积累的成果,就是创新的捷径。

有人对孔子的这段话解释与上述相反,既不走前人走过的路,也不做入室弟子,就是要独辟蹊径。把向前学习看作是循规蹈矩,要创新就不能走前人的老路,这恰恰割裂了发展创新与继承的关系。任何的创新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绝不是凭空而来的。

孔子向来不以向前人学习为耻,他说自己“述而不作”,他觉得先王之道说得很有道理,值得后人学习推广,发扬广大。他花费了相当大的精力和时间来整理之前的文献典籍,并进行阐释,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决定了中国文化的走向,使中国文明绵延几千年没有断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