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读《论语》(24)

 丁小悟典 2020-05-18

为政篇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孔子教你如何识人

为政之道在于能正确地用人,而正确地用人首先要识人,知人才能善用。

识人是很难的,苏轼在《论语解二首》之《观过斯知仁矣》中说道:“人之难知也,江海不足以喻其深,山谷不足以配其险,浮云不足以比其变。”人的诚府之深不足以用江海来比,人心之险恶不足以用山谷来比,人的善变不足以用浮云来比,可见人的不可捉摸,识人是多么不易。

人是一个复杂的结合体,有人眼能看到的一面,也有鲜为人知的一面。一个人不可能把自己的全部展现在他人的面前,让人一览无余。很多人都是带着面具生活的,要透过表面现象看到本质是不容易的,需要经过长期的观察,才能了解透,此谓日久见人心。

一个人是个什么样的人,不能只看表面,怎样才能真正认识一个人,孔子说了三个字——视、观、察,这三个字都是看的意思,但是看与看不同,三个字所表达的深浅程度是不同的。

视,是一般的看,看一个人的外在表现,他的行为目的是什么,也就是说不但要看他做了什么,还要看为什么要这样做。一个领导干部是不是一个称职的领导干部,先要看看他平时是否能所作为,还要看看他做事的出发点是什么,是为自己作打算呢,还是为百姓谋福利的。

观,是带着问题去看,是细心地去观看,是比“视”更进一步。看什么?看这个人为人处事的方法,用什么方法来做事的。一个领导干部,是依法办事还是不守规则走捷径,是正确之道还是歪门邪道;为了升迁,是建树实实在在、经得起实践检验、人民得实惠的政绩,还是造一些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哗而取宠。

察,是分析地看,把一个人平时各种的表现综合起来分析,得出这个人是个什么样的人的结论。这个时候,这个人虽然平时极力隐藏自己,不让别人识别,但是经过观察分析,也就认清了他的本来面目,想隐藏也隐藏不了了。

在孔子之前的周文王提出了“六征观人法”,《逸周书·官人篇》:“一曰观诚,二曰考志,三曰视中,四曰观色,五曰观隐,六曰揆德。”

孔子的识人之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史记·魏世家》中记载,魏文侯选国相,魏成和翟璜二人让谁做好呢,他拿不定注意,就请教自己的大臣李克,李克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如何识人:“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看一个人,看他平常与什么人交往、亲近,有钱了看他把财务赠送给谁,有权了看他举荐什么人,无权无势时看他不做什么,贫穷了看他不占取什么,从这五个方面足可以确定谁可以胜任,根本不用再问他。魏文侯听后,恍然大悟,马上说自己心中有数了。

庄子《列御寇》:“故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智,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以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则,杂之以处而观其色。”对于君子,让他派他到边远地方去看他是否忠诚(于君王);让他在近处工作时,看他是否对人尊敬;让他处理琐事,看他的才能如何;突然提问问题,看他是否机智灵活,判断他的智谋如何;给他短促的期限,看他是否守信;把财务委托,给他看他是否廉洁;告诉他危难,以观其节操,看他是否遇难不乱,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让他喝醉以观其仪态和原则性,看他酒后是否会失态、乱来;让男女相处,以观其贞操,看他是否好色喜淫。

《吕氏春秋·论人》八观六验:“凡论人,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特,哀之以验其人,苦之以验其志。八观六验,此贤主之所以论人也。”

三国时期魏国刘勋《人物志·八观》教人如何识人:“一曰观其夺救以明间杂;二曰观其感变以审常度;三曰观其志质以知其名;四曰 观其所由 以辨依似;五曰观其爱敬以知通塞;六曰观其情机以辨恕惑;七曰观其所短以知所长;八曰观其聪明以知所达。”

苏轼《观过斯知仁矣》:“委之以利,以观其节,乘之以猝,以观其量,伺之以独,以观其守,惧之以敌,以观其气。”

不管多少种识人之法,都离不开长期的观察,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