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周古国——无终国,《列子》中的世外桃源,大禹在此一游

 高天明月图书馆 2020-05-18

在三千年前的商代荒服之地滦河流域下游地区,曾有三大割据势力,令支、孤竹,还有今天要讲的无终。无终,古籍中也叫终北、无穷,一般认为,今天的天津市蓟州区一带为古无终国故地,蓟州区古称蓟县、无终县,境内有无终山,隋朝改为渔阳县,北宋《太平寰宇记》载:“无终山一名翁同山,又名阴山,在(渔阳)县西北四里。”无终国和邻近的令支国一样夏商时就已存在,属山戎之国。印象中一般认为戎在西部,其实东北燕山地区也活跃着一批数量庞大的戎,史书上称为山戎,山戎是中原的死敌,经常南下骚扰,春秋初期很有影响力的两大历史事件“伐齐”和“病燕”就是山戎的杰作,最后由中原霸主齐桓公来收服。《列子·汤问》载:“禹之治水也,迷而失涂,谬之一国,滨北海之北,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其国名曰终北。”是说大禹治水时,曾因迷路而误入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居渤海之滨,距离齐州有几千万里,其国名叫终北。终北之意应该就是“北海之终”,其实这个终北国就是无终国,《列子》中记载的无终国是个没有生老病死的世外桃源,周穆王曾到此游历,三年不还,也说明从夏朝到西周时期,无终国一直在此繁衍生息。

商周古国——无终国,《列子》中的世外桃源,大禹在此一游

“终”的本字为“冬”,“冬”的本义或跟“结绳”有关,绳的两头末端打个圈,表示“终结”。“冬”即为“年终”,当“冬”终结的本义消失后,加“纟”为“终”继续履行“终结”的使命。上世纪八十年代天津蓟州区张家园墓地发掘了一批青铜礼器,虽然缺少铭文佐证,但基本认定年代为商末周初,或可说明这些器物来自无终国。据韩嘉谷《试探无终》一文载,张家园墓地出土铜鼎腹壁有一神秘符号,分左右两部,左边有两大点,似枣形,右为一手,仿似正在收拾地上之物,疑似此符号为“秋收冬藏”之意,即岁末之“冬”字。此符号很有可能跟无终国的族徽或图腾有关。

商周古国——无终国,《列子》中的世外桃源,大禹在此一游

冬的甲骨文

西周初年,无终国在武王克商战役中立功,被册封为子爵,也叫无终子国,与燕国为邻。一开始无终国与中原国家比较友好,进入东周后,无终、令支、孤竹等山戎异族频频与中原国家为敌,燕庄公时,山戎国家大规模袭击燕国,使燕国差点亡国。之后出现了齐桓公“北伐”,“制令支、斩孤竹”,形成“九夷始听,海滨诸侯莫不来服”的局面。其中虽未提到无终国,但无终国是最靠近燕国的山戎,令支和孤竹都不存了,无终国自然也无法幸免,那么无终国去了哪里?史书未载。不过从春秋中期开始,《左传》中频频出现无终国的影子,只不过当时的无终国已经不在燕山地区,而是到了山西太原一带。据分析,无终国可能是在齐桓公北伐之后被迫西迁的,西迁后的无终可能也是居无定所,与当地的诸戎和群狄混杂在一起,与晋国也有所交集。

商周古国——无终国,《列子》中的世外桃源,大禹在此一游

张家园墓地出土器物

《左传·襄公四年》载:“无终子嘉父使孟乐如晋,因魏庄子纳虎豹之皮,以请和诸戎。”前569年,无终国国君嘉父通过晋国卿大夫魏庄子的关系,去请求晋国跟诸戎讲和,无终子为什么要如此煞费苦心替诸戎说话?可能这些山戎当年是跟无终国一起西迁过来的,可见当时的无终国与晋国贵族关系不错,最终,魏庄子以利益说服了晋君,晋国同意与各部戎人讲和。《左传·昭公元年》载:“晋荀吴败无终及群狄于大原。”前541年,也就是28年后,晋国的荀吴在太原打败无终国及群狄,可见当时无终国与晋国的外交已经出现裂痕,并由此带来了灭顶之灾。但无终国并没有消亡,而是开始北迁到代国(河北代县)附近,一直到战国时还存在,灭亡时间应该在战国初期。《史记·赵世家》载:“赵武灵王十九年,王北略中山之地,至于房子,遂之代,北至无穷。”赵武灵王在这一年巡视赵国江山,一直往北到无穷(无终),说明这时无终已经成了赵国的地盘了。可能赵襄子在吞并代国后,也一并将无终收入囊中。无终之地亡后,成为赵国北疆的“无穷之门”(见《战国策》)。

文/堰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