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满清第一清官于成龙少见的励志诗《署中晚菊》,感慨出自广西罗城

 桂临塞上 2020-05-19

西风摇落今重九,正是凌霜得意时,“清官第一”于成龙硬憾罗城

《署中晚菊》

桃李芳菲有尽期,菊花爱晚独迟迟。

西风摇落今重九,正是凌霜傲雪时。

这是于成龙刚从关帝庙搬回到县衙的时候,正值深秋,收拾庭院,看到署衙园中花圃里的菊花傲霜怒放,想到来到罗城以来的遭遇,遂有感而发,写就的一首咏菊诗。

这首诗表明了他的决心。更是他为官一生的准绳和写照!

于成龙,是一个包公式的人物。在历史上很有名,被康熙誉为“清官第一”,百姓更是亲切称他“于青天”,“于青菜”。

去世的时候,康熙还破例亲为撰写碑文,这是对他廉洁刻苦一生的表彰。

而这一切,都要从他到任广西罗城说起。

于成龙一直到四十四岁[顺治十八年(1661年)]才出仕,第一任就是到广西罗城,其时,罗城新隶于清统治下不到两年,由于乱局未稳,匪盗成群,他的前两任知县一死一逃。所以,他出任罗城,路途艰辛不说,还实属凶险万分。这些他自己在给友人的书信中都有说到。

他在到罗城第二年给友人荆雪涛的《治罗自纪并贻友人荆雪涛书》说:“广西柳州之罗城,偏处山隅,东北界连湖南通道,一镇界连贵州清平一带,其余土司环绕,山如剑,排水如汤沸,蛮烟瘴雨,北人居此生还者十有二三,土民有猺獞狑狼(注:少数民族)带刀揣枪,其性好杀,父子兄弟反目操戈,恬不知怪,顺治十六年(1659年)冬初入版籍,成龙于十八年到任擎签后,亲着不以为亲,友者不以为有友。行李萧条,自觉面目可憎赊脚钱······王讳吉······反复开明粤西非开明之地······劝勿往·····

前半段他阐述了罗城之荒蛮和友人的劝阻,但是他接下来表明了自己的决心“成龙时年四十五,英气有余,私心自揣,读书一场,会知见利勿趋,见害勿避古义。不辞艰难之所何为也······”出发罗城时的艰难,他也有描述,拜别亲人的“哭声已达外”,跪拜祠堂的“不觉肠断”,路途的艰难让他“胆落往日豪气从何得来”。及至深夜入罗城,“与在外初见无殊,县中居民六家,茅草数橼,寄居关夫子庙安寐于周仓背后,夜不瞑目,痛如刀割”早上到县衙,县衙的破败荒芜,更让他感叹“此一活地狱也”。

不过这些都没有消磨他的意志,反而让他激发起了斗志。从他写的《初莅罗城自记》中就可以看出来,他安顿下来养病期间,就已经开始着手思考怎么治理罗城了。

于成龙自嘲“不知有为官之乐苦”。

他生于明末,科考时候亲历官场之黑暗,生活的挫折,更让他深知贫苦百姓的艰难。所以来到罗城后,面对百废待兴和困局,实行了一系列的有效为政措施。这个在他的《粤西引监利弊议》中表述非常详尽,

1,治盗,在辖全城乡建立保甲,严惩缉获案犯,大张声势地“严禁盗贼”。更是讨伐“邻盗”,甘冒“未奉邻而专征,功成也互不赦之条”,换取一方安宁!

2,吸引人口(“流民”),分发土地,恢复生产

3,开学堂教化百姓,建学堂,在《治罗自纪并贻友人荆雪涛书》内附条约中详尽描述,再三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4,解决地方宗族间关系,防止民众械斗,以刚柔并用的斗争策略,解决了“数大姓负势不下”的问题,使这些一向桀骜不驯的地方豪强“皆奉法唯谨”。

上述于成龙皆亲力亲为,经常深入田间田间地头了解民事,农事,和百姓打成一片,这也使他深得民心。

清代著名的才子袁枚在其《于公清端公传》中写道:“成龙淡泊自甘,一意与民休息,除积弊,减监引,编置保甲,严禁盗贼,闲暇劝农积粟,行教化,益自刻苦,经年不知肉食,人呼为“于青菜”······”

“于青菜”之名也来自于此。

西风摇落今重九,正是凌霜得意时

于成龙大器晚成。为官二十余年,所到之处,皆有政声。尤其是始终清廉自守,多行善政,上得朝廷的器重,下得百姓爱戴。这也是他在罗城的那个深秋,面对盛放的菊花,对自己许下的宏志吧!

康熙破例亲自撰碑文并题写的“高行清粹”四个大字匾额,这也是对他的高度概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