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6)经脉的真相  主导人体一切的“神系统”

 新用户33586458 2020-05-20

(因为接下来的几章完结篇,本是MC钟的新书中的章节拷贝过来,所以其中行文没头没脑,提及新书的前后其他内容,请无视之。)

(另外,这几章并无图像配合提示,一是MC本人不擅制图,二是完结篇讲的,主要以本神,十二官等等的关系为主,其中错综复杂的概念太多,文中未尽之意,文外的思考,分析还有很多,恐怕制图至少要几十个图才能表达,做不好大家看了可能会更糊涂,所以暂时不列图表,大家琢磨文章就好。)

主导人体一切的“神系统”—(上,本神)
前面讲过,中医理论是个过于早熟,完善的“系统论”医学,那讲到系统论,就必须了解关系,各种各样关系的学问。

而在中医理论里,一般人最难理解的,就是本神的部分,研究神到底是也麽样的内容,具体有什么职责,有什么关系?不知道。因为神看不见摸不着,可是又至关重要,指导着中医理论里,人体生命的一切功能,不了解这部分看来比较“虚”的内容,很多相关理论是无法自圆其说的。

现代医学里,将精神的各种幕后主导,调节功能,都说成是大脑的功能,物理化了,所以现代大家都比较能接受,但是在黄帝内经里,大脑是髓海,将其形容为是“神”常常居住的宫殿,而已经成形的物理脏器,和大脑髓海等,与精神的诞生,功能,维持有密切的联系,但并不完全等同。

在黄帝内经里,《灵枢。本神》篇总结了一句话(本神就是内经里,专门研究神的一篇),就是:“何谓?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虑、智? ”这段话,这里我不全部仔细讲,比如前面的“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生者也”,这个德,气,生的概念,就是中医对生命诞生之前,来源的思考,探讨,这个课题就大了,本书讲的只是关于中风的概念,这方面就不研究了。又例如后面的心、意、志、思、志、虑等等概念,要铺开来讲,又太细节,篇幅太大了,我觉得对于这个病种来说,不需要了解得太细,知道大体概念就好。

物之性灵者为精
那什么是精呢?这里说是“故生之来谓之精”,精就是我们的生命里,一种精粹,精华的,累积下来的,能够成形,储藏,再运用的东西,而“物之性灵者为精”,它不是单纯的物质,而是有灵性的,有更高层次的变化的一个能力的东西,才能被称之为精。这里讲的是“德气生精神”,精的来源是生命先天之前,天地给予我们的精,那人生之后,这精的再利用,就需要我们的生命功能循环、累积、储藏下来了。而“两精相博谓之神”,指阴阳相博,也指这个性灵之精,能化生为神,所以精神精神,经常是密不可分的,神的信息,功能,系统,即不能缺少了偏向能量的气的配合,也离不开具体的物质条件,这个精的基础条件存身。

可是神这个君主的存在,实在太过高尚,不接地气,太飘渺灵动了,所谓阴阳莫测谓之神,佛家说『如电亦如露』,《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來。』,自我修行,要见自身的神,自身的佛性,尚且如此困难,那在医学上,临床治疗上,还怎么搞呢?所以《内经。本神篇》,下一句又说:“随神往来谓之魂”,神的变化,难以测度,可是“凡走过必然留下痕迹”,而露了痕迹的不是神,而是跟着神往来行走的小弟,中医称之为“魂”,相比起阴阳莫测的神,作为贴身小弟的“魂”,就直接耿直得多了,可以比较容易被观察到它的行动。要说这个神啊,也有点坏,离它比较近的,最苦最累的活啊,它都不干,都交给魂这个小弟做了。而“魂”这个苦哈哈的小弟,在中医理论里面,就和厥阴风木,肝,心包经(肉质心脏)等等关系密切。

由于“随神往来”的特性,这个魂和神,木火的功能,地位,经常被大家搞混,其实中医主要是以功能、系统来分类,也与精气神等等,多层次,不同角度维度的概念,“和而不同”有关,所以极容易搞混。例如,在全身的血脉系统,心脑血管等等,如果涉及肉质心脏(心包经),气血的收发,跳动等等,应该归类为厥阴风木的功能范畴,可是如果涉及心主血脉,宣通功能,血为神气,神藏血中的概念,又和心神,少阴君火的系统,概念有关。

说白了,这是分类方法,概念上的不同,和现在大部分人,从小接受西化教育,一切都试图从物理上分割分类是不太一样的。“并精而出入,谓之魄。” 那这个魄和魂,经常是被一起放在一起来说的——魂魄嘛。 但是魄和魂的概念和功能其实差异极大。那随神往来的这个魂呢,就是和神一起往来,就像是一个老老实实的小弟,那一直都在做这个神的吩咐下,自己本分的事情,就一直在某一个层面,某个工作范畴里面反复的做事。

而有关于魄呢,就是“并精而出入”的一个概念,是经常出入于不同的层面,有着多层次多角度的变化之能。所以对于魄的这个形容,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说魂魄,比如说气魄,比如说魄力,比如说体魄等等,大家看看,和魄配搭的字眼,这层面角度差异还不够大吗?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种描述差异呢?那就要从精的特点开始说起,因为“并精而出入谓之魄”嘛!那我之前也讲过,所谓精就是一种精粹的,精华的,能够收敛收藏起的东西,是天地赋予,或者我们人的生命,经过分散筛选,又从中选出最好的精华来收藏的东西。而且,在中医和道家理论里,描述精也是有多种角度和名词,即使是其中最low的后天俗精,也能生孩子,诞生生命,试问,生命从一个授精卵成长为人,这变化,出入的层次,跨度能不大吗?所以“精”并不是单纯的精华物质,而是已经成型的东西里,最为灵动,性灵,有更进一步变化的可能性的东西,精和偏向信息的神,偏向能量的气,有互相变化转化的可能性,是我们生命里的最重要基石,资源,而魄,就是随着这个精的种种出入变化,参与或者主导了这过程的信息的一部分。

在本书一开始,我就拷贝了《灵枢。决气篇》的一段,其中“岐伯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这段话,其实已经将精的概念,很生动的描述了精的概念。所以神魂魄,或者精气神,其实从更高的整体论来说来说,都是一体三面的变化,但仔细琢磨,又有许多的细节。

那《灵枢。本神》里接下来又说了,“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神心神,心与神经常是联系在一起的,这里讲的,就是“任物”,无论对外的事物,一切认知能力,还是身体对内的循环,系统,这都是心的功能,心与神往往也是连在一起的。注意,这里讲的心,是偏向神的,不是肉质的那个心脏,将心脏和君主,心神等等固化概念,估计和当初英文的翻译误差有关,这里只能说是有关系,但不是一个概念。心,只是任物,认知,是没有重心,特别的对外应对,或者对内偏向某一部分循环的,而下一句“心有所忆谓之意”,如果有了偏重,那就如先天落后天,有侧重,有偏重了,不能大公无私了,那这就不叫心,叫意了。

举个例子,对外,发生了某些事情,例如有个人,在路上叫了你的名字,认知到这件事情发生了,那是心,可是当你进一步思考,有人叫我的名字,我该怎么办呢?甚至你已经开始回应打招呼了,那这个思考,反应,就不是心了,而是“心有所忆”的意。而对内呢?例如我们的整个生命循环,按中医理论的,精,气,神,津,液,血,脉,五脏六腑等等,这整个循环都是我们的显意识无法控制的,现代医学就说是大脑,潜意识在控制着这一切的循环,而在古中医里,幕后控制着这一切的,就是神,心神。

可是就如天道循环,没有偏向的,关注着整体的循环的,是心神,但如果因为某些情况,有了具体偏重了,身体或者这个神有反应,有侧重了,例如将部分资源有意识的集中在某个部分的循环,例如加强呼吸系统,或者吃药了,加强脾胃消化系统,或者加强免疫系统等等………无论哪方面都好,只要有侧重,就不是那个大公无私,作为共主的心神了,而是“心有所忆”,那个叫意,五脏里面,就是脾藏意,后天之本。“意之所存谓之志”,不但有侧重,有反应了,而且还能坚持,固定下来某些循环,方法,习惯等等,那无论是好是坏的习惯,都叫做“志”,又比如我们的学习,“心”是认知,第一感觉的思考,接受,反应是“意”,沉淀下来,记忆力,储存起来,坚持某些想法,就是“志”。而后面的“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这里我就不多说了,沉淀下来的深入思考,长远的计划和考虑,最后形成真正的智慧。所谓深谋远虑,有智慧的人,在传统中医的理论里,都离不开,都“精,神,魂,魄,心,意,志,思,虑,智”,五脏:心(神),肝(魂),肺(魄),脾(意),肾(志)等等的功能,内脏或者对应本神的细分如果有问题的,在那个环节就会出现弱项,或者“小白”的应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