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蜀国丞相诸葛亮在汉中盆地东侧新建汉城、西侧建乐城,让汉中盆地的防御(魏国)体系增加了双保险

 昵称散步收藏 2020-05-21

蜀汉政权攻占汉中之后一直(除姜维掌握军权时期)采用'在外围据点以险抗敌,不让敌人入汉中盆地。'的防御策略,然而诸葛亮让陈式攻占阴平、武都两郡之后,马上在汉中盆地之内新增设汉城、乐城两城。为何不是在外围增设军事据点而是在内增设两城?难道打算更改一直贯彻的防御策略?还是另有目的?

局势

建兴六年(228年)春季,诸葛亮发动第一次北伐出祁山,但街亭的失守全盘打乱计划,只能迁徙西县(今甘肃礼县东北)千余家返回汉中

同年(228年)夏天,东吴在石亭之战大败曹休,魏军东下,镇守关中兵力虚弱。于是同年(228年)冬季,诸葛亮出散关,包围陈仓,但魏将郝昭发挥得太出色,攻打二十多天未能攻破城池。汉军因军粮供给跟不上只能撤退,期间斩杀追击的魏将王双。

建兴七年(229年),诸葛亮派遣陈式成功攻占阴平、武都两郡,扩大汉中西、北面防御区域。

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率军驻入汉中之后,刚继位不久的曹叡本相征讨汉中,在孙资的劝导之下,采取派遣将领固守险要之地的防守策略,休养生息,增强国力。

诸葛亮为何在汉中盆地东西两侧新建汉城、乐城?其目的何在?

新建两城

据史料记载,公元263年,魏灭蜀之时蜀国共28万户,94万人;魏国共66万户,443万人,魏国人口为蜀国人口的四五倍。三国时期农业生产主要依靠人力,故此,人口数量左右一个国家的国力。

可以简单理解人口越多GDP越高,国家越强盛,之所以三国之间经常出现迁徙敌方百姓的事情,甚至还发生孙权派遣一万人马远渡海洋到台湾、日本地区,打算迁徙当地人的事件,结果未到达日本,只迁徙台湾民众,可想而知,当时人口的重要性。

(黄龙)二年春正月,……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今台湾)及亶洲(今日本)。亶洲在海中……所在绝远,卒不可得至,但得夷洲数千人还。>>> 《三国志·吴主传》

诸葛亮为何在汉中盆地东西两侧新建汉城、乐城?其目的何在?

蜀汉政权的大管家诸葛亮,何尝不知此状况,他三番五次地北伐,曹魏可不是任人捏的软柿子,肯定会'礼尚往来',魏国征讨蜀国是迟早的事情。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之下,只有事先充分考虑各种状况并作出相应对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蜀汉只能利用蜀地险峻的地理弥补其实力的不足,之所以在阳安关、赤崖、黄金、兴势、赤坂等外围据点做好充分准备。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倘若丢失这些外围据点则敌军轻松通过沔[miǎn,水流充满河道]可直达进入益州腹地的关头(今宁强阳平关镇)等地,直接威胁益州本土安全。

诸葛亮为何在汉中盆地东西两侧新建汉城、乐城?其目的何在?

眼尖的军事迷会冒出疑问,敌军过沔水一半之时阻击多好?厉害,说到点子上了,诸葛亮先生,肯定也想到此点,当时沔水南岸无阻击的据点,于是诸葛亮新建两城作为后备据点,以对应最糟糕的状况。

汉中盆地东西长约116公里,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单设一个据点将会顾此失彼,且主要威胁汇集于东西两个方向上,故此,在沔水南岸东西两个方向各设据点是最合理不过

在西面,阳安关斜对面沔水南岸新建汉城,可以阻击经陈仓道、褒斜道而入侵的敌人

东面,成固斜对面沔水南岸上新建乐城,可抵抗从子午谷、傥骆道、西城方向入侵的敌人。

诸葛亮为何在汉中盆地东西两侧新建汉城、乐城?其目的何在?
诸葛亮为何在汉中盆地东西两侧新建汉城、乐城?其目的何在?

果真,建兴八年(230年),曹真接替曹休升迁为魏国军方一哥大司马,新官上任三把火,曹真上表建议蜀国多次犯境,应该好好教训一下。于是分两路征讨蜀汉,曹真、张郃等从子午谷入蜀;司马懿从西城逆沔水而上。

诸葛亮立即加强固城、赤坂等军事要地防守,还让李严率领二万人入汉中支援。

然而,偏偏此时为雨季,大雨连下三十天,曹军用一个月才行进一半路程,曹叡采纳朝中大臣们意见,下令撤退,曹真无功而返。

诸葛亮为何在汉中盆地东西两侧新建汉城、乐城?其目的何在?

结语

简单而讲,新建两城让汉中盆地防御体系增加了双保险,尽显诸葛亮的先见之明。后来姜维采取撤离外围据点防守,在此两城聚集部队抵抗曹军的策略,显而易见,师傅和徒弟差距不是一点点而是相差十万八千里也不为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