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法自然。人与自然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心动情感说 2020-05-21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这里的“自然”(规律),离我们生而为人的“人”(心性),到底有多远?

单从我国传统文化的儒、释、道来看,我们离这个“自然”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

儒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道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释家:眷属般若,方便般若,文字般若,境界般若,实相般若

中国人的骨子里,大抵得意的时候,皆是儒家。子曰“吾道一以贯之”,这里的一,指的是“忠恕”之道:尽心、尽性为己,而后推己及人。

道家更注重生命的体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面,洞悉万物的野蛮生长、弱肉强食。更加的现实。

释家则相对于儒家的入世来说,要超脱很多。慧能不识字,并不影响他能够“书写”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样的佛偈。

有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又说,无欲则刚。也说,沧海横流,方是英雄。中国人,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很多人无不是佛心、道骨、儒表。

总而言之,从儒、释、道这个角度去理解,我们似乎要做到佛心、道骨、儒表的平衡,方能洞悉这个“自然”。

一代大儒王阳明,起初,想要从儒家的“格物、致知”开始,洞悉“自然”之道。

结果,他半夜跑出去“格”竹子:望着竹子发呆,家人以为他疯了。

后来,到了贵州龙场,王阳明终于悟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进一步地,王阳明发现:

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其实,这句话的内涵不难,与那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异曲同工。但是,很多人把“为己”理解错了。这里的“为”,其实是“修为”而非自私为自”。

为己,为一种信仰,一种抱负。克己,自律。故又有“克己复礼”之说。

再有一句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也表达了类似道理:如果事情不是按照我们预想的那么顺利,我们应该回到“自身”来寻找原因,或许就是自己曾经不经意之间,或者刻意地种下了“业力”的“种子”。

再再有一句话:才就筏便思舍筏,方是太平道人!若骑驴又复觅驴,终为不了禅师。

意思是说:刚跳上竹筏,就能想到过河后竹筏的无用。懂得事理,不为外物所牵累;假如,骑着驴,又在另外找驴,那就是,不能悟道,也不能解脱(不自然)。

得“意”忘“言”。我好像已经忘记,自己到底说了个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