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状态的危害性和诱发因素

 尚振奇 2020-05-21

专家简介

许樟荣  原解放军306医院全军糖尿病诊治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国家卫生部慢病预防与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专家组成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学组顾问,亚洲糖尿病学会监事,糖友联合诊所主任。

🔷 高血糖高渗状态的定义及其危害性

高血糖高渗状态的特点是患者有严重的高血糖、脱水、血渗透压升高,但没有酮症酸中毒。故称之为非酮症,以往称之为非酮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实际上,相当一部分患者是并有轻度的酮症和酸中毒、并不昏迷。由于近年来加强了对本症的认识,临床上能够及早地发现本症,发现只有不到10%的高渗性患者并有昏迷。

高渗性指的是人体内不同组织的液体中一些化学物质浓度明显增加,当血糖升至很高(大于33.3mmol/L)时,就会形成高渗状态,将组织和细胞内的水吸出来,造成组织细胞内脱水。

基本的诊断条件为:在糖尿病的基础上(有的患者尽管并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但实际检查发现有高血糖),血有效渗透压高于320mOsm/L,血糖通常高于33.3mmol/L(600mg/dl),动脉血pH大于或等于7.30。

高血糖高渗性状态的预后差、死亡率很高,高达25%~70%的患者死亡。造成死亡的常见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感染、血管栓塞、肾功能衰竭、低血钾和脑水肿等。

虽然高血糖高渗状态的发生率要低于酮症酸中毒,但确实要高于以往所想象的。高渗性状态存在于50%的严重失代偿的糖尿病患者。

🔷 促发高渗性状态的因素

通常认为,高血糖高渗状态是一种发生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急症。但该症也可见于较年轻的患者或1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在诊断高血糖高渗状态前15小时内用过中效胰岛素者。国外文献报告的高血糖高渗状态的平均年龄为57~69岁,患者中33%~60%为新发现的糖尿病。相当多的高血糖高渗状态患者是因其它疾病入院的。18%的患者在有良好的医疗技能的医务人员照料下发生高血糖高渗状态。

与年龄配对的一般糖尿病住院患者相比较,高血糖高渗状态的女性患者、新诊断为糖尿病患者或有感染者明显增加。其原因可能为女性寿命要长于男性、老年人中未发现的糖尿病患者更多些,而感染是高血糖高渗状态常见的诱因。

🔵 促发因素

最常见的促发因素是感染,其在所有诱因中所占的比例各家报道不一,为32%~60%不等。最常见的感染为肺炎(40%~60%),常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尿路感染为5%~16%。余为其它感染。非感染的促发因素或加重的病变包括脑血管意外、心肌梗塞、胰腺炎、伴有恶心、呕吐的尿毒症、烧伤、热休克、肢端肥大症、异位ACTH综合症和硬膜下血肿等。

许多医源性因素可引起高血糖高渗状态。增加溶质负荷如静脉内给予含糖溶液是最常见的促发因素。腹膜透析可引起高血糖高渗状态, 这是因为有效动脉血容量的析出或在慢性非卧床腹膜透析中发生了继发性胰腺炎。完全胃肠外营养或鼻饲可因为增加了葡萄糖或氨基酸溶液负荷引起高渗透压。但大多数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引起的高血糖高渗状态患者或有糖尿病过去史、或有糖尿病家族史。

抑制胰岛素作用和分泌的药物可升高血糖甚至引起高血糖高渗状态。这些药物中有常用的心得安、苯妥因钠、甲氰咪胍和糖皮质醇类激素。噻嗪类和襻利尿剂 可引起有效动脉内血液浓缩、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增加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而引起高血糖高渗状态。

术后发生高血糖高渗状态并非少见,尤其是开胸手术后。尽管心外科手术中给患者输入大量的含糖溶液,但这种手术是否容易引起高血糖高渗状态仍有争议。

饮水量不足在高血糖高渗状态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高血糖高渗状态一般不会发生于足量饮水的患者。大多数高血糖高渗状态的发生都与限制摄入水有关。这种限制可能是由于患者限制在床上、行动不便,也可能是老年人口渴反应减弱。口渴还可能使患者摄入大量的含糖饮料,从而进一步恶化了高血糖。




专注糖尿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