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神之名”—但丁为何以及如何论及世界帝国

 Tomsp360lib 2020-05-22

前言:但丁其人


但丁·阿利吉耶里(Dante Alighieri,1265-1321年),意大利中世纪诗人,以史诗《神曲》留名后世。在意大利,他被称为 il Sommo Poeta(至高诗人)和il Poeta(意大利语之父)。恩格斯评价他:“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但丁出身贵族,从小研读诗文典籍,最终却在政治斗争中遭到流放,客死他乡。也许每个人内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理想国,但丁的理想国便是“De Monarchia”。(原意“一个人的统治”即“世界帝国”)


一、为何需要世界帝国?


(一)  党争乱象

13世纪的意大利处于政治分裂状态。教皇与皇帝之间、小邦之间、小邦内部都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并长期处于斗争状态。依靠教皇和皇帝这两个最高封建权威,各种政治力量逐渐形成了圭尔弗党(即教皇党,代表新兴市民阶级和城市贵族)和吉柏林党(即皇帝党,代表封建贵族)。1265年但丁诞生于佛罗伦萨的城市小贵族家庭。当时的佛罗伦萨是全意大利最大的手工业中心,手工业的发展使得市民阶级不断壮大,市民与贵族的矛盾在这里也愈发激烈。1266年,圭尔弗党战胜了吉柏林党,但是其党派的内部斗争依旧激烈,随后圭尔弗党内部又分裂为黑白两党。1293年建立行会民政权,行政机关由六名行政官组成,代表统治阶级即羊毛商、丝绸商、呢绒场主、毛皮商、银钱商、律师以及医生和药剂师等七大行会。但丁为了参加政治活动,加入了医生和药剂师行会。但丁任行政官时,以共和国利益为重,秉公处理黑白两党流血冲突事件。他离开行政官职位后依旧参加政治斗争,1301年6月,黑党企图借助教皇的力量取得政权,但丁为形势所迫,不得不靠拢态度比较温和、对共和国前途比较关心的白党。在白党派遣但丁和另外两名代表去罗马,以便挽回危局期间,黑党在教皇力量的支持下,夺取了政权,对反对党大肆进行迫害。1302年 1月27日,但丁以贪污公款、反对教皇和查理、扰乱共和国和平的罪名,被判5000小弗罗林罚金,流放托斯康纳境外2年,并永远不许担任公职。但丁对强加的罪名拒不承认。由于到期不交罚金和回乡认罪,同年3月10日,但丁又被判处永久流放。

(二)教会腐坏

基督教自兴起以来,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早已融入了欧洲社会的血脉之中。虽然基督教一直宣称耶稣基督会降临人世并建立“千年天国”,但是在这种理想天国建立之前,基督教很大一部分神职人员却早已被世俗的东西蒙蔽双眼,教皇之间相互敌视、争夺权力、征收什一税剥削人民、公开买卖贿选神职、将“神恩”作为商品出售骗取信徒财产、道德败坏纳妾淫乱…很多人已经背叛了基督教的信仰,追逐权力、地位、财富、享乐与女色,使基督教会不可避免的走向腐败,走向广大群众的对立面。所以但丁在《神曲》中就已经在地狱的火窟中为几个教皇和大主教留下位置。他作为基督教徒,看见染指世俗的教会不仅自身走向腐败并将世俗社会也搅成一团浑水,开始思考,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分离教会与政权。于是他开始在《圣经》和先贤亚里士多德等人的书中寻找答案。

(三)罗马崇拜

1310年亨利七世宣布到意大利加冕,并将带兵进入意大利消弭一切党派纷争,给意大利各地带去和平。但丁听闻这一消息后,立马停止写作,联合流亡的同党写信进言亨利七世加入到讨伐佛罗伦萨的计划中。同时写信给意大利各方势力,请他们归顺皇帝。也就是此时他决定写一部著作论证亨利七世君临天下的合理性,于是开始《论世界帝国》的创作。但丁认为罗马民族是最高贵的民族,古罗马人建立帝国统治世界,这是顺应上帝的旨意并且合乎公理的。他认为在奥古斯都时代,世界统一在罗马政权之下,人间秩序井然,举世和平昌盛,是人类最幸福的时代。因此他理想中的国家应该由罗马人执掌政权。在这本书中,他试图阐明罗马建立一个统一并且与教会分离的世界帝国,实行统一的法度,由罗马皇帝掌管天下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二、但丁如何谈及世界帝国


(一)  以神之名,述己之理

由于在百千年中的发展中,基督教思想早已深入欧洲每个人的心中,但丁整本书也是建立在他对基督教、对耶稣上帝的信仰上的。如果说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自己的书看起来十分具有合理性并且免于教会的封杀,那必然是“以神之名,述己之理”。在《论世界帝国》第一卷第八、九节揭示了他想要建立一个统一帝国的合理性,其论证过程如图:

他想建立一部吸收不同地区特点的法律来引导所有人走向和平,因此他用圣经中摩西制定法律的过程来举例说明他的法治理念,先选拔各部首领,把次要的判决权委托给他们,国王保留高级的和全面的判决权,然后又用“这样能取悦上帝”来强调巩固合理性。那为什么是罗马?但丁将自己对罗马的崇拜也赋予了宗教上的合理性“奇迹表明上帝关怀罗马”,奇迹是上帝的旨意,罗马发生过多次奇迹,所以罗马是被上帝关怀的…他大量运用和上图相同的论证思路,来证明罗马政权的合法性、合理性与“合上帝性”。

但是以今天的视角去看,他的论证还是有些过于极端,推理过程太过简单,以致结论并不能和实际贴合。例如他认为“凡是追求公理的目的的人,其行为都是正当的”,然后论证了这一观点的合理性。然而他这很显然走上了“唯目的论”,如果只是符合自己国民利益而损害他国国民利益难道依旧正当吗?如果其定义的国民只是少数贵族和平民,那么无论怎么虐待其他阶级也是正当的吗?在这一结论中他显然没有关注到统治者的过程和手段问题,当然由于历史的局限,我们也并不能多做苛求。

总之,这种论证方法还是十分巧妙的,一方面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其中立论依据直接来自《圣经》,借上帝的名义为自己的著作赋予了合理性,可以为广大基督信徒所接受;另一方面,他通过大量引用《圣经》中的原句避免了被教会标为异端,教会无法说《圣经》有错,因此也就不能说他建立在圣经上的理论有误,巧妙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二)  逻辑推理,层层递进

在本书第一卷“人类需要统一与和平”中,但丁通过由上到下层层递进的推理证明了“人类注定只能有一个国家”。首先他谈论个人,一个人如果想生活,追求幸福,那么这个人必然受到大脑的支配统治才可以手脚协调地做一件事;其次上升到家庭,如果一个家庭想有秩序,家庭成员生活舒适,那必然需要一个在家里具有权威“家长”避免家庭内部矛盾;然后他又将高度上升到地区,他认为地区的目的是协调人力和物力,那么必然需要该地区的人推举出一个德高望重的人物来领导整个地区的人互相帮助,共同生活;再次,上升到城市,城市的目的是要城市居民安居乐业自给自足,那么城市也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政体;最后是国家,国家也是为了人民安居乐业并且维护国家的和平,国家必须有一个单一的政府实行统治。在这样一套推理下,他得出结论,整个人类注定只有一个目的,因而人类应该实行独一无二的统治。

在我看来这一套理论是正确而且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我们不妨把这一理论放到古代中国,我们在家庭以丈夫作为家长,在氏族中由族长决定家族大事,象征家族权威;我们在地区有郡县长官,更有一些德高望重知书达理的乡绅来负责地区之间的协调,帮助处理一个地区百姓之间的内部矛盾;至于国家,我想他的理论放到中国来说就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

(三)  二元体制,政教分离

在《论世界帝国》的卷三,但丁直接提出了“尘世的君主统治权直接由上帝赐予而非来自罗马教皇”,但是他的论证并没有完全否定教会的权威,他只是否认教会对世俗权力的控制的合理性,然后提出了一种政教分离的二元体制,将教皇从国王之上变成与国王平行的存在。并且他在论证的过程中也是如履薄冰,他否定别人说的“月亮本身没有光,只是反射太阳光,同样,现世的权力本身也没有权威而知识仰仗教会的权威”,他通过一番论证后得出的结论是月亮本身有光,但是他并没有否定教会是太阳的事实。他提出上帝执掌的天国和尘世大权不能只由一个人代理,教会掌管的是人的精神层面,是对人的道德的管束,而国王掌管现实的物质需求,是法律上对人的约束,教会无权掌管司法。既然国王的权利由上帝直接授予那么教皇无权为皇帝授权。但是他并没有否定教会的一切,作为基督徒,在教会鼎盛的时期,他也只能如履薄冰的小心论证,尽量做到不贬损教会。但是教会的野心已经扩展到世俗社会的各个领域了,任何对教会稍有不利的言论都被看作是反对派。因此此书一直被列为禁书,直至二十世纪才解禁,而现在教皇也确实承认了政教分离,可见但丁这一理念还是具有超前的历史意义的。

但丁的思想谱系可以由吉尔松绘制的这个图表来说明。


三、结语


但丁有目的性地将《圣经》的重新解读,幻想建立一个由罗马人统治的有法度的帝国,其中已经可以看见他的早期世界法思想,并且书中提出的政教分离对如今宗教与国家仍有指导性意义。但是但丁对世界帝国的设想都建立于他对世界君主个人品质的美好幻想上,这与他对罗马的崇拜密不可分。按照他的设想,这位帝王必然仁慈、德高望重、公平、正义并且爱他的子民。但实际上,根据全世界历史发展来看,这是不太可能实现的,绝对的集权会产生绝对的腐败,君王如果站在了制高点而没有制约机制,如果国王人格不是那样的完美,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虽然如此,我们仍旧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发现这本书与现实重合的地方,这本书依旧值得一读。


参考文献

(1)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共产党宣言》意大利文版序言: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69页

(2)   (意)马里奥·托比诺.刘黎亭译.但丁传(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137—142.

(3)   张小平.评但丁《论世界帝国》中的法律思想[J].河北法学,2004(12):131-133 142.

(4)   朱振宇.从“地上之城”到“世界帝国”——但丁对奥古斯丁政治思想的继承与修正[J].世界宗教文化,2013(06):78-83.

(5)   吴功青.帝国、教会与上帝——但丁的“二元论”及其理论困境[J].学海,2016(05):170-177.

(6)   Gilson,Dante The Philosopher,p. 197.

(7)   (意)但丁.朱虹译.论世界帝国.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文案 | 马亦汐雨

排版 | 李童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