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宗岳《行功论》详解(下)——董英杰 ...

 tjboyue 2020-05-22
王宗岳《行功论》详解(下)——董英杰

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矣。
【解】开展大也。初学练拳,先求姿势开大,以松其筋肉。所谓舒筋活血也。能转弱为强,强而后,研究外能筋骨肉合一,内有精气神相聚,谓之紧凑,内外兼修。加以动静变化,自开展而及紧凑,由健体而及实用,乃臻缜密之境,如说拳有大练小练则误矣。

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
【解】言与敌搭手,自己不动,精神要注意警戒,待对人欲动之际,我手已动之在先矣。

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
【解】太极拳出手,似松实非松,伸出以将直未直为度。练拳宜不断,如一线串成。及乎使用对敌,便无一定之方式。发劲之之姿式,外形似断而意未少懈也。犹如莲藕折断而细丝尚连焉。老振师傅曾言:“劲断意不断,藕断丝连”,盖此意也。

先在心,后在身。
【解】初学对敌用心之专,恐不能胜。练成之后,毋须有心之变化。身躯受击,自能随机应敌,心中不知而敌已跌出矣。此即为不知手之舞之。初学在心,成功后在身。犹如初学珠算,心先念歌而后手操之。熟用后心虽不歌,而手亦能运用如意也。是先在心后在手,拳理亦然。

腹松静,气敛入骨,神舒体静。
【解】腹虽注意犹松舒,勿鼓劲。气敛入骨,则骨肉沉重。外如棉花,内似钢条。犹绵花裏铁,外柔而内刚。

刻刻在心,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解】刻刻犹时时也,谨记一动则全身尺寸跟随而动,忌全身零碎乱动。犹如火车,车头动则诸车厢随焉。太极动时劲要整,虽整而又活。身虽动,心贵静,心静则全身皆静。静中又寓动焉。

牵动往来,气贴背,敛入脊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
【解】牵动往来,即收放之义。气收入贴藏于脊背,蓄而待发。精神内固,外表文雅安逸,虽练武而犹文也。

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
【解】太极拳行走,大多足跟先着地。如猫行之轻灵,含有蓄神之意。练拳运劲如抽丝,均匀不断。运内劲时,自下由腿顺转而上,从胳膊顺拧而出,如将一把生丝顺扭。反放之,我即倒转由上将劲收回身内,此即为缠丝劲。

全身意在蓄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钢。
【解】人身有三宝曰:“精、气、神”。太极拳以意运动,然非故意运气。如运气澎涨,则滞而不灵。有气者无力,有浊气者自觉有力,人觉我无力。无气者纯钢,无浊气者即生绵力,意到则力至。设用力搭在敌人膊上,如用皮条将彼搭住,我虽未用力,对方则觉我手膊重如泰山。不用直力则巧力生,无浊气者为纯纲。

气如车轮,腰如车轴。
【解】全身意气如车轮流动,腰为一身之主宰。腰如车轴能圆转,所以变化在腰间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