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经辉煌的美食街掩盖下的历史老街乍浦路

 徐汇老寿oykxhg 2020-05-23

请听语音部分的简短开场白

在大多数信息的搜索中只能看到乍浦路美食街的信息,以至于大家渐渐的忘掉这条马路上很多历史的痕迹。

看懂上海官网上收集到的1884年老地图

从看懂上海搜集到的老地图上可以看到乍浦路在1884年就已经出现(当时乍浦路桥还没有造,所以头摆渡桥是四川路桥),而且从未改名延续至今。显然乍浦路不仅仅是名噪一时美食街的代名词。

1947年《上海百业指南》上的乍浦路一线

乍浦路桥被称之为“法师桥”,是因为众多摄影老法师喜欢在此架设各种摄影设备拍摄苏州河口至陆家嘴的景观。过了桥向北就是我们讲的乍浦路。

早年的乍浦路桥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推桥头”,为啥叫“推桥头”?这是因为外白渡桥上不能走人力车,所以从十六铺运货到虹口区杨浦区的人力运货车(最早还有黄包车)都会选择往乍浦路桥走,由于载货较重,仅靠一人之力无法上桥,所以有些出卖苦力的人都会等在桥的一侧,一旦有车过来就会帮着推上桥,从而收取一点点劳务费维持自己的生计。

目前靠海宁路一侧还能见到留存的美食街痕迹

很少文章提到乍浦路美食街是为何突然兴旺,他们连改革开放后私人餐厅怎样开起来的脉络都未必搞清楚。其实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最早出现的私人饭店是在华山路上,当时华山医院对面有一家烟纸店由陈桂根兄弟二人改变经营方式,开了一家私人饭馆,由于是全国第一家私人饭馆,所以当时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人民日报也写了专稿,至此上海有点小门面住户的都开始尝试经营小饭店,最早跟进的有成都北路上原来新长发隔壁的鹭鹭餐厅,由于当时的国营饭店都在晚餐时间过后关门,而私人饭店可以延长营业时间到次日凌晨,因此那些因为工作不得不工作到深夜的行业员工和喜欢过夜生活的年轻人就是这些饭店的消费对象,特别是那些演职人员无固定下班时间,深夜拍戏,都是找到这里来吃夜宵(原来上海人没有吃夜宵这回事)于是名声远扬。当时为了扩大经营面积,鹭鹭餐厅是第一家开始挖地三尺,在原有门面房层高3米多的空间内向下挖出0.5米左右的空间,然后做出夹层成为两层楼的营业空间。所以当乍浦路开始大举进军美食街的时候,这个方式也被复制过来了。

景林庐夜色

这些街角的夜晚你都熟悉吗?

那么改革开放后上海第一家吃海鲜的私人餐厅开在哪里?说起来不太有人相信,它就是开在绍兴路上,在原来的人民出版社对面有过一家相当兴旺的海鲜餐厅,当年坐上出租车问:哪里有吃海鲜?司机肯定往这里送。说来也巧,这家餐厅的合伙人居然就是我在茶林场的同事方明,方明在农场里属于不大喜欢干农活,说话比较尖刻的不稳定对象,按当时的说法就是那种“对现实不满”分子。但是改革开放后“对现实不满”的人都会迅速施展自己的才能,所以开家餐厅也就不太稀奇,记得当时不少连队里的朋友知道后都会推荐到他的餐厅吃饭,我也常在绍兴路看到他在店门口等客人,所以后来无论是乍浦路还是黄河路美食街那种老板亲自在门口招呼客人的方式其实在绍兴路早就有了。

因此乍浦路开私人餐厅实际上已经是属于比较靠后了,1984年申请出虹口区001号营业执照的丁宝根应该还是属于点心店性质。而真正让乍浦路餐馆业兴旺起来应该是与上海的证券业密切相关,改革开放后最早开始证券交易的场所是在静安寺南京西路1806号那家理发店改的门面房里开始的,而后因为场地太小而搬到西康路南阳路转角上的静安体育馆(详情敬请点击:#老寿带你兜马路#南阳路),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后厘清了“姓资、姓社”的问题,股票发行和证券市场开始有了飞速的发展,于是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在原浦江饭店设立,而这里离乍浦路仅一步之遥。

中国证券博物馆内保留了改革开放后最初的证券交易场所模型,南京西路1806号交易柜台的状态。

当时在浦江饭店周边所有的可作为办公场所的场地都是各家证券公司的办公选择地,全国各地新开设的证券公司纷纷派出代表开设公司进驻上海,而且都围着浦江饭店设办公室。仿佛越靠近证券交易所,越能够获得第一手信息,从而赚到别人赚不到的钱。

那时的天潼路乍浦路西北角

那时的天潼路乍浦路东北角

即将拆除的乍浦里

乍浦里昆山路东北角

改革开放后刚刚起步的中国证券市场由于制度不健全,所以消息满天飞、股票上蹿下跳不足为奇,各路庄家随意操纵股票价格以及挪用客户保证金都时有发生,身边的人已经不止是一夜暴富而是一时暴富,于是乎有太多的人都看样学样开始做违法的事情(后续的几年由于股市暴跌显现出问题或其他因素造成很多介入其中的年轻人锒铛入狱),而这部分迅速暴富的人群无论是午餐和晚餐都在就近的乍浦路解决,今天我请你吃饭,明天你请我吃饭,吃饭档口也是股票信息共享和传递的过程,于是挥金如土般的生活也促使了乍浦路美食街迅速成名。于是不单单证券业的客户是此地的主力消费人群,喜欢凑热闹的上海人开始把在乍浦路请你吃饭作为一个相当重要的礼仪,所以不兴旺才怪。当年100路公交终点站就设在乍浦路上,每到饭点人来车往,公交车进出站都难,出租车司机也是最怕送客人到乍浦路。

终于黄河路美食街开始模仿乍浦路的方式经营,没多久上海证券交易所搬到陆家嘴新大楼,同时餐饮行业需要迎合新一代有车阶层的消费对象,所以乍浦路美食一条街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同时旧区以及民生改造都迫在眉睫。乍浦路自南向北开始大规模的改造,目前不少原有的老弄堂和沿街建筑都不复存在。当年被人诟病肮脏的餐厅后弄也大多数消失了,甚至于我们要找一家挖地三尺的老餐厅都很难,原有辉煌的餐厅霓虹灯也消失了,乍浦路恢复了原有的平静。

1876年在乍浦路创办的日本佛教东本愿寺上海别院

乍浦路439号西本愿寺

乍浦路455号

喧嚣一时的美食街名声掩盖了乍浦路原本应该有的文化底蕴。比如:早在1879年5月28日公共租界工部局电气工程师毕晓浦(J. D. Bishop)就在上海虹口乍浦路一座仓库里试验成功碳极弧光灯,宣告中国第一盏电灯问世;1908年就出现在乍浦路海宁路口上海最早放电影的虹口大戏院;1912年11月23日在上海乍浦路由乌始光、刘海粟等画家创办了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名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西本愿寺(乍浦路455号,因1876年在武昌路乍浦路西北角武昌路380号曾经有日本佛教东本愿寺上海别院,因此武进路口的被称之为西本愿寺);建于1931年的披亚斯公寓“Pearce Apts”浦西公寓;乍浦路260号的景林庐(详情敬请点击:#老寿带你弄堂游#景林庐)。以及居民已经搬空的蟠龙街。这些已经挂牌的历史优秀建筑都在提示人们这里曾经的历史。

蟠龙街拆迁前的状态

浦西公寓

浦西公寓楼道

路东的小浦西公寓

应该说乍浦路很少被当回事,但是它的历史沉淀却不容忽视,上海的历史正是这些小马路上的历史所构成,所以离开了这些小马路的历史,那上海的记忆就无从谈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