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寿带你兜马路#常德路

 徐汇老寿oykxhg 2020-05-23

 要说常德路肯定就是从它的南端开始,也就是上海早期的电车公司,我们习惯于叫它电车一场,电车一场的历史极为悠久,1905年10月英商布鲁斯·庇波尔公司就获得了在上海经营电车运营35年的资格(注2),于是1906年英商上海电车公司动工铺设电车轨道,同时在常德路80号设立“静安寺车栈”,这个车栈面积很大,南面一直可以到延安中路,北面可以到当年的安义路,东面与慈厚里相邻,西面贴着常德路。由于它早于上海任何一家电车公司,所以这里被称之为上海电车的发源地。

常德路安义路东北角

常德路安义路东南角原来的电车一场入口处

 在我的记忆中电车一场是一个相当有意思的地方,每天早上母亲到安义路马路菜场买菜,伴随着叮叮当当的电车出场,而到了晚上那些电车开始鱼贯入场,由于车位需要调整,所以在常德路安义路进口处进场,需要调整的车辆会从延安路出口处开出再绕一圈进去,于是站在常德路上可以看到接龙般的电车绕着圈鱼贯而入,相当好玩。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左右,电车场的蓄车能力达到饱和状态,虽然在武宁路沪西工人文化宫附近建了分场,但是还是不够用,于是深夜收车的车辆就会停在南京西路沿线,一大早就发车。

南京西路常德路口 

 早年的电车公司员工福利很高,按照当年的宣传说解放前夕英商为了给新政府压力,于是迅速提高工人工资,我在保温瓶厂学工时有老工人就是原来电车厂的员工,工资110元,而我父亲当年一个公私合营的私方厂长也不过130元,当年的公交职工是一种比较稳定的高收入行业,而我们眼见的还有24小时不停浴室,于是工作后也常会冒充“场里戈”进去洗澡。

早年的常德路还是老式里弄密集的地方,从延安路起始段开始就是一大片石库门建筑,这里有常德路81弄嘉禾里,据称弄内的1476号和1442号(应该是用延安中路的门牌号),是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郁达夫在沪旧居。而我的记忆中是在改革开放后曾经有大学生因为一时找不到工作而在弄堂口开了一家三黄鸡的小店铺。早年这里也是出于民风彪悍的地方,有一年富民路上据说来了常德路上一帮人要打群架,于是弄堂里也是众志成城,结果来了一帮人说是认识谁谁谁,也就没打起来(早年打群架的套路)。

在安义路的对面弄堂里有一家常德浴室,店招一直挂到弄堂口,这条弄堂可以一直通到静安公园边上的怡霓坊(音),熟门熟路的朋友肯定是一路穿弄堂到静安寺的,出来对面就是庙弄,热闹非凡的世界。这块地方上世纪九十年代逐步拆除直到2002年完全拆除,然后就开始有了芮欧百货,最早的居民搬迁到了龙柏新村让他们57路就可以到原来熟悉的地方,而现在想想真是太近了。当然当年的动迁都是欢天喜地,没有钉子户谈条件。

打卡的文青们,后来也进入我的朋友圈


常德公寓

八角楼(详情敬请点击:#老寿带你弄堂游#南京西路1522弄及八角楼

过了南京西路就是现在文青们常常打卡的常德公寓,这显然是因为原来的文青张爱玲就住在常德公寓,她的多部作品和那段爱情故事也是发源于此,于是给了目前文青们爱好文学和想象爱情的一个理由。关于张爱玲和胡兰成那些个事可以点击:#老寿带你弄堂游#美丽园

愚园路以北,如今的晶品商厦一线


顾嘉棠的佳庐

过了愚园路(详情敬请点击:#老寿带你兜马路#愚园路)就是赵家桥的区域,赵家桥在普通上海人的眼里并不起眼,但是在野史上却有重要的一笔,这就是旧上海鼎鼎大名的流氓头子顾嘉棠从小生活的地方,北京西路上的“佳庐”知道吗?富民路38号越南菜吃过吗?这就是顾嘉棠发迹后的不动产,当然当年的赵家桥至北京西路一线还有不少他的地皮。朋友要问后来呢?

根据我们查到的历史纪录,可以看到49年5月解放军进城,6月份就开始清查和登记不动产,凡是“国民党反动党、政、军、特务各机关及应予没收之战争罪犯、官僚资本及反革命首恶分子”有牵连的都必须登记在册,然后接受处理。于是乎……。

常德路310号

赵家桥对面常德路310号那栋清水砖墙的房子的来历常常引起大家的好奇心,一查资料发觉它已经是不可移动文物,编号为JA-J-021-V,原来是1939年期间的锡珍女子中学校舍,锡珍女子中学创办于1938年,创办人杨锡珍,校址在愚园路东庙弄15号。1954年,培成女中先后与协进女中、锡珍女中合并,成立了上海私立培进女子中学。

而有意思的是我在江苏街道编撰的社区记忆一书中看到居民回忆中介绍此地是谢邦清的产业,谢邦清是谁?卖一下关子(详情敬请点击:#老寿带你弄堂游#愚园新村),其中有详细介绍。当我们了解详细内容后就会发现这所女子中学的校舍为啥目前属于部队产业。

常德路上一道漂亮的风景

过了北京西路就是常德路418号的上海佛教居士林,原名中国佛教研究会、世界佛教居士林、上海佛教敬业社,始建于1918年11月,是中国大陆第一所佛教居士林,上海唯一的佛教居士团体。这也是一个目前香火很盛的地方。

它的起源于1918年,居士林由舆楫、沈惺叔、王一亭、关絅之等大德发起组织,设立难民改容所、净业教养院、兴办慈善事业,启建盛大法会,开展讲经活动。1920年,民族资本家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创办人简照南、简玉阶兄弟投资兴建觉园。1926年,居士简玉阶将自家觉园的部分土地舍出,作为居士林社址。1927年秋起,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居士,在居士林北侧的厢房居住了二十余年。

再往前过了武定路常德路633弄恒德里,里面的65号是人民音乐家聂耳在沪旧居。

据记载1930年7月,初抵上海的聂耳经过同乡引荐,进入昆明云丰商行在沪所设的“云丰申庄”干活。翌年春,“云丰申庄”因故关门,失业的聂耳看见《申报》登出联华歌舞班(明月歌舞剧社前身)招生启事,马上赶去报名,被主考的黎锦晖录取为小提琴练习生,正式开始了艺术生涯。因此目前这条弄堂也把这个人文故事作为这条弄堂的历史背景重点提炼。而我的农友金光耀先生(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有一次在万航渡路拍摄时居然还会遇到这条弄堂里他的同学,说起一连串相关话题后发现世界真的很小。

当年恒德里对面的石库门建筑拆除前

拆掉的静安区老年业余大学校址

  应该说当年的恒德里对面也有一片相当漂亮的石库门建筑群,由于当年的政策是“拆改留”所以早就死在推土机下,好在当年还拍摄过它的遗像,让我们可以追忆一番。

安远路常德路一线

  向北一路的道路经过拓宽,沿途中可圈可点的几乎都没了,一直过了长寿路,还有些许故事可讲。我们现在看到的沪西清真寺位于普陀区常德路1328弄3号。它的历史可以追述到“药水弄回教堂”,又称“小沙渡回教堂”,俗称老寺。原址在西康路1501弄(药水弄)80支弄,1992年4月迁常德路1328弄3号。因此沪西清真寺是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第一座重建的清真寺。目前这里是穆斯林进行宗教仪式的重要场所,应该说大家对常德路上整条街上都在祈祷的穆斯林画面有特别的印象。

沪西清真寺

  说到药水弄上海人都会有比较深刻的印象,而我们读金宇澄先生写的《繁花》中也可以了解到药水弄就是早年上海最底层民众生活的地方。沪西著名的“三湾一弄”棚户区这“一弄”就是药水弄。

药水弄位于普陀区东南部,西康路以西,上棉一厂以北,西与北二面临苏州河,范围约20公顷。东北角吴淞江边旧时有小沙渡渡口,渡口西测的河湾岸边曾开设石灰窑,所以此地老早习惯上称之为石灰窑。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公共租界扩展到小沙渡一带。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英商将制造“三酸”的江苏药水厂迁至苏州河边上,废水直接排放到苏州河里,民间就改称为药水弄。随着附近工厂增建,大批从苏北等地流入的破产农民在境内搭棚居住,抗日战争初期,闸北、虹口一带难民亦纷纷迁入。从而居民倍增,地域扩大,所以药水弄并不是指某一条弄堂,是一个区域名称。

  官媒报道:从1985年开始,药水弄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动迁3600余户居民、75个单位,建造多层及高层住宅24.16万平方米,公建配套1.53万平方米,综合大楼3.34万平方米,1900年底已竣工12.86万平方米。建于民国10年(1921年)的药水弄清真寺亦拆除重建,并改名沪西清真寺。延伸拓宽常德路、宜昌路和澳门路,在吴淞江上增建桥梁(镇坪路桥),并开辟多处绿化园地,成为普陀区苏州河南岸最大的新型住宅区。

 注1:罗伯特·赫德(Robert·Hart,1835年2月20日-1911年9月20日),英国政治家;1854年来到中国,1861年起在上海担任海关总税务司职务,1863年正式接替担任海关总税务司,1908年休假离职回国,1911年死于英国白金汉郡,清廷追授其为太子太保;赫德曾担任晚清海关总税务司达半个世纪之久(1861年-1911年),在任内创建了税收、统计、浚港、检疫等一整套严格的海关管理制度,他主持的海关还创建了中国的现代邮政系统。著有《中国论集》等。

 注2:1905年10月,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与英商布鲁斯·庇波尔公司签订合约,给予电车经营权三十五年;翌年3月,经营权转让给英商上海电车公司,其法定资本为七十万英镑,开办实际资本为三十二万英镑。1906年4月,英商上海电车公司动工铺设电车轨道;接着,又在赫德路(今常德路)购地十二亩兴建“静安寺车栈”,内置钢柱支撑的波形铁皮顶房一座(面积近六千五百平方米),还有票务结账间、车务间、打铁间等。

 1908年3月5日,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通车,从静安寺出发,经过愚园路、赫德路、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卡德路(今石门二路)、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南京路(今南京东路)向东行驶,到外滩向南,抵上海总会(今上海外滩华尔道夫酒店),全程逾六公里,车厢分头等、二等。1914年11月15日,上海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通车,行驶于郑家木桥(今延安东路、福建中路口)和老闸桥(今福建路桥)之间,全程逾一公里,设两个站,车厢也分头等、二等。到1936年底,英商上海电车公司的资本增至六十余万英镑,已拥有有轨电车、无轨电车各百余辆,共开通线路二十条。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英商上海电车公司随即被侵沪日军控制;抗战胜利后,仍由英商经营,但线路缩减为十三条。上海解放后,英商无心经营,致使亏损严重。1952年11月,该企业被征用,成立上海市电车公司;1957年6月,汽车、电车企业全部归并于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