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建华:经方治愈胃石症

 学中医书馆 2020-05-24
                 陈某,男,82岁,2013年11月9日诊。自述胃脘胀痛1个月。1个月前吃晚饭时服食10个柿子,于第二天即出现腹部胀痛不止症状,服用消食导滞止痛等药物,没能明显缓解病痛。行气钡双重造影检查诊断为胃石症,结石平面面积为5.5cmx6cm。因虑及患者年事已高,难以手术取石,建议保守治疗。

四诊摘要:腹部胀大,胃脘区可触及拳头大包块(包块质硬、压痛,可推动),肝脾未触及,纳呆呕恶,脘腹痞胀疼痛,舌质暗红、苔白厚腻,脉沉涩。辨证:寒湿阻滞,胃失和降;治则:温胃导滞,和胃消癥;方拟:厚朴七物汤加减;处方:厚朴30g,枳实15g,大黄10g,桂枝15g,半夏10g,三棱15g,莪术15g,白术15g,甘草6g,生姜30g,大枣15g,水煎服。连续服药3剂后,排出大量黑褐色团状大便,症状立刻明显减轻,有欲食感,胃脘部包块已经触及不到。患者仍感脘腹有轻度饱胀疼痛感,再拟前方去大黄,继服3剂后,症状基本消失,食欲恢复正常,行钡餐检查证实胃内柿石消失。

胃石症主要是在大量食用柿子或山楂果后发生,可见胃脘胀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反酸烧心等症;结石较大的患者,在上腹部可摸到肿块,易与肿瘤相混。在结石的刺激下,患者还会出现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穿孔、幽门梗阻和胃肠功能紊乱等并发症。本病属于中医学“积聚”范畴。《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并治》说:“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府病也,展转痛移”。胃石症发病与脾胃气虚有关;脾胃虚弱,饮食内伤,痰食阻滞,气血运行受阻,着而为病。正如《素问·经脉别论》所说:“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著而为病也”。张元素在《活法机要》中也说:“壮人无积,虚人则之。”治疗当以消补为大法,根据情况或以消为主,或以补为主,或消补兼施。

本例患者岁年事已高,但还表现为实证,治当“积者消之”。

厚朴七物汤出自《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篇,功用为消导积滞、理气和胃,主治由寒湿内结所致的脘腹满痛拒按、便闭不通等病证,与胃石症的证治方药比较恰对。本方后用法里有“寒多者,加生姜至半斤”之说;因柿性过于寒凉,故方中加重生姜用量。在厚朴七物汤基础上,加半夏燥湿化痰、消痞散结,加三棱、莪术消积破瘀化癥,加白术健脾化湿、兼防消药伤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