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人奋斗的过程,应该是一部《论持久战》接着一部《论持久战》的过程

 光明在前dkytwa 2020-05-25

文/小庄

《论持久战》是一部军事著作,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也可以说是《论持久战》的胜利。

这部著作多读几遍,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大多数人的奋斗,跟持久战争的过程是十分相似的,它就应该是一部《论持久战》又接着下一部《论持久战》不断上演,不断重复的一个过程。

这篇文章我们就借着《论持久战》来捋一捋,什么才是奋斗的正确打开方式。

一、

矛盾的规律。

《论持久战》首先分析的是什么呢?

就是矛盾。

当时,要想驳倒“亡国论”和“速胜论”,就必须要把战争发展的客观规律给大家讲清楚,因为这个世界上真正能说服别人的,绝不是华丽的言辞和煽情的演讲,而是全面的,真实的客观规律。

而用矛盾的观点来看,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规律,都是矛盾的规律,是一切矛盾在发展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

如《毛选》所说:

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毛选第一卷,矛盾论》

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抗日战争也是如此。

抗日的矛盾,包含日本和中国两个方面,因此《论持久战》首先要就矛盾的两个方面加以全面的分析。

从日本方面来讲:其军力、经济力、政治组织力是极强的,但是同时他们的战争又具有退步性和野蛮性,而且他们天然资源薄弱,在人力、财力、物力方面十分匮乏,这是日本方面的特点。

而矛盾的另外一面是中国,中国的特点是:

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在军力、经济力、政治组织力方面均弱于对手,但是我们的战争却是进步的,正义的,是反侵略、反帝国主义的战争,同时我们又是地大、物博、人多、兵多的,这是中国方面的特点。

由此双方的特点,便规定了日本会在战争中逐步衰弱向下,而我方会在战争中逐步强大向上。

这是矛盾双方的特点规定的。

想一想我们的成长过程,奋斗过程,其实每一步都是先从矛盾分析开始的。

在你选择上哪所大学的时候,是不是要先分析一下自己的专长、兴趣、理想、还有考试成绩呢?

同时是不是还要分析一下学校的情况,其专业、就业方向、前景、师资以及人家的录取分数?

这两方面的分析越准确,其实就越能减少你犯的错误,你对大学四年的规划就会越清晰,越能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向去发展。

等你毕业以后,你选择自己的职业、工作、甚至选择一个结婚对象,同样也需要就双方的特点加以分析,这种分析越准确,未来成功的概率就越大。

当然,没有人可以在毫无调查和了解的情况下,把矛盾的双方都分析清楚,甚至可能完全分析错误,导致了结果的失败。

这时候,人们的反思就发挥作用,一个人在遇到挫折和失败以后,就开始反思自己之前对事物的把握和分析是哪个环节出了错误,然后及时的纠正,慢慢的把自己重新拖回正确的轨道上来。

所以我们也说,一个不会反思和总结的人,多半是没有前途的。

二、

质变量变的规律

当你分析了矛盾的双方特点以后,你就会得到两样至关重要的东西——方向和希望。

我们都说,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讲,尤其是还处于迷茫阶段的人来讲,方向和希望简直比金子还宝贵。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这篇文章,就是通过分析当时军阀内部矛盾,得出了红色政权有可能在军阀割据的边界存在和发展的依据,从而给了红军奋斗的方向和希望。

《论持久战》也是一样的道理。

它通过对中国、日本这一对矛盾着的双方的特点加以分析,看到了战争发展下去的规律,中国必胜、日本必败,同时根据双方特点,得出了战争必须以持久战发展下去,任何亡国论和速胜论都是没有依据的结论。

从而给了全国抗日统一战线发展下去,赢得最后胜利的方向和希望。

但是仅仅有了方向和希望是不够的,你还需要做的是把希望变成现实。

《论持久战》中就说到:

一切事情是要人做的,持久战和最后胜利没有人做就不会出现。做就必须先有人根据客观事实,引出思想、道理、意见,提出计划、方针、政策、战略、战术,方能做得好。——《毛选第二卷,论持久战》

而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讲,这个做的过程,就是一个积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是我们持续努力和奋斗,为胜利创造条件的过程。

方向和希望,只能解决这件事成功的可能性的问题,也就是提前帮我们判断,这事能不能干,有没有可能干成?

但是实际上,任何一件完全有可能的事情,你不去干,那都是没有意义的。

战争的胜负,固然取决于双方军事、政治、经济、地理、战争性质、国际援助诸条件,然而不仅仅决定于这些;仅有这些,还只是有了胜负的可能,它本身没有分胜负。要分胜负,还须加上主观的努力,这就是指导战争和实行战争,这就是战争中的自觉地能动性。——《毛选第二卷,论持久战》

常常有人把《论持久战》简单描述成“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

事实上,这是根本上误解了论持久战,或者说这只是对于论持久战流于表面的理解。

首先我们必须要明白,积小胜是不一定能换来大胜的,以空间也未必能换来时间。

理论上讲,就是一件事物通过量变的积累,是不一定能完成质变的蜕化的。

也即是说,质变肯定需要量变作为前提,但是量变不一定就会引起质变。

有多少人,奋斗了一辈子,努力了一辈子,不可谓不辛苦,也不能说他不懂得积累吧,但是却不一定能拿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论持久战》里反复强调了我们的抗日战争是进步的战争,是正义的战争,这不是从道德层面去教化大家。

而是从技术层面,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中,因为其进步性和正义性,随着战争的发展,我们的统一战线会越来越扩大,军队的组织力会越来越强,人民的觉悟程度会越来越高。

因为战争的进步性和正义性,所以我们的积累必将出现量变到质变的发生。

反之,日本战争因为其退步性,随着战争逐步发展,其内部的厌战情绪会很快发生,敌之财力和经济会逐步走向枯竭。

因为此消彼长的过程存在,所以我方战争就出现了三个阶段:战略防守、战略相持、战略进攻。

所以,不要认为量变一定引起质变,事物是否可以按照你的预期向前发展,取决于事物的发展是否符合前进的方向,历史的潮流。

开倒车的情况下,你是不可能完成量的积累,以达到质的变化的。

纵观蒋介石的一生,也同样符合这个规律,在他所做的一切符合历史前进的潮流的时候,他的每一步都使得他最后取得了胜利,比如北伐战争、抗日战争。

当然这种胜利指的是战略层面的,不是战术层面的。

反之,当他所做的一切不符合历史前进潮流的时候,他的每一步都使得他走向了失败,比如红军时期的围剿战争,后来的解放战争。

(他的第五次围剿好像胜利了,但是其实大家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的每一次围剿,不管在单次围剿上成功还是失败,最后结果都是把红军越剿越强大了)

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也是如此,他们并没有使得抗日统一战线的力量随着他们的侵略越来越弱,反之,在抗日过程中,中国整个的抗日力量是越来越强大的。

这就是战争的正义性和进步性的特点决定的。

人的奋斗也是如此,不是说你有足够的努力,又有足够的积累就能取得胜利的。

量变如果不能引起质变,那将毫无意义。

而这取决于你对事物的正义性和进步性的判断。

三、

否定之否定规律

如果上述两项,关于矛盾的分析,关于事物正义性和进步性的判断,你都做对了的话,那么恭喜你,你将会拥有一个光明的前途。

但是《毛选》里经常还会出现一句话,叫做“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这句话就包含了奋斗过程中的最后一个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任何一个人身上都是有优点和缺点的,优点促使你进步,缺点则使你倒退。

事物的发展也是如此,包含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在里面。

红军的发展,包含着肯定因素,比如军阀间的战争造成的压迫;土地革命的刺激;自由、平等的渴望等等,这些都促使红军能不断的向前发展。

但是同时,也包含着极大的否定因素,敌人强大的围剿、帝国主义的疯狂绞杀、地主买办的压制对抗,都在极大的阻碍着红军的发展。

这就决定了前途虽然光明,但是道路却是非常曲折的,甚至一不小心能让你夭折。

所以,就有了否定之否定规律。

它决定了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都不是轻易可以获取的,你会在这个过程中遭到打压,遇到挫折,甚至走向失败。

于是事物前进的路线,就会像波浪式的向前推进,而决不可能呈现出直线抵达的情况。

这就要求我们有坚强的毅力和极大的耐心,才能让自己在一次次的失败和挫折中,完成蜕变,使得自己也成长和成熟起来。

而这个规律也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在奋斗的过程中,不断的自我否定,自我进化,自我完善,才有可能走向蜕变,完成自己交给自己的任务,光明的前途才会出现。

四、

我们都说《论持久战》里充满了辩证法,处处体现出一个哲学家高明的思辨能力。

其实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所包含的三大基本规律,就是我们上面说的三个规律:

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质变量变的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这三个规律在《论持久战》这篇文章中,被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常人当然是做不得的。

但是这三个规律可以给我们指导。

人的奋斗,也是客观事物向前发展的过程,所以也可以说就是一部《论持久战》又接着下一部《论持久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也许你没有去分析过矛盾,分析过否定之否定的规律,但是不管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你总在遵循着这几个规律。

而一个人要学会分析矛盾,学会不断地自我否定,自我成长,没有其他办法,只有在斗争中学习,在学习中斗争。

毛主席说过:

重要的问题在善于学习。——《毛选第一卷,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