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有人听过于娟的名字。2010年,她写的患癌日记牵动着很多人的心。 在日记里,于娟没有抱怨、没有诉苦,她用朴实有趣的文字,记下了那段无助痛苦的经历。
她是复旦大学博士,也是复旦大学的青年教师。人生的前三十年,她过得张扬而活力。 本科毕业就结婚,但考研、留学、读博,想做的事一个都没落下。 2008年9月,于娟产下一个儿子。一时间,家庭幸福、事业起步、人生美满。 就在这时,命运给她开了个大大的玩笑。 年纪轻轻患癌,生活将何去何从? 012009年10月的一天,刚加完班的于娟,骑自行车去大润发买牛奶。 路上碰到一个突然冲出来的行人,她本能地躲了一下。行人没事,腰却痛了起来。 第二天,情况更加严重,她连动都动不了了。 丈夫带她看了很多医生,无一例外都说是腰肌劳损,开了一副又一副活血通经的药。 理疗的时候,医生还一时技痒使劲压了下于娟的脊椎。于娟痛不欲生。 问题越来越严重,丈夫赶忙带她去六院检查。 因为要检查的人太多,于娟历经一番周折,才在两天后做上核磁共振。 又因为大意,她在两个星期后才拿到血检报告。 拿到报告的当天,痛到不省人事的于娟,被救护车拉到了六院的急救室。 于娟病得很重,可病因谁也看不出来。医生们像踢皮球一样,把于娟踢来踢去。 确定不了病因,就住不了院,住不了院,于娟就不能止痛。 这可怎么办啊。 不管了,家人拖着于娟一碰就疼的身体,去做了折腾但全面的PET-CT。 结果显示:怀疑骨髓瘤。 于娟丈夫知道以后立刻叫救护车,把于娟转到了“在这方面更拿手”的瑞金医院。 陪伴于娟的父母心急如焚,于娟安慰他们不必慌张。 于娟的情况已经很糟了,倒不是说癌症马上就要她的命,而是癌细胞侵蚀骨髓的痛,让她开始周期性痉挛。 此时的她碰不得摸不得,甚至连救护车的颠簸,也会引起她的抽搐。 护士帮不了她,任她在角落里自生自灭。 好在医院的权威医生很快赶了过来,可他看完病历,却告诉于娟她得的并不是骨髓瘤。 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在经历过误诊、疑似确诊之后,于娟还是只能躺在急救室,等着有谁给她指条路。 疼了快两个月,她还是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 既然不能治疗,那就只好忍痛干等。等待的时间很长,于娟从没叫痛。 就在于娟感到走投无路的时候,丈夫在医生的帮助下带回来一条明路,去做骨髓穿刺。 可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发作的痉挛,和保持5分钟不动的要求完全相冲。 一旦失误,可能终生瘫痪。 不甘心再无望等着的于娟,决定搏一把。冥冥中,她觉得可以控制住自己的身体。 穿刺顺利完成了,可穿刺完的那天晚上,于娟却有点撑不住了。 无休止的疼痛,让于娟感到力不从心。 她第一次想到了死,她第一次平静地给母亲谈了身后事。 但之后她又想,如果可以看到儿子上幼儿园,再忍几年这样的痛她也愿意。 在生死面前,母爱还是占了上风。 02结果没那么快出来,当务之急是给于娟止痛。 在丈夫和医生的努力下,痛到晕厥的于娟住进了二十楼的瑞安医院。 这是个合资医院,医保不能报销,但丈夫已经顾不上这么多了。 护士先给她喂了几颗止痛药,没用。加大药量,依然没没用。 打镇静剂,于娟身体痉挛无法推针。最后,护士给她贴上了4片止痛贴。 止痛贴贴多或者贴错位置,都有可能危及生命。
折磨人的经历,被她说得轻松又乐观。 在和主治医生的交谈中,于娟和丈夫与普通人一样,很怕医生不喜欢他们。 特别是不善言辞的丈夫,总担心自己是不是说错了什么话。 但于娟并不是认怂的性格,她选择和医生直接聊自己的病情。 这样做的好处不言而喻,医生和病人都内心坦荡,说话不用拐弯抹角。 在医生的治疗下,于娟止住了痛,身体机能也恢复了正常。 剩下的,就是等穿刺结果了。 又是等,于娟望眼欲穿,但并没有急躁慌张。 一天傍晚,丈夫闷声地走进病房,告诉于娟结果出来了,是乳腺癌。 “哈哈哈哈哈...”,于娟和父母当即笑了起来。 他们以为乳腺癌是个没那么严重的癌,却不知道乳腺癌也会致死。 但不管怎么说,于娟总算能离开花钱如流水的二十楼。在这里的一个星期,她花了四五万。 她转入了有医保报销的乳腺诊治中心,开始了常规的癌症治疗,化疗。 大把大把地掉发、没有间隙的呕吐,化疗的副作用折磨着她的身体。 但遗憾的是,两次化疗之后,于娟的各项指标越升越高。再做下去,只能起到反作用。 主治医生停掉了化疗,转而给她上了两万五一支的赫赛汀。 副作用很大,于娟冒险尝试。输液两分钟,副作用出现,于娟四肢发冷失去知觉。 可她不想浪费这两万五千块钱,忍着不适坚持全部输完。 之后的三天,于娟出现了说明书上的全部不良反应。 她又一次证明: 抗癌,就是在用生命证明对错。对了,继续苟延残喘。错了,跌下万丈深渊。 抗癌路上没有经验可言,每个病人都在用生死孤军奋战。 就在于娟坚持打赫赛汀的时候,另一个癌症患者的老公打来了电话。 这通电话,让一个是副教授、一个是博士的于娟夫妇,成了低端诈骗的受害者。 走投无路的他们,轻信了所谓过来人的鬼话。 他们在一串离谱的事实面前,失去了智慧和理性。癌症对他们的摧残,是身,也是心。 诈骗分子抓住了癌症患者不想死的心理,虚构了一个“什么癌症都可以治好”的美妙世界。 然而,理想有多美好,现实就有多残酷。 上山尝试“饥饿疗法”的三个病人,死了两个,只有于娟在抢救后活了下来。 于娟垮了身体,但没失去良心。其他受害者家属报案的时候,她当了第二原告。 她知道自己的身体需要静养,但为了让逝者安息,让后面的人免遭此罪,她还是站了出来。
只因,硕士导师说过“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脊梁”。 有的人身体健康,却没了良心;有的人受尽折磨,却仍然心存善意。 03再次从鬼门关回来的于娟,选择了在家中静养。 闲来无事,于娟爱上了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抗癌经历。 这是一件好事情,对那么没有患癌、或者身边有癌症患者的人来说。 他们从于娟身上了解到癌症的残酷,他们感同身受地体验着于娟的痛苦。 这又不是一件好事情,对身体已经再也经不起折腾的于娟来说。 她总是沉迷写作,把自己不能操劳的事实抛在脑后。 她热爱生活。 2011年4月,在确诊乳腺癌1年4个月以后,于娟抢救无效离开了人世。 她留下的,是一个不到3岁的儿子,和一堆没爱够的人、没做完的事。 其实患病之后,于娟也反思过“为什么是我得癌症”的深刻问题。 按理说,32岁正值壮年,毕业一年正该奋斗,孩子14个月正是幸福,怎么就被乳腺癌盯上了呢。 事情的发生当然是有原因的,人一直生活在高强度高压力之下,总会这里那里出点问题。 平时问题不大的时候没在意,等问题大了后悔都来不及。 可在生死面前,名利不过如此。
![]() 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怎么做,才能让癌症尽可能地远离我们呢?
![]() 结尾到今天,于娟已经去世了9年又32天。 她的丈夫和家人,依然在每年的纪念日,发一篇短短的怀念文章。 于娟离开是遗憾,但她用文字,带给了更多人感动和温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