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书法攻略 (连载三)

 青木森森 2020-05-25

作者介绍

袁维学, 1945年生于江苏宿迁。1969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外语系。曾任中国驻泰国、巴基斯坦、菲律宾使馆文化参赞。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主要译著及书法集有:《悲哀世代》、《勇士》、《萨姬妲的爱与恨》、《真纳传》、《灵鹫山》、《中华六十景诗书画印集》、《诗书寄情清真国》、《袁维学书法集》、《文化之旅》、《袁维学诗词》、《佛国记校注》等。其书法作品曾在泰国、韩国、巴基斯坦、菲律宾等国展览,并为这些国家的爱好者所收藏。中国的《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日报》、《中外文化交流》、《澳门日报》,泰国的《亚洲日报》、《新中原报》,日本的《书道》、《书好》,菲律宾的《商报》等报刊曾评介过其书法作品。1999年文化部外联局曾在中国美术馆为其举办了个人书法展,中央电视台等媒体作了报道。在中国全国民间工艺美术书法大展中获特别金奖,并被命名为'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家'。他被收入《新世纪翰墨艺术家经典》、《书坛画苑名人佳作选萃》、《世界名人录》等书中。2001年曾获巴基斯坦总统'杰出成就奖'。2006年曾在江苏宿迁、山东青岛举办了个人书法展。2010年中国翻译协会授予'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现任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网》专栏作家、专家,文化部老干部书画学会副会长。

章法

章法即整幅书法作品的'布白'。书法的章法构成原理与绘画的构图原理是相通的。它讲究字与字、行与行之间以笔势连绵,气脉畅通、节奏分明,如'行云流水',即所谓'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计白当黑,奇趣乃出'。 谋篇布局,计白当黑,无一不是虚实开合。笔因情驱,字随势迁,常行于其不得不行,止于其不得不止,变化莫测。

通幅作品,有如一首乐曲,或高或低,或急或缓,或断或连,或有或无,纷至沓来,悠扬成韵,有板眼有节奏,极尽抑扬之妙,味亦厚重,是为'妙听'。

一行之间首尾贯串,把一个个字排列起来,大小、长短、肥瘦、向背、首尾之间,应搭配得当,尤其是笔画的排列由首至尾要气脉连贯,不懈怠,又不支离,这就是一行之中的行气。

在一字之间,要有一根中线,不可偏离。在行草字中,似乎有一个字偏左,另一个字偏右,首尾连贯起来看时,还是在一根中线上。上一行最末一笔与下一行的起笔也应遥相呼应,使其气脉通贯,隔行不断。字的上下关系是俯仰的关系,在上之字要俯视着下面的字,在下面的字又仰视着上面的字,在左的字要照顾着右边,在右边的字要照顾着左边。最避忌的是每字雷同,上下齐平状如算子,这就把一行的布白和章法写得割裂了。'知白守黑',要紧处紧,空处空,要得势。三三两两,似散还续,丰富其空间,充实其层次,气脉一贯。

布局之美在于节奏感。书法的节奏感,既存在于色彩(浓、淡、枯、润、焦即为五色)之中,也可见于章法之内。疏密聚散、大小曲直、圆缺参差等等,都是产生节奏的原因,要配合好。书法章法要有开有合。假使有合无开,作品必拘谨少势,开而不合,又难免散漫,失去凝聚力。开合是作品的可视形象,呼应则是通过它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效果。所以也可以说,呼应来源于开合,体现在顾盼。把握了开合呼应之道,也就把握了通向作品神情意态之门的钥匙。一切布置都要见其天然本性,不可因奇求奇,强扭硬掐,繁雕缛琢。

通篇要气韵贯通。若此,先要熟记所要书写的内容。蘸一次墨要多写几个字,以求连贯,上一字结束,要立即做下一字的承接。如果笔中无墨另行蘸墨时,或以空中复笔,继续写来,或将下一字第一笔落墨。

一个篇章若不是一笔书,字又多,可以分组完成之,但要注意折搭关系。分组或以墨尽而成之。字少的篇章,从落笔顺势而下,一气呵成。

一幅作品中,要干湿相对,不能干对干,湿对湿;要大小相对,不能以大对大,或以小对小。字与字之间有呼应,上承下启,左映右带,行距和字距不能相等。书眼放中央,可大些,字与周边气贯。

行距要疏密一致,不要时疏时密。一字不能成行。

书法的章法要求平衡。寻常之平易得,艺术之衡难求。可知只有在机变中寻求平衡,在不平衡当中求出平衡,才是构成美感的、具备艺术价值的平衡,所以书法的章法,先须求变,而后求均;先须求奇,而后求稳,才能化腐朽为神奇,将寻常的现象转换成艺术审美形象。

落款要与正文相协调,使人有整章感。落款不能留空过多,要注意轻重比例。

章法的开始,要先求平正,再追险绝,复归平正。不险则不能引人入胜,但不能求怪,应出于自然。

章法要表达个性,抒发情怀,依原诗词的意境,进行二度创作。因此,必须在书前要研究所书的诗词文章所揭示的问题,如创作主旨,创作背景,写作年代,以及作者本人都要进行研究、理解。从中获得感情的激发糅合于笔墨技巧之中,此时提笔书之,其章法必然美而多变。

创作要有胆略,胆略是搞好章法一个重要因素。下笔畏缩,行笔害怕越'雷池',有碍贯通。胆略从熟练技巧来,从学识来,从人的气质来。没有胆略则少奇险与奇趣,因而需多读书,加强文化素养。

浅谈书法攻略      (连载三)

浅谈书法攻略      (连载三)

浅谈书法攻略      (连载三)

墨法

墨法离不开水,更离不开对水的控制。行笔速度相对慢时,笔在纸上有瞬间的停滞,墨流多,故点画能浓,反之则枯。书写的速度快,墨则宜稍淡,速度慢,墨则宜稍浓。通常要领是:'饱笔须快,渴笔宜慢。'在书写时通过切换行笔的速度,能很好的表现墨法精神。用墨的核心技巧是'纸墨相发',用墨的关键技巧是施墨。由于水墨落到纸上有渗化的特性,所以,施墨之时必须要把握准分寸,否则失控就会败墨,失去墨韵。用墨之法在于'浓淡'二字,或由浓而渐淡,或由淡而渐浓,或浓浓淡淡,或忽浓忽淡,浓中有淡,淡中有浓而变化莫测。所有的这些变化不是枯燥单一的,而是有其内在的规律联系,其运用既不能呆板雷同,又需要浓淡、润燥、干湿得当。水墨要浓淡适宜。墨需浓而不凝,因为凝而则笔画呆板、干涩;墨须淡而不死,因为死则伤神,所以淡墨要活,要有情韵。墨浓淡适宜、燥润相杂,是书法艺术的一大关键。

用墨要注意以下八点:

一、宜与书体相吻合。不同的书体对用墨的要求也不一样。楷书用墨以润为主,行书则燥润相杂,草书而以燥见长;这样不同情况有湿有枯,一笔可写多字,方显出整篇的气韵。

二、宜与用笔相适应。是写大字,还是写小字;大字吸墨多,字贵紧凑行笔快,墨迹浓些才能显出劲挺;小字运笔平稳,吸墨则宜适中,以托出清秀。

三、宜与用纸相协调。是用白纸呢,还是其它色纸?是新纸,还是旧纸?都要反复构思,使墨色与纸色相适宜。

四、宜与书写内容相配合。所写的内容是轻快的抒情意境;还是悲愤的感情激发;是书兴大发还是违心而书,这与用墨都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五、宜与用途相区别。要分清是练习书法,还是创作作品。如属练习,应吸墨适中,使墨稳润;属于创作,则意在笔先,饱藏用墨,一气呵成,浓淡相间。

六、浓淡墨的运用,关键在于蘸墨,其次在控制水量。蘸墨有二法。一是蘸水,后蘸墨,马上进行书写;二是先用笔蘸墨,然后快速蘸水,即刻书写,不容犹疑和迟滞。

七、宿墨的利用,有时可收到意外效果。宿墨中加点新墨和清水,进行创作,别有效果。墨与胶质及水三者呈分离状。撇开表而浮水后,可作大字,其水印干后有沉迹,似淡墨,呈环状。笔画中部,则可呈焦墨效果,宿墨色亚,也别有风味。-

八、涨墨的利用,其点画中的水份多渗出点画之边缘,但点画之用笔十分明显。用涨墨,点画中之浓墨雨点画外之淡墨同构于一字或数字之中,有非常丰富的墨色变化。用此法,可以宿墨法相结合,往往在蘸浓墨后,笔尖蘸以清水,以渗化能力强的宣纸为之,颇有味道。

在书法创作的过程中,不可孤立的看待每种用墨方法,一件优秀的书法艺术作品应同时运用几种不同的用墨方法。另外,要产生丰富的墨色变化,蘸墨之法也是关键。蘸墨,一般不要饱蘸深浸,深浸不仅笔毫无力,而且在宣纸上书写,极易臃肿肥拙。只有多练、多观、多思、多悟才能熟练的掌握好用墨的规律,形成自己独特的墨法意识。

浅谈书法攻略      (连载三)

浅谈书法攻略      (连载三)

浅谈书法攻略      (连载三)

钤印

书法作品上的印章不是随意钤盖的,而有一定法度。如若印盖得不当,非但不能锦上添花,反而会弄巧成拙,破坏整幅作品的艺术效果。因此,怎样钤印,需要认真对待,精心斟酌。

一、印章大小,应与作品的幅式大小相匹配,应与题款字相等为宜,小一点亦可,不能大于题款字,大则不雅。一幅作品钤用大小不一的两枚印章时,要上小下大以求平稳,避免头重脚轻之弊。倘属几人合作,几人印章大小亦应相当。

二、印章数不宜多,过多则易杂乱,甚至喧宾夺主。姓名印,不可连盖三印以上,应盖二印,或一印为妥。如若一幅作品用数印,需择不同形式的印面,避免雷同。

三、钤印,要慎视位置。一幅作品,总有虚实、疏密之处。密处不够紧凑,可用印章补之;疏处如觉空荡,可借印章充实。若题款下留有空白,则钤在署款之下;若无空白,宜左不宜右。款尾印章要保持适当间隔,既忌拥挤,亦防松散。

四、就印色彩而言,朱文印份量较轻,白文印份量较重。墨色淡雅之作,宜钤朱文印,保持两者和谐一致;墨色浓重之作,宜钤白文印,使红彤彤的朱色与乌黑的墨色产生强烈对比,相映成趣。

五、钤用闲章,不仅要注意使其内容与作品正文浑然一体,不可违悖,而且应注意保持印章内容与风格的协调一致。

六、盖二印,不要一方形一圆形,一大一小,上阴下阴,上阳下阳。要上阴下阳。

七、上款上端不可盖閒章,压在人名头上。一来失礼,二来破坏画面。

八、引首章,又称'随形章',应低于作品正文的第一个字。

九、书法四联首幅,右上可盖小印章。其馀不可盖,否则则破坏行气。

浅谈书法攻略      (连载三)

浅谈书法攻略      (连载三)

浅谈书法攻略      (连载三)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