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床实战:胡希恕经方医学体系与腹诊结合

 中医药方便 2020-05-25

经方思维:经方辨证依据症状反应。方证是六经八纲辨证的继续,亦即辨证的尖端,中医治病有无疗效,其主要关键就是在于方证是否辨的正确。方药的适应证,即简称之为方证,某方的适应证,即称之为某方证,如桂枝汤证、麻黄汤证、葛根汤证、大青龙汤证、柴胡汤证、白虎汤证等等。

上周五给大家讲完了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周日在小区里碰到了一位听了课,并服用我开的经方的同仁——西学中。简单的聊了一会,她说她就记住了两点,一个恶寒是表症,一个胸胁下压痛是柴胡剂。

她问我能不能描述一个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方剂?我也想了很多。

我还是从体系说起吧,黄煌老师的方病人体系,是一个,可以回答她的问题。

胡希恕胡老的六经八纲方证体系,是一个。

但是不论哪一个体系,如果不反复的研读仲景原文,都不能深刻认识其体系的内涵。

随着对胡希恕经方医学及腹诊学习的深入,我想可以通过腹诊帮助识别胡老经方医学体系的一些内容:半表半里与里。

方证是辨证论治的尖端,也是最后一环。方证学内容,需要不断的研读仲景书,谁都走不了捷径——法不能代方,临证需切记!

怎么样将腹诊学和胡希恕经方医学六经辨证论治体系结合起来?

首先明确胡希恕经方医学体系所指的六经及六病:

部位学的表、里和半表半里:

表指体表,即由皮肤、肌肉、筋骨等所组成的机体外在躯壳,则谓为表,若病邪集中地反应于此体部,即称之为表证。里指机体的极里面,即由食道、胃、小肠、大肠等所组成的消化管道,则谓为里,若病邪集中地反应于此体部,即称之为里证。半表半里指表之内,里之外即胸腹二大腔间,为诸多脏器所在之地,则为半表半里,若病邪集中反应于此体部,即称之为半表半里证。总之,表、里、半表半里三者,为固定的病位反映,或为表,或为里,或为半表半里,虽有时表与里、或与半表半里、或半表半里与里、或表与半表半里、又与里同时出现,但绝不出此三者范围。按以上所谓病位,是指病邪所反映的病位,不是指病变所在的病位,虽病变在里,但病邪集中地反映于表位,中医称之为表证,亦或称之为邪在表、或病在表。反之,虽病变在表,但病邪集中反映于里位,中医即称之为里证,亦或称之为邪在里、或病在里。

病机学的表、里、半表半里:

表证,即是人体欲借发汗的机转,自体表以解除其病的反应。

里证,即是人体欲借排便或涌吐的机转,自消化管道以解除其病的反应。

半表半里证,即是人体欲借诸脏器的功能协力,自呼吸、大小便、出汗等方面以解除其病的反应。

此为基于人体的自然结构,势所必然的对病斗争的有限方式,以是则表、里、半表半里便规定了凡病不逾的病位反应。若人体的机能旺盛,则就有阳性的一类证反应于病位;若人体的机能沉衰,则就有阴性的一类证反应于病位。表阳证就是太阳病,表阴证就是少阴病,半表半里阳证是少阳病,半表半里阴证是厥阴病,里阳证是阳明病,里阴证是太阴病。

下图充分体现了胡希恕经方医学体系对六经的认识,附于下(备注:图片冯世纶冯老课件,特此说明

《伤寒论》第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这一条是说,伤寒初作,则邪气与精气交争于骨肉,即太阳病在表的一般病理过程。若精气已不足拒邪于外,则退而卫于内。以是则体表的血弱气尽,腠理遂不密守而开,邪乃乘虚入于半表半里,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因而胸胁苦满,这就进入少阳病的病理阶段了。正邪分争,即正邪相拒的意思。正进邪退,病近于表则恶寒,邪进正退,病近于里则恶热,故往来寒热。分争时则寒热作,否则寒热亦暂息,故休作有时。热邪郁集于胸胁,故嘿嘿不欲饮食。胸胁之处,上有心肺,旁及肝脾,下接胃肠,故谓脏腑相连。邪热激动胃肠中的水气,则腹痛。邪高于胸胁之上,而痛在胃肠之下,故使其人欲呕,此宜小柴胡汤主之。后续出现渴,说明病入阳明,为阳明热证。《伤寒论》一段,是说太阳病自表传入半表半里,最后至里证,亦由于人体抗病机制的改变所致。古人对于疾病的体验,达到如此精深境界,正所谓实践出真知也。

我们再结合“阳明之为病,胃家实”,可以完美的展现表、里、半表半里的全过程。

如此结合胡希恕经方医学体系的六经内容,参以腹诊学,则表证以恶寒为主证,如机体机能沉衰,无热,或身蜷卧明显为少阴病;半表半里以胸胁苦满为主证,识别以腹诊。里证的阳性证以“胃家实”识别,用腹诊。

这就是腹诊与胡希恕经方医学体系结合下对仲景书六经的解读。

半表半里的腹诊图(有力为少阳,无力为厥阴):

里证的腹诊图(有力抵抗为阳明,无力虚弱为太阴):

以上解读,不是全部,为理论认识六经方便,更具体的内容,势必于仲景诸方证中求之。

结合近期两则医案对以上解读进行简要说明:

案例1

崔某,女,39岁。

初诊日期:2020年5月21日。

门诊号:886016992

感冒后腹胀、呃逆4天。

她是西医神经内科医生(我开始提到的就是她),感冒后腹胀,服药后(中成药、西药)无明显缓解,方才来诊,恶寒、汗出,腹胀,呃逆。

舌淡苔白,脉沉紧。

腹诊:腹部略凹,腹力偏弱,黄瓜样悸动。

腹诊图:

辨六经为:太阳太阴合病

辨方证为:桂枝汤、朴姜半甘参汤、苓桂术甘汤合方

处方:

桂枝12克,赤芍12克,生姜20克

炙甘草10克,大枣20克,姜厚朴20克

茯苓15克,苍术10克,清半夏10克

人参10克

5剂,水冲服 每日3次。

疗效:服药1袋后出现了排气(放屁),呃逆明显减轻,1天后腹诊的悸动也减轻,第3天已无不适。

简要分析:

恶寒、汗出,太阳表虚证,桂枝汤证。

腹胀满,为汗出伤人胃气,胃气不足则腹胀满,腹诊也提示虚证,为里虚症,太阴病,朴姜半甘参汤证。

腹诊的悸动,脉沉为里有水饮,用苓桂术甘汤。

方证相应,故而获效。依据胡希恕胡老合方经验,药味相同者,取方中量大者。

她是西医,也喜欢中医药,在自学中医,用脏腑理论。也听了我的小柴胡汤讲座,记住了恶寒与胸胁苦满,这次她应该是有深刻的自身体会了,只是还是不明白理论体系。

病例2

尹某,女,55岁

住院号:962303

会诊日期:2020年5月22日。

右侧髋关节置换术后1天腹胀、恶心。

腹胀、恶心,不愿进食,无寒热,口中和,麻醉泵止痛中。

脉沉滑,舌淡苔白。

腹诊:上腹部膨隆、按之硬满,整个抵抗明显,无明显压痛。

腹诊图:

腹部图:

辨六经为:少阳阳明合病

辨方证为:大柴胡汤证

处方:

柴胡20克,黄芩10克,清半夏10克

生姜10克,枳实15克,大黄5克

赤芍15克,大枣20克。

7剂 颗粒剂 水冲服 每日3次

疗效:服药后第二天,腹胀减轻,腹诊按之腹部抵抗局限于心下部位,5月25日查看患者,无明显不适,进食正常,腹诊正常。

简要分析

本患者无寒热,无表证,有腹部满,不愿意进食的少阳病症状,有胸胁部按之抵抗的半表半里腹证,有心下急的阳明病症状,有心下部按之满的阳明病腹诊,诊断少阳阳明合病,辨方证为大柴胡汤明确。

此时如果只用大承气汤灌肠,就犯了少阳病禁下的大忌,只有大柴胡汤,少阳阳明同治方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