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诗的音步(上)

 虹72 2020-05-26
原文地址:新诗的音步(上)作者:蓝田

第一章 新诗的格律  

第一节新诗的音步(上)

国诗是有格律的,新诗也不例外。这里所说的国诗,原来称为旧诗,是汉语古典诗歌的简称,它包括有史以来直至今日所有用古代汉语及其格律创作的诗歌。所谓的新诗,则是现代汉语诗歌的简称,它是指用现代汉语及其格律创作的诗歌。当然,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两座高峰,而是时有交汇的两条大河。因此,有国诗而类于新诗,也有新诗却貌似国诗,它们之间有一个很宽的叠合的部分。

至于格律,是指由节数、行数、步数、句式、字式、韵式、平仄、对称、反复及其它特殊规定所得诗的格式与规则。格律包括音律和形律。音律是指和诗歌的声音有关的格律,它体现在朗诵中。形律是指和诗歌的文字有关的格律,它表现在书面上。一般来说,好的音律更有助于诗歌内容的表达,而形律对于内容所能产生的影响则微乎其微。因此,诗歌的格律以音律为主,形律为辅。例如诗歌的分节分行,表面上是为了视觉上的整齐有致,实际还是为了朗诵时更方便地掌握好停顿的间歇时间。至于节与节之间间隔的大小,行与行之间是阅兵式的排列,还是犬牙式的交错,只要美观大方,自然可以随人所好。

在所有的格律当中,音步是最根本和最重要的。音步又称音尺、节拍、顿等。所谓诗歌的音步,是指由诗歌朗诵时诗句中有规律的停顿所形成的音组。当然,这里所说的停顿是指一般情况,同时还包括声音的延长与加重。朗诵中的停顿,包括语法停顿和感情停顿。语法停顿是指句子中间的自然停顿。能正确地停顿断句,不读破句,是正确地表达作品思想内容的前提。因此,语法停顿是朗诵的基础,也是划分音步最重要的依据。感情停顿是指根据抒发感情的需要而做的停顿。由于朗诵者所能感受到的种种情绪不尽相同,感情停顿也就有了很大的随意性,以此为据很难建立起形式化的诗歌的音步,因而不能作为音步划分的标准。当然,在音步划分的基础上再做有感情的阅读,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诗歌的音步的确具有一定的形式化。在国诗中,我们可以看出,音步的划分是约定俗成的,有一种形式化的音乐的节奏。比如,四言句为22式,五言句为23式,七言句为223式。五言句也有为221式的,七言句也有为2221式的。前者与自然的语言节奏相近,音义俱重,可称为吟咏式;后者则完全是一种形式化的音乐的节奏,与自然的语言节奏相去甚远,重音不重义,可称为吟唱式。我随便举几个例子,就可以看出吟唱式的音步重音不重义的缺点所在。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不觉\晓”与“风雨\声”还说的过去,“闻啼\鸟”与“知多\少”就有些不通了。当然,吟咏式的音步也时常会产生音义不同位的缺憾。如“似梅\花落地” 中将“梅花” 活生生地分开,总不免让人感到别扭、难受。因此,在写诗时,能够做到音义的同位,是我们始终追求的目标。
    在国诗中,音步的划分已经成为定例,那么在新诗中音步又是如何划分的呢?在“东方诗风”和“格律体新诗网”,有几位学者倾向于把音步按小顿机械地分为一字步、二字步、三字步、四字步。其中以二字步、三字步为主,以少量的一字步和四字步为辅,同时规定,一字步只能位于句首和句尾。这样划分音步,既简单实用,又有助于视觉上的整齐划一,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但它却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诗歌主要是用来读的,而不是用来看的。音步是为了朗诵而设,脱离了声音的音步划分,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那么,新诗的音步到底该如何划分呢?由于新诗所产生的土壤是现代汉语,它与文言文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音步的划分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当然,这种改变不是颠覆和破坏,而是继承与发展。首先,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每句的字数不是很多,7字以上已属少见,于是就形成了以2、3字为主要形式的音步。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每句的字数很容易就达到14字、15字甚至更多。句子字数增加,假如还以2字、3字为一组划分步数,那么一句中就会有4步、5步甚至6步、7步。相同或相近的音节组成的音步堆积在一起,节奏不免单调、呆板而枯燥。其次,文言文往往省略虚词,现代汉语中虚词作为语法的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而虚词本应在句中轻轻滑过,于停顿时声音应延长、提高、加重的事实相矛盾。特别是虚词中“的”的大量使用,以及4字成语和熟语的广泛运用,使得4字与5字组成的音义紧密结合的短语,在现代汉语中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综上可知,以国诗中2字、3字的分合组成的音步,已不适用于以现代汉语为土壤孕育的新诗。在新诗中,以2、3字组成的音组与4、5字组成的音组为主相间相重来组合诗句的音步,既可以合理安排虚词的位置,又使较长的诗句也能产生抑扬顿挫的乐感。以此为依据,便可轻松地划分新诗的音步。

在实际的应用中,还有1字与6字的音组。为了分析与讲解的便利,我把1-3字组成的音组称为短步,4-6字组成的音组称为长步。其中,2、3字的短步是音步划分的基础,4-6字的长步就是由2、3字的短步组合而成的。1字短步通常位于长步的开头。

音步间声音的停顿、延长或加重统称为顿。“”表示声音较短的停顿,称小顿;“\”表示声音较长的停顿,称大顿。行末的停顿称行顿,节末的停顿称节顿。由于行与节在书面排列上一目了然,因此行顿和节顿即使不再另行标明,我们朗诵时也不至于混淆。小顿、大顿、行顿、节顿,它们停顿的时间顺次延长。

我以新诗诗句或诗行中大顿划分的音组数目为标准,把新诗的音步大致分为六种步数,即一步、二步、三步、四步、五步、六步。一至四步较为常用,因此作较为详细的介绍;五步、六步极少遇到,故而一带而过。(所谓诗句,是指除顿号以外的标点符号为标志组成的诗歌单位,可以单独为一诗行,或者数个诗句组成一行。当诗行与诗句重叠时,诗行的音步等同于诗句的音步;当诗行大于诗句,也就是说,诗行中有两个以上的诗句时,先以每个诗句为单位划分音步,最后把各个诗句的音步加起来就是整个诗行的音步。有的诗歌作者没有标注标点符号的习惯,这时,我们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在心中给它们划上标点符号,再来做音步的划分。)

一步
1字:啊。
2字:清新。欢畅。
3字:亲爱的。我爱你。

文中所举实例,除非特别标明,都在我自己的诗中选取。这样做的结果,是方便了自己,麻烦了读者,敬请谅解。
   
4字:花儿绽放。鸟儿低语。

“花儿绽放”中“儿”属于儿化音,读轻声,相当于较短的停顿,等同于“”。也可以读为“花儿绽放”,在“儿”后稍作停顿。

5字:纯洁的少女。受伤的灵魂。
     三百亩琼田。十万朵莲花。


“纯洁的少女”中“的”字读轻声,相当于“”。也可以读为“纯洁的少女”,在“的”后稍作停顿。

当4字或5字音步单独成句,但不单独成行时,则读为一步,如上例“花儿绽放,\鸟儿低语。三百亩琼田,\十万朵莲花。”


6字:小素手把你摘。柔发上把你戴。(肌肉诗人《小草花,孤零零的小草花》)

当6字音步单独成句,但不单独成行时,也读为一步,如上例“小素手把你摘,\柔发上把你戴。”


二步
4字: 车流\似水,

大厦\如林。 

5字: 浮云\舒而卷,
野草\枯又荣。


当4字或5字音步单独成句,同时又单独成行时,如果句中没有读轻声的字,应分读为二步。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6字:雾笼\远村近树。
     可\算得上痴情。
     亲爱的,\我爱你。

当4字与5字音步不单独成句,而是在诗句中作为一组短语存在时,无论是否有轻声字,都为一步。如“远村近树”。

此外,“可 \算得上痴情”也可以读为“可算得上\痴情”。但从国诗中五言句2\3与七言句2\2\3音步的划分可以看出,尾步的音节总是稍长一些,这既符合语言先抑后扬的习惯,也避免了头重脚轻的弊端。因此,在新诗中,尾步大多为4字或5字。

7字:乱木\如云的坟场。
      远去了\咚咚爆竹。
      父母言行\要思量。
8字:我们终日\奔波劳碌。
      呼叫着\冰谷的群狼。
9字:美妙的自然\摇手相召。
      这是爱情\创造的奇迹。
10字:诗人的魂灵\却穿云破雾。
11字:黯淡了、黯淡了\明亮的双眼。

三步
10字:直至\我生命的\最后一息。
11字:黎明\雾笼的原野\恬静安详。
12字:惶悚的尖声\划破\酷暑的沉寂。
13字:微弱的萤光\借疾风\向深空飘逸。

四步
12字:透过\薄薄茧壳\光明\缓缓积涨。
13字:纹裂的\青檀古木\充塞\谁的胸腔。
       兰花,\兰花,\身已憔悴\却痴情不改。
14字:清空\孤寂的明月\漫溢\空灵的柔光。
       飘飘\浮过花丛,\百合不禁\目瞠神凝。


五步
14字:冲破,\冲破,\冲破束缚,\沐浴\新生柔光。

六步
19字:但我\不能流连,\我将\飞舞不已,\向更远\更深前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