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今中外一切理论,不外乎这二个字里

 昵称35245635 2020-05-26

大思想家们说法各不相同,但各大家的思想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平衡,各家都从不同角度表达和运用了平衡思维。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作《易经》就是一种平衡思维,平衡运动变易,平衡法则不易,平衡大道简易。道家之“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平衡法则,老子研究的“道”是“天↔人”平衡;儒家的中庸思想体现人类社会的平衡,孔子研究的“仁”、孟子的“义”、荀子的“礼”,后来程朱的“理”等,都是“人↔人”的平衡;而禅学所讲的“空”则是人内心平衡。天事地事人事,事事都有对称;人物事物万物,物物都分阴阳。道家儒家释家,家家都讲平衡;道教儒教佛教,无非教人平衡。

还有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体现了不同名利系统之间“义↔利”的平衡;法家“以刑去刑”思想体现系统内部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刑↔行”的平衡;名家“白马非马”思想体现事物之间“名↔实”的平衡;阴阳家五行相生相克体现了天地万物“阴↔阳”的平衡;玄学天地万物以无为本思想体现了“有↔无”的平衡;医家“黄帝内经”体现了人体内在“身↔心”的平衡;兵家知己知彼思想体现冲突的名利系统之间“敌↔我”博弈的平衡;纵横家捭阖游说体现国与国之间“纵↔横”外交的平衡。经史子集,处处都见平衡思维。

东西方哲学、自然科学、各种学派、各门宗教,凡是合理的学术里都可以找到平衡的“影子”。东方的譬如:伏羲氏的“八卦”、姬昌的“六十四卦”;惠施的“天地一体”;董仲舒的“天人合一”;刘德的“实事求是”;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王充的“论衡”;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二程的“天理人欲” 、朱熹的“理气阴阳”;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王夫之的“太虚一实”;方以智的“通几质测”;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及“论十大关系”;还有古印度帕坦伽利的《瑜珈经》、释迦牟尼的梵佛学说。易→道→儒→玄→禅→理→心→…七千年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就是平衡——非凡之人皆因非凡之思维。

西方的譬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黄金中道”、阿基米得的“杠杆原理”、笛卡尔的“变数”、康德的“二律悖反”、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和“质变量变”、马克思的“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达尔文的“自然选择”、施莱登和施旺的“细胞学说”、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牛顿的“万有引力”、鲁道夫·克劳修斯的“熵定律”、迈尔的“能量守恒”、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霍金的“时间简史”、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爱德华·罗伦兹的“蝴蝶效应”等等理论,这些思想无不闪烁着平衡智慧的光烂。

还有卢梭的“契约论”、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凯恩斯的“经济均衡”、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冯·诺依曼的“博弈论”和纳什的“非合作博弈均衡”、罗尔斯的“正义即公平”、罗伯特·柯里尔的“秘密法则”、索罗斯的“反身性”、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等等,包括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质量互变)和五个维度(内因外因+主次矛盾+一般特殊+相对绝对+局部整体),还有像马太效应、基尼系数、二八定律、黄金分割等说法,这些理论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和应用了平衡思维。

从平衡的意义上看,各种具体学科都是研究客观世界某个领域某个层面上平衡关系的科学思维方法。譬如,数学是研究事物数量关系与空间形成方面平衡关系的工具;经典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在分子层面上平衡关系的学科;化学是研究物质在原子层面上平衡关系的学科;量子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在原子核以下层面平衡关系的学科;生物学是研究地球生物圈在细胞以上层面的平衡关系的学科;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系统DNA分子层面平衡关系的学科;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平衡的学科;天文学是研究天体平衡的学科;热力学是研究能量平衡的学科;艺术是形象与情感的平衡;宇宙大爆炸理论就是宇宙的平衡循环。

还如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平衡的学科;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平衡的学科;中医学是融生理心理为一体的学科;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平衡的学科;宏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系统供需平衡的学科;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组织价值与价格平衡关系的学科;会计学是专门簿记利益实体金钱收支平衡的工具;文学艺术可以释放人们情绪以恢复其心理平衡;宗教的功能是有利于人的心理平衡;法律用于规范和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平衡;政治就是协调不同群体的利益平衡。科学解决人的物质平衡问题,哲学解决人的精神平衡问题。可见七学八学最基本的无非是平衡,学七学八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平衡思维。

大道本相通,证悟路不同。上述学科、理论和思想也是我写作《一般平衡论》时的参考文献,特别是上述西方的进化论、相对论、系统论,东方的易老庄、道儒释,更是形成一般平衡论的重要思想资源。读百家之书,成一家之言,我从各大思想家之思想中悟出平衡思想。此外,“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一类电视节目也给我带来很多启示。作者力图融古今东西大家精粹为一体,熔现代人文和自然科学为一炉,自创了这套质朴、简单、普适的平衡理论体系,用以破译宇宙万物,诠释人间万象。知天时莫过天道自衡,明地利莫过事物对称,识人心莫过三我一体。善始者众,善终者寡;修道者多,得道者少。但愿本论有助于您认知——自己+人性+社会+世界…一般平衡论的意义在:明道——明白平衡之道理和规律,进德——精进平衡之能力和功夫。

本论的价值在于用百分之百原创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方法,从一个独特和全新的视角去分析当今人类社会失衡问题;用百分之百之自创的图式和模型,解释现实人们生活中的种种疑惑;用了约百分之八十的篇幅,对人类生存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探究。穷宇宙之理,尽万物之性,悟平衡之道,厚平衡之德,立平衡之言,求人之平衡和生存。高人高在思维高人一维,庸人庸在思维方式一般,非常之人是因有非常之思维。学会一门专业可做好一件事情,学会平衡思维可做好所有事情。写作这本书的过程,对本人来说也是一场修炼,是一个念兹在兹、反躬自省、涤除尘垢、悟道厚德、明心见性、知行合一的过程。十年前曾写过几本“有用之书”,十年来只写了这本“无用之书”,望一般平衡论能成为您的“无用之用”。老夫之道,一以贯之,平衡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