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甲状腺相关眼病

 昵称74274318 2021-03-18

甲状腺相关眼病

[概述]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是眼眶疾病中最常见的突眼病因,是一种影响甲状腺、眼眶软组织和四肢皮下组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引起成人单眼和双眼眼球突出最常见的病因之一,有15%- 28%单侧眼球突出和80%的双侧眼球突出为TAO眼病引起。本病多见于中年女性,眼部改变一般认为与甲状腺功能异常和自身免疫功能失调等有关。但眼病与激素失调之间无明显的正相关。临床上可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低下或甲状腺功能正常。有人将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者称Graves 病眼眶病变,而甲状腺功能正常者为眼型Graves病。
[病理改变]
病变主要损害眼外肌和提上睑肌,使眼外肌水肿、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变性、肥大及纤维化。病变几乎总是限制在眼外肌的腹部,早期以炎性细胞浸润为主,晚期可致眼外肌纤维化。也可累及眶脂体、视神经和泪腺。
[临床表现]
Graves眼病的主要临床特点是无痛性突眼、上睑退缩、迟落、肿胀、复视、眼球运动受限,视力一般不受影响。若眼外肌肥厚严重者眶尖视神经受压,可有视力减退。血中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查以及目前各种甲状腺功能检査与眼眶病变的发生或或其严重程度之间常无直接关系。早期以内科综合治疗为原则,用抗甲状腺药物和左旋甲状腺素钠片(优甲乐)视病情调节用药剂量治疗甲亢,用糖皮质激素加免疫抑制剂治疗突眼。
[影像表现]
MRI有助于明确哪些眼外肌受累,绝大多数患者为双侧同时或先后受累,参数病例显示两侧多条眼外肌增粗,其中以下直肌和内直肌最为常见,而上直肌和外直肌次之。少数病例表现为单侧一条或多条眼外肌及提上睑肌的増厚。眼外肌増厚可达正常体积的3~4倍,一般以肌腹增厚为主,而肌腱及肌附着点正常,增厚的肌肉信号均匀一致。
冠状位T1加权像扫描有助于显示异常改变。横轴位及矢状位扫描眼外肌肌腹呈梭形增厚,肌腱不增厚,可与其他眼外肌增厚疾病相鉴别。在T1加权像上增厚的眼外肌信号强度与正常眼外肌相比呈中低信号或等信号,在T2加权图像上,呈中等信号或中高信号。
Gd-DTPA增强扫描,増厚的眼外肌多为轻度强化。除眶内恶性肿瘤和血肿外,这种信号变化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眼外肌肥厚者无明显差別。提上睑肌增厚,MRI冠状位及矢状位最易观察,表现为眼球前半部上直肌与眶顶之间的间隙为肥厚的肌肉所占据。部分病例因内直肌肥厚可压迫筛骨纸板,使其变形、吸收,眼外肌和眶脂体肿胀,使眶隔前移、眼球突出。眶尖部眼外肌增厚常压迫视神经,而使视神经水肿、增粗。增粗的视神经边界清楚,信号均匀,走行和弯曲度正常。少数病例并发有泪腺增大、眼上静脉扩张。
Graves眼病如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临床即可确诊。对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Graves 眼病则主要依靠影像学诊断,MRI可做横断、斜矢状及冠状面切层,对于眼外肌不但能清楚显示内、外直肌,而且斜矢状面上、下直肌亦能全程较清楚地显示,亦可清晰显示视神经、泪腺、眶内脂肪及眶尖等结构。
脂肪抑制技术,能更真实地反映上述结构的解剖状态,同时对其细微的较早期的病变亦能显示,如未引起视神经增粗的视神经炎,T2WI/STRI冠状位扫描可显示视神经高信号。但MRI对眼眶骨质改变的显示不如CT。因此如怀疑Graves病应首选MRI,如欲观察骨质改变则应做CT扫描。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所有引起眼外肌肥大的疾病相鉴别
①炎性假瘤肌炎型(肥大性肌炎):常累及单条眼外肌,受累的眼外肌肌腱和肌腹均増粗,形状不规则,眼外肌附着处眼环增厚、模糊,并有强化,这些都是假瘤的特征性表现,激素治疗有效;而Graves眼病多发生于双侧,眼外肌呈规则的梭形肥厚,肌腱正常。
②动-静脉血管畸形(脑膜动脉-静脉血管畸形)或颈动脉-海绵窦瘘:分流量较大时可引起所有眼外肌弥漫均匀性增厚,眼上静脉增粗,增强后增粗的眼上静脉増强尤为明显,CT和MRI显示受累的眼上静脉扩张,以及临床表现为搏动性突眼,并闻及杂音,为两者重要的鉴别点。
③眼眶恶性肿瘤(转移瘤、恶性淋巴瘤、横纹肌肉瘤)、淋巴血管瘤、血肿、外伤、眶尖肿块和蜂窝织炎以及肢端肥大症等均可引起眼外肌肥大,应结合有关CT和MRI表现以及临床资料加以区别。


温馨提示


接下来将安排5期Graves眼病实战影像病例解读,敬请期待!

欢迎大家提出更好的建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