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中医大家都擅用柴桂姜汤 | 一针一药

 中医药方便 2020-05-26

今天在学习群内看到这么一句话“能用好柴桂姜的都是高手”,而后翻看了一些书籍,中医大家们都擅用柴桂姜汤。柴桂姜汤临床应用确实非常广泛,疗程非常好。特别是刘渡舟教授对柴胡桂枝干姜汤情有独钟,临床应用频率之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柴桂姜汤吧。

01丨伤寒论条文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去皮),干姜二两,栝楼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二两(熬),甘草二两(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02丨柴桂姜汤的体质

抓住慢性迁延性疲劳状态。多见于因过度疲劳、大量汗出而饮食无规律的中青年女性。刻意集中精力时,表现与常人无异,一旦独处或放松下来则立刻情绪低落、深感疲倦。

面色黄或白,常自诉对温度反应敏感,多有冷感,容易疲乏无力,情志郁闷,易惊悸,多失眠,多口干渴,颈部以上易出汗或盗汗,肩酸痛,腹泻或大便不成形。(虚弱而神经质

腹诊:腹部轻度凹陷,腹力在柔软到稍柔软之间(2/5级),胸胁苦满在轻度到中度之间(2/5级),胸胁部多按之不适,脐上/心下悸动,腹壁薄,悸动亢进,腹部皮肤触之觉冷。

舌脉:舌淡红稍干、苔薄白,脉多弱/弦细。

03丨柴桂姜汤的经验参考

《伤寒论》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金匮要略》)用本方“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从方剂的药物组成来看,本方是小柴胡汤加减法的充分体现。和小柴胡汤证相比,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显然更偏于里偏于虚偏于津液不足。“已发汗而复下之”,津液丢失显而易见。

大塚敬节认为本方用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虚证(《汉方诊疗三十年》)。

汤本求真认为一般衰弱慢性病者,患本方证甚多。还说,若体质不虚弱,假令虽经误治,不致有此变证,当现小柴胡汤证也(《皇汉医学》)。

胡希恕说,依据经验,久久不愈的无名低烧,和一般的慢性病,有用本方或其加味和合方的机会(《经方传真》)。肺结核、疟疾等既有发热,更有体质消耗,其病程久者应该多见本方证。

“复下之”伤中阳,大便当稀。《类聚方广义》载本方主治有“大便溏泄”。刘渡舟据此用本方治下利腹胀:

刘某某,男,54岁患乙型肝炎,然其身体平稳而无所苦。最近突发腹胀,午后与夜晚必定发作。发时坐卧不安,痛苦万分...患者手指其腹曰:我无病可讲,就是夜晚腹胀,气聚于腹,不噫不出,憋人欲死。问其治疗,则称中西药服之无算,皆无效可言。问其大便则溏薄不成形,每日两三行。凡大便频数,则夜晚腹胀必然加剧。小便短少,右胁作痛,控引肩背酸楚不堪。切其脉弦而缓,视其舌淡嫩而苔白滑。

刘老曰:仲景谓“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故凡下利腹满不渴者,属太阴也。阴寒盛于夜晚,所以夜晚则发作。脉缓属太阴,而脉弦又属肝胆。胆脉行于两侧,故见胁痛控肩背也。然太阴病之腹满,临床不鲜见之,而如此证之严重,得非肝胆气机疏泄不利,六腑升降失司所致欤?

刘老审证严密,瞻前顾后,肝脾并治,选用《伤寒论》的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16g.桂枝10g、干姜12g、牡蛎30g(先煎)、花粉10g、黄芩4g、炙甘草10g。此方仅服1剂,则夜间腹胀减半,3剂后腹胀全消,而下利亦止(《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

不仅肝炎下利可用本方,吉益东洞还用本方治疗“惊后必下利”(《建殊录》)。但若用于慢性发热性消耗性疾病,大便也可能表现为干结。《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柴胡桂枝干姜汤条下说,大便微结者,可用本方,大便正常服用本方可致微溏。由此可见,大便的性状不是本方证的主要方面

胸胁满微结

“胸胁满,微结”,《腹证奇览》说微结为邪气凝结于胁下。汤本求真认为是胸胁苦满之轻微者,不外于左右腹直肌上端,与前胸壁里面间,存有微小硬结物之谓,若不精细诊之,则不易发觉(《皇汉医学》)。

龙野一雄认为微结是稍结,结是气与水集结时常用的语汇,他觉的微结只能发现胁下的腹壁有轻度的薄而紧张之感。并说以微结为目标,可用于结核性腹膜炎之腹膜肥厚而硬者(《中医临证处方人门》)。

小便不利,渴而不呕

“小便不利,渴而不呕”,提示津液不足。本方用栝萎根与牡蛎,有栝萎牡蛎散的用意。栝蒌牡蛎散主治“百合病,渴不差者”。百合病有“口苦,小便赤”,据此推测,本方证的小便不利不是小便排尿障碍,而是尿量少,小便短赤

但头汗出

“但头汗出”,汤本求真说,但头汗出者,汗自前额(尤其是发际部)出,由进食或仅少之动作而诱起,甚且发盗汗症。

东洞翁日。“头汗出者,是冲逆也。”以余之实验,患此症及头发部湿疹、头部瘙痒、干性皮脂漏、头发脱落等症者,均有冲逆之候,可用本方时甚多《日医应用汉方释义》。另外,冲逆也可表现为颊部潮红、球结膜充血,眼疲劳、耳鸣、口吃等症状。

龙野一说头汗是因为假热在上,由于气上冲面水分不下泄,遂出于上方的状态。倘不出于上方时。则为盗汗而多出于上半身(《中医临证处方人门》)。由于本方用了牡蛎,所以还被用于治疗瘰疬、乳腺增生症、胃酸过多等。

04丨柴桂姜汤的各家注论

柯韵伯:

此方全从柴胡加减,心烦不呕不渴,故去半夏之辛温,加栝萎根以生津;胸胁满而微结,故减大枣之甘满,加牡蛎之咸以软之;小便不利而心下不悸,是无水可利,故不去黄芩,不加茯苓;虽渴而太阳之余邪不解,故不用参而加桂;生姜之辛,易干姜之温苦,所以散胸胁之满结也。初用即微烦者,黄芩栝萎之效,继服汗出周身,内外痊愈者,姜桂之功。小柴胡加减之妙,若无定法,而实有定局矣,更其名曰柴胡桂枝干姜,以柴胡证具,而太阳之表犹未解,里已微结,须此桂枝解表,干姜解结,以佐柴胡之不及耳。(《伤寒附翼》)

吴谦等:

少阳表里末解,故以柴胡桂枝合剂而主之,即小柴胡汤之变法也去人参者,因其正气不虚;减半夏者,以其不呕,恐助燥也。加栝蒌根,以其能止渴兼生津液也;倍柴胡加桂枝,以主少阳之表;加牡蛎,以软少阳之结。干姜佐桂枝,以散往来之寒;黄芩佐柴胡,以除往来之热,且可制干姜不益心烦也。诸药寒温不一,必需甘草以和之。初服微烦,药力未及;复服汗出即愈者,可知此证非产出不解也。(《医宗金鉴》)

今西一郎:

本方和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龙骨牡蛎汤等症状相似,用于十分衰弱而体力消耗、神经症状显著者,适于上述消耗性疾病(编者按:书上述消耗性疾病此处从略),具有葡萄糖、强尔心(维他康),生理盐水等的对那样重笃的症候群。对低烧不退、口唇和口内干。吃流动食,谓肠机能不好,消化不良性的粪便和尿量少而着色者,或心脏衰弱脉也弱,自觉胸腹部悸动,精神不安。其他神经症状显著者有效。(《中医经方在日本》)

05丨柴桂姜汤治皮肤顽疾

某女,58岁,于2014年夏患甲状腺血肿,经抗生素治疗而血肿消失。一个月后无意中发现躯干及四肢出现大小不等的斑片若干,色红,痒不甚,干燥,患处皮肤表面覆盖有白色鳞屑,经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为银屑病(牛皮癣)。查患者舌质暗红,舌苔白稍腻,问其饮食一般,大便日2次,从来不干燥,睡眠长期欠佳。脉细尺沉,右关脉洪。以凉血四物汤合四君子汤加茜草、珍珠母、炒枣仁、远志。

服药后自觉尚好,皮疹色红减轻,睡眠好转。减凉血药而酌加发表之品助其外达,并嘱病人药后有可能还要出一些。

复诊时见其皮疹陈旧者复发,同时又有部分新生者,色鲜红,有部分干燥脱屑,观舌象基本如前而苔白稍干,脉弦细。问其渴否?答曰:但欲漱水不欲咽

此银屑病患者之前有甲状腺血肿病史,乃少阳胆经郁热入血可知,虽经抗生素治疗,但火郁内闭,时值暑热流窜经脉;加之病人太阴脾虚,大便软(非大便稀溏);又平素睡眠欠佳,阴血暗耗。如此分析,有少阳枢机不利郁热入血的一面,还有平素血虚水盛病在太阴的一面。遂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原方原量,调和少阳枢机以解外,加归、芍养血柔肝,加术、苓健脾利水,因皮疹大片色红,加生石膏之凉散以为佐。

服药1周,皮疹消退一半,色红大部分消失,烦热大减。两周后皮疹完全消退,只留褐色痕迹。后减药量,以每周服药2剂巩固。半年后随访,痕迹消失,皮肤光泽如初。

朔本岐黄

正源国医

一针一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