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茶季半程观察:减产与直播

 岩茶教室 2020-05-27


5月2号,中雨。

武夷山中只剩下冒雨游览的游客。105这样的早生种基本已经下山,本土的早生种也采的差不多了。

一天的晴天,网红山场牛栏坑的肉桂也有好几户集中开采了,算起来2020的茶季大概已经过了一半。

 2020年5月1日,牛栏坑集中开采

以往这样茶季中偶尔为之的雨天,是茶人们难得的休息日,做茶的师傅们通常会利用这个雨天好好的睡一觉,养精蓄锐挑战茶季的下半场。但今年似乎没有这个必要。

今年因为疫情的影响,岩茶教室很多走出去的计划都受到了影响,但是也有好处,在山里待的时间比往年长了不少。

清明节过了没多久,我就去桐木,喝到了今年第一口的桐木金骏眉,岩茶最早生的单丛八仙我也早早试了一下,因为来的早,也去了以往不太有空去参观的半岩和高山产区。算是近几年来更全面的关注这个行业吧。

但是和产业相比,我们更多的视角其实还是落在那些活生生的人的身上。我发现我的那些茶人朋友们以往在茶季的表情包大多是疲惫和HI过头交替着用,今年大多数人却只剩下一张黑脸。

如果要预测一下今年的年景,大概就只剩下一个“难”字,而在我这兜兜转转了半个茶季的“外人”看来,今年大家议论最多的两个关键词,应该就是减产直播

关于减产这件事

一季度福建官方的统计数据中,茶叶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6%。当然武夷山的岩茶肯定是不包含在这个一季度的数字中的。毕竟一季度绝大部分的福建茶根本都还没有动静。

 来源:福建统计官方微信

从最近走访茶企的反馈来看,受去年干旱的影响武夷山岩茶的大幅减产已成定局。

从前期的一些早生品种的反馈来看,核心产区的茶青减产幅度大概在20%-50%不等,一些岗顶缺水严重的地方减产幅度特别大,而一些坑底或者靠近水源的地方,减产的幅度会略小一些。

 竹窠岩:2020年1月拍摄 树龄近20年的肉桂,大面积枯死

另外山场管理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有经验的老茶农在去年就调整了修剪和深耕的时机,现在看来效果还不错。

 4月30日照片,5月1日坑主采摘后反馈茶青较往年减产1/3左右

其实武夷岩茶的生产,尤其是核心区一直缺乏一个精准数据库,每年的官方数据在我看来也仅供参考。但是我们参观的茶厂中我们观察到了一些细节也印证了今年的减产确实非常严重。

5月1日晴天,原本往年的51通常都是茶厂大忙的时候,而今年的51,各大茶厂的师傅们都在打牌打游戏打发时间。

师傅们关心的是减产减了多少,而岩茶教室的小伙伴们可能更关心的是:减产到底减不减品质,减产会不会涨价

先来说品质这件事。

扯一点题外话,今年的正岩产区拍卖,一点点地拍出10年7400万的价钱已经是茶圈众人皆知的事情了,7400万放在我们这个动不动某某某就带货1个亿的时代,说多不多,说少不少。

👉关联阅读:

刚刚,武夷岩茶再次刷新了我们的价格认知

但是参与茶山拍卖的大多数还是武夷山当地企业,最终中标的居然还是武夷山两个头部茶企联合投标。为什么都没有所谓的外来资本投入搏杀一把呢,难得武夷山岩茶“不香”吗?

当然不是。

这种情况其实是由岩茶复杂的工艺门槛决定的。

换句话说岩茶好不好喝,山场决定一部分,工艺决定一部分。气候的影响其实只是很小一部分的,武夷山的师傅的口头禅“看青做青”其中看的一部分针对的就是天气,今年茶厂里老师傅们在茶青进捅的时候都会交待一句“今年茶干,少吹点风”,再加上今年减产的厉害,工作强度不大,大师傅们做起来都和绣花一样认真。

我已经喝了好几个厂的坑涧105毛茶,客观的说,品质甚至在平均水平之上,今年的茶值得期待。

今年的毛茶审评工作相对轻松一些,很多厂里一次只看3,5个样

至于价格,茶厂们当然希望好茶能卖的贵一些,多少能弥补些今年减产的损失。而掏钱卖茶的童鞋们当然从内心天然的怕涨价。

这个本来就是一个市场博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难免听不到实话,看不清数据。

4月28号采摘的九龙窠梅占毛茶叶底

往年的市场,看的懂的就不多,但是总体上来说,核心区的岩茶偏向于卖方市场,非核心区的岩茶偏向于买方市场。

但是今年的市场环境,云诡波谲,预测这种事情谁也不敢,毕竟石油价格都已经出现了-40美元的奇迹了,茶叶市场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想当一个覆巢之下的完卵似乎很难。

也有一些人觉得这是茶叶大市场转变的一个机遇,大概也是什么千年不遇的大变局时代,但是这个在我看来似乎也很难。

尤其是岩茶这样小众、对资源又如此依赖再加上传统的不能再传统的消费场景与模式,岩茶的市场可能就像一颗顽固的弹簧,外来的变化可以把他压变形,但是一松手,他就吧唧一下弹回来。

直播大概就是压弹簧最多的手

今年的茶山,最大的变化就是茶少了,直播的小姐姐多了。

此次应有两百张图片

昨天在牛栏坑,我们和某位坑主在茶地边上聊着今年的茶叶长势,一个穿的像仙女一样的小姐姐就在坑主的注视下,堂而皇之的走进主人的茶地,秀起采茶技能。

坑主着急的制止她,而另外一位负责拍摄的小姐姐居然大声的制止坑主说,等一下,我们正直播呢。仿佛中央台的台长走进了春晚直播的镜头,被保安拖了出去,这一瞬间,好像除了尴尬没有什么其他词可以形容。

不可否认,在疫情期间,直播带货,好像从地下音乐走上春晚舞台的RAP歌手一样,彻底火了,但是能火多久,能火多少人,能不能带动或者改变岩茶行业,现在都不好说。但是这确实不妨碍,直播成为这个茶季最火的行为。

Y老师今年茶季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也就是“哎呀,你这样的网红,怎么还没开直播啊”,呵呵,我告诉你,我不仅没开视频,就连抖音都是昨天才装的。

(此处有广告,路过的可以记得顺手关注一下未来的抖音网红号:)

装完以后才发现,原来志玲姐姐也没有开抖音。

志玲姐姐这个梗从16年用到20年,世界似乎都变了,但是我相信很多事情背后的逻辑不会变。比如某大品牌的直播带货做的一直不错,9.9包邮的体验装和限量打折的上新产品销量都很好,但是我没看懂的是他的线下店一贯以不打折而著称,也许最近线下店的生意不好,线上打折也是不得已尔为之吧。

昨天我在牛栏坑的时候,从坑头到坑尾,直播的团队不会少于3个,不知道他们观众加起来有没有500个。

直播的热闹似乎和茶一直都没有太大的关系,无论是淘宝直播还是抖音的直播,背后的底层逻辑都是大流量加上低价促销带来的高转换,传统茶圈尤其是小众的岩茶似乎天生就和大流量绝缘,而低价似乎也和高品质的岩茶无关。

有了这个悖论,岩茶的直播带货似乎注定很难吸引到足够的注意力和顶尖的人才参与。

本来此次该举几个例子,但是行业里呆久了,说谁都不太好。那我换个圈,李湘有一个直播卖面的名场面,拿着筷子在面里搅来绞去,嘴里不停的说“真是太好吃了”但是愣是没见她吃一口。

心里的OS可能是“面是好吃,但是才不配我吃呢”,而在茶圈的很多直播里,尴尬的场面似乎比这个还严重,在我看过的几场不多的直播中,我就看到了什么哎呀这泡茶泡浓了,我们加点水吧;哎呀喝的有点晕,小助手拿点饮料来吧这一类让人很无语的动作。

老罗对不起,用你的图片说明一下,如果觉得不合适,我就删了,还请你喝茶。天价的。

做直播每个人都想成为李佳琦,但是又有几个人能记得住上千个口红的色号还把他们那么有趣的表达出来的。

传统的销售时代大家都知道一个“28原则”20%的人赚走了80%的钱,在网络时代,这个比例可能会变得更加残酷,可能是1%的人赚走了99%的钱。而线上团队的组建以及引流成本,未必低过一家传统的门店。

这几年一方面茶企限于所谓的私域流量的认识的误区,不愿意将自己的产品放在更专业的直播主播和其他公众平台上大力推广,二来,传统茶产品的利润和流量也让传统茶企的产品也入不入这些当红带货大咖的选品法眼。

茶圈的带货直播就在这些尴尬中艰难的试水前行。

当然,我们放下直播一定要带货这个思维,从换个角度来看看技术带来的便利和改变,比如说以前你要来武夷山看做茶的全过程,可能非得肉身来一趟,陪着熬个夜,万一碰到了一个三脚猫师傅,你还白熬了。

重点来了,在现在直播时代,你可以在手机上找一个最靠谱的专家来为你全程讲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