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旬老翁 “ 短气喘甚 ” 一剂喘止

 图书 馆员 2020-05-29

九旬老翁 “ 短气喘甚 ” 一剂喘止

1、患者是一位九十高龄的男性,一年前曾因胸积水住院治疗多次,疗效不理想,转投中医。
经王老师用心诊治,一年多来病情基本稳定,胸积水逐渐消失,精神状态也逐步好转,可以自己做饭、煎药,做简单的家务。
患者是一名军人,很有主见,自诉从喝中药以来,身体状态一直保持的不错,一年来再没去过医院,不像以前,住院是家常便饭;
故越来越相信中医,不到万不得已,无论如何也不想去住院。
前几天西安气温骤升,天气炎热,患者突感短气而喘,家属要送去医院,患者不愿去,坚持要找王老师治疗。
2、患者由其女儿搀扶着走进诊室,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坐下;
语声低微,断断续续;说几个字就开始喘,明显是气不能接续;
家属在一旁说:都喘成这样了,说什么也不去医院,只好又来麻烦王大夫了。
老人不满地说:去年胸积水住院几十天,越治越严重;
后来还是在王大夫这儿解决了问题,我现在就信任王大夫,就听王大夫的。
老师笑着说:我尽全力给你治,心态要好,我们经常看到新闻上说,不少老革命都活到100多岁,你要朝这个目标努力!
患者听后开心地笑了。 
处方笺
患者:李某,男,90岁,西安市人,2020年5月19日来诊。
刻诊:短气,喘甚,无痰,口粘,双寸不足关尺弦细,舌淡红苔厚。
处方如下:
葶苈子 30g 生晒参 30g丹参 30g蛤蚧 1对枳实 20g生黄芪 60g桂枝 15g生甘草 15g牡丹皮 10g桑白皮 10g山萸肉 60g五味子 15g生龙骨 30g生牡蛎 30g制龟板 20g 3剂,水煎服,少量多次频服。 
5月20日,患者女儿一大早给王老师微信反馈:
昨天喝完第一剂药,就不太喘了;
今天早上起床后,再服用一次,现在已经基本不喘了,感谢王大夫,还剩下一付药要不要继续服用?
老师回复:把药继续服完。
张光按:中医治疗喘证,首分虚实,此患者无痰,且脉细弱,病因以虚为主;
患者因年高,表现为肺脾肾三脏皆虚;尺脉尤为沉细,可知病因主要为肾气虚,肾不纳气而喘;
方中生黄芪、白晒参补益脾肺之气;
重用五味子、山萸肉、生龙牡、制龟板,作用于下焦,补肾、纳气、平喘。
蛤蚧为治喘专药,此处重用。
患者素有心阳虚、胸积水病史,以葶苈子、桂枝、甘草、枳实强心阳;
遇热即喘,以牡丹皮、桑白皮清肺热以平喘;
全方药少力专,针对病因,故能一剂喘止。

87岁国医大师徐经世分享养生法宝

水管用久了,会生锈;血管也一样,或多或少会出现斑块。

87岁国医大师徐经世做客《养生堂》时分享自己最近体检报告,颈动脉居然光滑无斑块,没有动脉硬化,相当于50几岁人颈动脉,收缩功能和弹性都很好。

毕竟,2017年发表《欧洲预防心脏病杂志》一项中国慢病前瞻性研究分析显示,中国有三分之一成人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那么,徐经世为什么颈动脉能如此好呢?他在节目中分享了自己的“养生两宝”,已经坚持吃了30多年。

每天两杯水,血管年轻30岁

1. 养生第一宝:三七泡水

三七泡水,徐经世已经坚持服用30多年,不仅帮助他活血化瘀,而且也对保护血管有着很好的辅助功效。所以他才能拥有堪比中年人的健康血管。

三七被称为“血管清道夫”、“天然阿司匹林”,三七拥有止血、活血化瘀、软化血管、消肿、止痛等多种功效。

三七虽好,但吃少了没用,吃多了有害。

徐经世建议:

要想达到化血化瘀、软化血管的作用,每天推荐5-6克。如果超量,就有破血的作用。

一般徐经世每天吃6克,上午3克,下午3克,饭后开水化开即可饮用。

保健使用来说,通常没有什么禁忌。

2. 养生第二宝:绞股蓝

绞股蓝有抗衰老、调节三高、调节内分泌、降低癌症风险等效果。最近1~2年,徐经世每天都用它来当茶喝。

绞股蓝当茶饮用,每天10克,可以配少量冰糖一起饮用。

适合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或者有肿瘤的病人,有清热解毒作用。

如果胃不好可以加点陈皮,如果体质虚弱可以加点少量的西洋参。

徐经世的其他养生法

1. 琥珀外敷肚脐法:改善中老年失眠

琥珀有镇静安全的作用。老年人睡眠不好,可以取琥珀粉10克,晚上睡觉时候贴肚脐上,十天一个疗程。

2. 琥珀+芦荟:改善便秘

琥珀和芦荟,既能大便通畅,又能调节精神。

一般煎煮20分钟左右。如果便秘厉害,可以一天喝2-3次,大便通畅后停掉即可。

3. 黄芪+仙鹤草:肿瘤患者代茶饮、调理

肿瘤术后有几大问题,一是体力下降,体虚;第二是胃肠功能紊乱,不想吃东西,第三个是通过放化疗后体内白细胞偏低。

而根据肿瘤术后这几大特点,为了增加白细胞,用15g黄芪+10g仙鹤草,作为代茶饮,即可起到调理的功效,益气滋阴升白(细胞)的效果。

黄芪:用生黄芪,有益气固表、调理脾胃的效果。

仙鹤草:养血活血的效果。

肿瘤患者如果生活中代茶饮,取黄芪15克、仙鹤草10克,用滚开水泡茶即可。

注:每个人体质不同,文中方剂要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 黄连温胆汤 ” 治 “ 痰热失眠 ” 验案一则

患者:郭某,女,63岁。2010年1月12日初诊。
主诉:晚上不能入睡已1周,完全要靠地西泮(安定)才能入睡。不想长期服西药,要求中医治疗。
刻诊:此人舌红苔白腻,脉弦滑。有高血压、冠心病。现突出症状是失眠,心烦不安。饮食、二便均正常。
中医辨证:痰火郁积,化火扰神。
处方:黄连温胆汤加减。
黄连10g 竹茹15g 枳实15g 陈皮15g 清半夏、法半夏各60g 茯神30g 生甘草10g 生薏苡仁45g 玄参15g 首乌藤50g 生龙骨、生牡蛎各30g
3剂。水煎服,每日2次。
服法:晚饭前服1/3量,睡前1h服2/3量,睡前用热水洗脚,不得喝咖啡、饮茶及看情节曲折激烈之电视节目。
对要求再三以叮咛。此点很重要,切莫轻视。
——古道瘦马医案
二诊
1月15日,二诊:
遵嘱服药后,当晚即不需服用地西泮而入睡6h。
患者甚喜,说睡醒精神很好,不像服地西泮入睡后醒来时头晕脑涨。要求继续服药。
此人舌尖红,苔白腻,脉浮滑,有点胸闷、心悸、咽干。
效不更方,继续清热化痰、安神、去心火,兼护阴。
处方如下:
陈皮15g  清半夏、法半夏各60g  茯神30g  生甘草10g 竹茹15g  枳实15g 玄参15g  黄连10g  生薏苡仁45g  石斛30g  首乌藤50g  合欢皮30g  连翘15g  黄精30g  山楂15g  五味子15g
3剂。水煎服,每日2次,要求同前。
三诊
1月18日,三诊:服上药睡眠已安稳,仍胸闷、心悸,舌红,苔已不厚腻,脉弦滑,但搏指已不甚有力,饮食、二便正常。
处方:上方加瓜蒌45g,薤白20g。3剂,水煎服。
服完药后,失眠、胸闷、心悸消失,痊愈。
古道瘦马按:
此方为治失眠一验方,但又有伤阴之情出现,此案主要是治失眠。
我临床上治失眠,均在辨证的基础上加入大剂量的半夏取效。
从案中处方就可以看出,而且屡用屡效,大多数都能当晚入睡。
用半夏治失眠并非是我的首创,但超量使用是我的体会。
因为半夏毕竟属于辛温燥热之品,易伤阴,在用的过程中如出现伤阴的情况;
可以不必减量易药,加入具有滋阴安神的药,如百合、黄精、五味子之类即可。
半夏治失眠古已有之,最早的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的半夏秫米汤。
现列古人用半夏治疗失眠有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如治厥气客于脏腑,卫气不得入于阴而目不瞑,用秫米1升,半夏5合。

以千里流水8升,扬之万遍,澄取5升煮之,徐炊令竭为1升半。

去其滓,饮汁1小杯,每日3次。稍益,以知为度。

——方见《灵枢经·卷十》半夏汤。

后世习以上方治疗痰湿内阻、胃气失和所致的夜不得眠。

治大病愈后,虚烦不得眠,腹中疼痛,懊哝。

半夏(洗)3两,秫米1斗,茯苓4两。以千里流水1石,扬之万遍,澄取2斗半,合煮诸药得5升,分5服。

——方见《肘后备急方·卷二》

明代徐树丕《识小录》中以半夏配百部治疗失眠。

该书“卷三”载:“半夏一名守田,一名水玉,能治夜不寐。姑苏张濂水,名康忠,常(尝)治董尚书浔阳不眠,用百部一两,半夏一两,董即得美睡,酬之百金。”

《冷庐医话·卷三》引《医经秘旨》云:“余尝治一人患不睡,心肾兼补之药遍尝不效。诊其脉,知为阴阳违和,二气不交;

以半夏三钱,夏枯草三钱,浓煎服之,即得安睡,仍投补心等药而愈。

盖半夏得阴而生,夏枯草得至阳而长,是阴阳配合之妙也。”

半夏治失眠的疗效与其用量有关。

《吴鞠通医案·卷四》载:“秀氏,23岁。产后不寐,脉弦,呛咳。与《灵枢》半夏汤。

先用半夏一两不应,次服二两得熟寐,又减至一两仍不寐,又加至二两又得寐,于是竟用二两。

服七八帖后,以《外台秘要》茯苓饮收功。”

“ 肢厥症(下肢冰凉) ” 的辩证论治

在临床上经常遇到下肢冰凉的患者,其中有一部分是多方求治不愈的老病号了;

谈起自己的病,真是久病成医,滔滔不绝。
什么肾阳虚寒,久病入络,陈寒故疾,金匮肾气丸,四逆汤,干姜附子火神派都能一一道来,把个老医说得无言以对。
单从症状上看,腰以下冰凉,常年没有一点热气,不是肾阳虚寒又是什么呢?
肾为腰之府吗?冰为寒之证吗?问题是既然证对药不错,为什么不愈呢?
而且我看了很多前医的处方,不外是干姜附子鹿茸人参之类,甚止硫黄都用上了仍然不愈。
为什么不做逆向思维呢?为什么不舍证取脉呢?
一句话,思维呆板,胶柱鼓瑟。教条主义,书本主义严重。
下面举一例说之。

处方笺

患者:张某,男,三十六岁,系街道上联防队员,2007年5月来诊。
病史:全年背凉,尤其是腰以下冰凉似铁,晚上睡觉要盖两三床被子,还不热,再要加用暖水袋才行。
曾在中医研究所,市中医院专家门诊看过吃过半年的药都治不好。
又寻访民间老中医看过几位也是没有效果;
经人介绍找我诊治。
看患者以往的方子,无非是人参、鹿茸、黄芪、当归、干姜、附子等一派温药;特别是附子一味药曾用到100g;
此外,金匮肾气丸,十全大补丸,补肾壮腰丸,追风透骨丸等中成药也都吃过,没啥效果,仍然还是个冷和凉。
刻诊:人高体壮,面色发暗有光泽,两眼有神,说话洪亮,舌质暗红苔白厚燥,脉三部弦滑有力;
能吃能喝,小便黄赤发热,大便略干,口干咽燥,失眠多梦,全身发凉,尤其腰腿凉甚,着护膝。
诊后,我思之良久,诊断为火郁证,内热外寒,里外不通,阴阳不交。
处方:四逆散合白虎汤
柴胡10g 白芍15g 枳壳15g 甘草10g 知母15g 生石膏30g 生薏米仁30g
3剂。水煎服,日三服。
患者看完药方问:我这是寒证,先生怎么尽用些凉药,从未见别人用过,行吗?不会导致雪上加霜吧?
我笑了笑说,姑且先服3剂再说。
3日后患者如约再诊,述之,此药吃完,身上好像没有过去那么冷了;
我说:这就对了,你不是虚寒证而是热郁证。
患者听完一惊,说从未闻也,看来你确实和别人不一样;此后又服了十五六剂药,彻底治愈。
——古道瘦马医案
古道瘦马按:
此病例我主要想说明几个问题。
其一,临床上看病,思维且不可古板单一,一条道走到黑;
其二,要善于逆向思维,此病例前人用了那么多热药不见效,显然是药不对证,亦不是寒证,
再加之脉弦滑有力,不是沉弱无力,口干咽燥,声音洪亮,年轻力壮显然不可能肾阳虚寒,或痰饮郁积等证;
其三,临床上确实有一些患者表现的一派寒象,却为热证;
此屡见不鲜,各位一定重视辨证施治,有是症,用是药,起是方,切记不细心辨证,见一症状就认定是某证,或人云亦云。
临床上各种现象都可能出现和存在,一定要细心,活心,定心。胆大心细,方为良医。

刘渡舟先生从事中医临床、教学40余年,学验俱丰,深得仲景秘旨,善治内科杂症。
观其治病,常常给人以茅塞顿开、赏心悦目之感,如对黄连阿胶汤的使用则可见一斑。
下录名医刘渡舟运用黄连阿胶汤治疗肢厥一则供参考。

处方笺

患者:李某,男,43岁,干部。
病史:患者于1978年10月,无明显诱因而自觉下肢发凉。
厂医诊为肾阳虚证,曾予金匮肾气丸、虎骨酒、青娥丸等大量温补之药,而病情未能控制,仍逐渐发展。
冷感向上至腰部,向下则冷至足心,如赤脚立冰上,寒冷彻骨,同时伴有下肢麻木,痒如虫行,小便余沥与阳痿等证。
曾先后在北京诸医院检查,均未见异常,并服用补肾壮阳、益气和血等中药200余剂,未能见效;
于1980年1月11日转请刘老诊治。      
刻诊:患者素体健康,面部丰腴,两目有神,舌质色绛,少苔,脉弦而略数。
问其饮食如故,大便不爽,小便短少而发黄。
初投四逆散,按阳厥之证治之,药进3剂,厥冷依然;
乃反复追问其病情,患者才说出睡眠不佳,且多乱梦,而心时烦,容易汗出。
视其舌尖红如杨梅,脉来又数,反映了阳虚于下而心火独旺于上之证。
刘老认为,心火上炎,无水以承,是以心烦少寐,多梦汗出;火盛于上,阳气不能下达,则水火不相交通,是以为厥,四逆散疏气通阳而不能泻上盛之火,是以服药无效,遂处以下方治疗。    
处方:黄连阿胶汤。
黄连9g黄芩3g白芍6g阿胶(烊化)9g鸡子黄(自备)2枚      
以水3碗,先煮3物,取1碗,去滓,纳胶烊尽,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分2次服下。    
服药3剂后,汗出、失眠多梦等证均有明显好转,小便余沥和阳痿亦有所改善。
察其舌,仍红赤而少苔,脉弦而微数,继宗原法治之。
处方:黄连9g阿胶(烊化)10g  黄芩3g白芍9g鸡子黄(自备)2枚牡丹皮6g
6剂。煎服法同前。   
1月30日,适值降雪,寒风凛冽,但患者并无异常寒冷之痛感,腰以下厥冷证基本告愈。
1个月后,据患者言,未再复发。
——刘渡舟医案

古道瘦马按:
黄连阿胶汤出自《伤寒论》第303条原文: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主治心肾不交之失眠证。”
该例患者,上则见有心火亢盛的心烦、汗出、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数等症;
下则见有水寒之证的小便、余沥、阳痿、腰以下厥冷等症,属于阴阳上下不相交通,水火不相既济之证;

“ 泌尿系 ” 疾病的辨证论治(附医案三则)

医案一:儿童遗尿
患者:刘某,11岁,男,陕西省西安市人。 2011年10月5日初诊。
刻诊:体型肥胖,面白,舌淡苔白,脉沉滑无力,食量大,少运动,乏困无力,二便正常。
近三个多月半夜开始遗尿,求治多人不效。
中医辩证:脾肾阳虚,水饮潴留。
处方:肾着汤合二仙汤加减。
茯苓25g  干姜15g  炙甘草5g  白术25g  桑螵蛸25g  益智仁30g  麻黄10g  杏仁10g  淫羊藿30g  补骨脂15g  仙茅10g  巴戟天15g  金樱子15g  生黄芪30g  韭菜子30g  
6剂。水煎服,每日3次。
1周后复诊,痊愈,母子甚为高兴。要求继续治疗肥胖症。
——古道瘦马医案

古道瘦马按:

此案用的是肾着汤合二仙汤加减,用肾着汤治疗遗尿是从胡希恕老中医处学的。

胡老曾用此方治愈一例女兵,我看完此医话,印象深刻,故今用之。

其余之药皆补肾固脬也。

需要提醒注意的是益智仁的用量,不要小于30g,这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孟景春教授的经验,也是我体会多年的经验。诸位不可忽略轻之。

其次,麻黄这味药,也是很关键的,现代药理分析指出,具有兴奋神经,专治小儿遗尿。

再次,小儿遗尿有偏寒偏热,偏虚偏实之分,切不可一味照搬,此案偏寒偏虚,故出是药,药证相符,所以取效甚速。

医案二:泌尿感染

患者:马某,女,38岁。
病史:10日前,少腹急痛,小便热痛涩少,经检查化验排除尿结石诸病,诊断为泌尿系统感染;
抗生素输液治疗1周(具体用何药不详),症状未有改善,寻求中医治疗。
刻诊:少腹胀急,小便热痛,观舌质红苔白,按脉弦滑实,大便不干,月经稀少,白带不多,心烦急躁。
中医辨证:肝经湿热,属中医热淋证范围。
处方:四逆散合四妙散加减。
柴胡12g枳壳15g白芍60g生甘草15g红藤30g白头翁50g 黄柏15g苍术10g生薏苡仁50g怀牛膝30g乌药15g当归10g浙贝15g 苦参10g
5剂。水煎服,每日3次。
1周后告之,服了3剂药各种症状已消失,仅留少腹隐痛,5剂药吃完现已不痛了。

——古道瘦马医案

古道瘦马按:
此案秉承我一贯治疗泌尿系统感染专方:四妙散合当归贝母苦参丸外;
不同之处为两点:一是少腹急痛用红藤和白芍;二是用大量的白头翁。
此案有一点提示,小便热痛,实出一个“热”字。《伤寒论》中指出: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大家不要认为此方仅为治痢疾,小便热利一样治,病机相同,关键是抓住一个“热”字。
从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我体会到,白头翁治小便发热是个专药,只要是小便发热,大量使用,收效颇速。

医案三:尿频灼热

患者:金某,女,57岁。
病史:近期排尿不畅,伴有尿频、尿灼热痛、肛门下坠感。
西医诊断为泌尿系统感染,患者觉此病羞于启齿,十分苦恼,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四处寻医治疗,但疗效不佳,特慕名前来就诊。
询问患者先前所吃之药,得知尽是些清泻胃火、清利肝胆湿热的苦寒之药,疗效甚微;
且患者的脾胃已经受损,欲呕,胃痛,拉肚子。
刻诊:中等身材,肤色偏白,少腹里急,伴下坠感,小便频数灼痛,口苦,睡眠差,心烦急躁,饮食不佳,大便溏,寸脉浮滑尺弱,舌淡红苔白。
中医辨证:热淋下焦。
治法:健脾益肾,清心利水。
处方:二仙汤合导赤散、滋肾丸加减。
淫羊藿30g仙茅10g巴戟天12g黄柏10g知母10g当归12g生地黄15g川木通10淡竹叶15g生甘草30g干姜30g枳实15g白头翁30g 川牛膝15g煅牡蛎30g生龙骨30g
3剂,水煎服,每日3次。
二诊:
患者反馈上述症状明显有所改善,小便已经补不数,灼热感减轻,唯服药期间皮肤略感瘙痒。
效不更方,嘱其继续服用。原方加入黄连15g,薤白30g,地肤子25g。4剂。水煎服,每日2~3次。
——古道瘦马医案
王朝按:
本方从整体入手,考虑患者已过“七七”之年,天癸竭,肾精亏虚,且尺脉弱,遂以二仙汤为全方之基础,调节性激素平衡,调补肾之阴阳。
且肾司二便,司者主也,二便之开闭,皆由肾气调节控制。
后予导赤散清心利水养阴,治疗心经火热证。
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火移热于小肠,影响小肠的泌别清浊,造成小便频数灼痛等下焦证候。
而观先前之医,不究病之根源,一味清泻胃火、清利肝胆湿热,误投诸多苦寒泻火之药,伤及脾胃。故方中佐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
甘草干姜汤在伤寒、金匮中均有出现,在这里主要是温中益气,健脾止泻。枳实宽中下气,消积化滞。
王幸福老师临床治疗尿道灼热时,常在辨证的基础上加入白头翁来清热凉血解毒,每每收效,此药实为治疗此病之专药。
川牛膝攻补兼备,既引药下行、利湿通淋,又补益肝肾,是治疗淋证的要药。
龙骨、牡蛎一方面重镇安神,解决患者睡眠问题;另一方面二者含有钙质,可以收缩大便,老师用此钙以实大便,来治疗泄泻。
二诊加入黄连即可清心火,又燥湿止泻。
《药性赋》中云:“宣黄连治冷热之痢,且又厚肠胃而止泻”。
患者皮肤瘙痒,加入地肤子清热祛风止痒。
薤白可治疗里急后重,最早出现在《伤寒论》318条,四逆散方后加减中,“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
里急后重的下坠感是由气滞所引起的,薤白理气通阳散结,气调则后重自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