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十而不惑”是孔子的佛系

 我是双鱼非鱼啊 2020-05-29


春秋末期,鲁国的政治权利下移,许多士大夫的政治影响力逐渐增大。

鲁国的叔孙氏、孟孙氏、季孙氏权力最大,瓜分了鲁国的公室。

他们通过飨士笼络游士巩固自己的影响力,他们专权行事,僭(jian)越礼制。

孔子虽然看不惯这种做法,但是为了成为贵族阶层,他必须投靠三大家族中的一个。

孔子投靠了季孙氏,希望通过季孙氏的提拔得到鲁昭公的重用。

季孙氏在一次祭祖仪式中,使用了天子礼仪——八佾之舞。这让孔子十分气愤,然而孔子却什么也不能做。

就在孔子感到气愤的时候,另外一件改变孔子命运的事情发生了,这就是鲁国著名的“斗鸡之变”。

季平子与郈昭伯以斗鸡的方式进行赌博。

在比赛之前,两个人都弄虚作假,季平子在鸡翅膀上涂抹芥末,以便在斗鸡时造成对方的鸡视力模糊。

郈昭伯在鸡爪上装了铁爪,以便抓伤对方的鸡。

结果季平子的鸡不敌郈昭伯的鸡,并且发现对方的鸡爪有问题。

于是,双方开始争吵,并很快由争吵转为争战,季平子迅速占领郈昭伯的封地。

郈昭伯向鲁昭公状告季平子,鲁昭公希望借此机会除掉季平子。

不曾想,季平子联合叔孙氏、孟孙氏,大败鲁昭公。

鲁昭公逃亡齐国,孔子见鲁昭公跑了,自己也离开季平子,前往齐国。

在齐国,孔子并没有得到齐国国君的重用,无奈之下,孔子再度回到鲁国。

此时,鲁国大权掌握在季氏家族手中,孔子没有心思再追求功名了。

恰好,当时孔子四十岁。“四十而不惑”指的就是自己不再受功名的诱惑,不再盲目追求功名,而是平淡接受现在的处境。

孔子曾经说过:“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则从吾所好。

孔子追求功名而不得,最后变得佛系起来,一心办学授书,传播自己的思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