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的八纲辨证是什么?

 醉青YPS 2020-05-29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中医理论,晦涩难懂,朱大夫用最通俗的语言,为您解答。我先给八纲辨证做一个简要的回答,所谓八纲是纲领的意思,古人讲“纲举则目张”,八纲最能体现中医的整体观念,内含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病证纲领,纲领之中各有细目,细目之中互相关联。因病证进退千变万化,用中医辨证的思维方式去联络八纲,以望闻问切四诊来分析病证的进展阶段(证候),判断归类为某一证候或者复杂证候,以此确立治法原则,这个过程就是八纲辨证。

它是中医临床常用的辨证方法,体现中医审视分析疾病的思维模式。目前,《中医诊断学》教材记录了气血津液辨证,八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和脏腑辨证等诊断方法。其中,对八纲辨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为了读者能更好的理解什么是八纲辨证?它有着怎么样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方法,我们带着三个问题以下来详细的谈谈它的核心理论,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杂病种类繁多,古人以为不出八纲范畴,明八纲,则万病无多遁形矣——《伤寒质难》

①八纲辨证的由来

②八纲辨证的内容

③八纲辨证的应用

★八纲辨证的由来

  • 八纲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病证纲领,可做为诸多辨证方法的基础。注意,八纲不能分析出某种疾病,而是诊断疾病所表现出来的病理阶段,即证候。之前我做过关于辨证论治的问答文章,可参考其中的理论。分析疾病的证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
  • 千年来,中医理论内容是一脉相承的,早在先秦时期的中医著作《黄帝内经》,就将人体的生理形容为“阴平阳秘”的状态,达到这个局面,人体的气血生成运行,脏腑功能升降,外在的精神意识和肢体运动都能以正常的状态表达出来,一旦受外界风寒暑湿等邪气影响,或饮食,情绪的刺激,或先天不足,饥饱劳累的消耗,人体阴阳失去了平衡,就会出现寒热虚实不同的证候表现,由于病位不同,又有表里之分。
  • ①例如风寒感冒,中医认为阳气在体表分布,作用是不断的温煦皮肤肌肉,调节毛孔开放,使体温平衡稳定,当受到风寒侵袭体表阳气后,阳气被寒郁滞,郁而发热,毛孔鼻塞,人体体温升高,引起发热无汗的症状,我们问诊病人发热无汗症状,再看脉象如果是浮紧脉,因风胜则浮,风的特点是流动属阳,容易向外向上浮动,所以脉浮,寒性凝滞收引血脉,脉就会紧聚,根据望闻问切就可以判断为感冒属风寒在表,用八纲辨证的理解就是阳证,表证,寒证。

诸寒收引——《内经.至真要大论》

紧主诸痛主于寒——《频湖脉学》

内经》特别强调人体正气的功能作用,正气相当于免疫力和康复力,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指导理论。外在的风寒邪气多造成皮肤体表病变,例如感冒,荨麻疹之皮肤瘙痒,病在表属于表证,阳证

  • 饮食情绪劳倦多造成脏腑功能受损,气血不足或者气血不通,乃至于痰饮瘀血,这部分属病在里,属于里证,虚证。

病之始生,或起于阴,或起于阳——《黄帝内经》

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黄帝内经》

  • 表证特点起病急,发病快,致病因素明确,如外邪侵袭,多迅速发病,这属于实证表现,而症状多为热性病,如发热,皮肤红肿,所以也属于阳证,治疗时以去除病因邪气为主,很快就会获得痊愈;
  • 里证特点起病慢,发病缓,致病因素多为慢性积累,例如长期情绪不畅,思虑过度,多为功能受损,虚证表现,而症状多为寒性病,如手足不温,乏力体倦,所以也归类于阴证,治疗以补虚调和为主。
  • 表证治疗不当,或者没有治疗,邪气巡经络入里,可演变为里证,例如风寒感冒误治,寒邪侵袭皮毛,因肺主皮毛,寒邪闭塞肺气,肺气郁而化热,形成肺热之里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呼吸道感染进展后转变为肺炎的过程。属病情加重。

邪气盛则实

精气夺则虚——《黄帝内经》

《内经》论述了八纲的内容,但没有提到八纲这一名词,随着时代的发展,至汉代后医学家张仲景撰写了《伤寒杂病论》,书中明确了以四诊诊查病人的气色体态,症状表现,舌脉特点的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突出了寒热虚实的证候表现。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 例如:阳明病中的实热证,某病人突发的腹胀腹痛,触诊疼痛加重形容为拒按,便秘发热,舌红苔黄,脉滑。腹胀便秘不通是肠道粪块结滞,肠为阳明腑,内部较热,肠道结滞后,化热生火,形成燥结实证,实邪阻滞所以疼痛拒按,治疗以通便泻热为主。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金匮要略》

  • 例如:少阴病虚寒证,患者嗜睡困倦,乏力怕冷,舌淡脉微细。症状是阳气不足所造成,脉微细是阳虚不能扩张脉道所致,综合分析后,采取温阳法调治。

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伤寒论》

  • 上述两个案例,分别描述了虚证和实证寒证和热证。《伤寒杂病论》对各种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的病证都有详细的描述,涵盖了八纲辨证,不过,对八纲的分类没有下定义。
  • 至宋明时期,南宋的医家王叔权首次将八纲的名称做了总结,他说“治病八字,虚实阴阳表里寒热”。明代的医学家张景岳系统的阐述了八纲的具体内容,提出了以阴阳为总,阳统领着表,实,热证,阴统领着里,虚,寒。阴阳为总纲,其余六个纲领为六变,形成了“二纲六变”的八纲理论。

阴阳既明,则表与里对,虚与实对,寒与热对,明此六变,明此阴阳,则天下之病固不能出此八者——《景岳全书》

  • 至清代,医学家程仲龄著有《医学心悟》一书,提及八纲的具体操作方法,例如以口渴,小便短黄,为热伤津液,属热证;口不渴,小便清长,津液较多,为寒凝津液,属寒证。

病有总要,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而已。病情既不外此,则辨证之法亦不出此——《医学心悟》

  • 至民国与现代,医学家祝味菊在《伤寒质难》中,明确的提到了八纲的名词,认为八纲辨证可做为多种辨证的基础,可以很好的被医者所用,现代中医教材《中医诊断学》收录了八纲辨证。
  • 经历代医家的完善和论述,八纲辨证至此便正式的形成了。

八纲辨证的具体内容

  • 表里辨病位

表病为风寒暑湿燥火外邪引发,经皮肤,口鼻侵犯人体,肺开窍于鼻,肺主皮毛,肺金收敛下降,所以表病虽在体表,血脉之外,可伴有肺气上逆的表现。

外邪侵袭~发热,头痛,身体疼痛,脉浮。

里病为脏腑气血失调,或气机阻滞,血行不畅,可因情绪,饮食劳倦引发,病位在里,在血脉中,可伴有相应失调脏腑的表现。

里病包含着如气血不足,阴阳两虚,或水饮痰饮瘀血等。

表证为外感居多,治疗以解表开闭,发汗利水为主,正所谓轻可去实,医学家叶天士认为在表者,汗之可也。

里证为内伤居多,虚证常见或虚实夹杂,治疗以针对性调整相应脏腑失调为主。

临床上,表病头痛也可持续时间较长,如果没有里证表现,如果外感病因明确也可按照表证治疗,

寒热辨性质

寒为阴邪,感受外寒或者饮食生冷导致阴寒迅速亢盛,寒邪直接凝滞气血引发的病证为实寒;如果未受外寒,而是自身阳气不足,出现的阴相对亢盛病证为虚寒。

  • 实寒起病迅速,病因明确,如受寒胃痛,得热迅速缓解,舌淡,脉沉迟或紧。
  • 虚寒起病缓慢,病因多为慢性劳损,见手足不温,面色苍白,尿频腹泻,腰酸怕冷,舌淡脉沉无力
  • 治疗上,实寒以散寒为主,虚寒以温阳为主。

热为阳邪,感受热邪或粪块结滞导致阳气亢盛,称作实火,也叫贼火,壮火,内经说“壮火食气”,意思是火邪消耗气与津液,出现高热,便秘,口干舌燥,舌红脉数。

因劳倦内伤,思虑过度,导致阴血不足,阳气相对亢盛,为虚火,也叫子火,表现为潮热盗汗,口干面红,五心烦热,脉细无力。

实火者,六淫之邪,饮食之伤,自外而入,势犹贼也。虚火者,七情色欲,劳役耗神,自内而发,势犹子也——《医学心悟》

治疗上,实火采取清热泄火法,虚火采取养阴补益法。

贼火可泻不可留,子火可养不可害——清.程国彭

★虚实辨邪正

实证是实邪阻滞造成,例如结石,血瘀,痰饮。表现为腹胀腹痛,呕吐便秘。

虚证是正气不足造成,例如气血阴阳的不足,脏腑虚弱。表现为乏力,食少,精神不振。

临床上,实邪存在日久,可阻碍气血生成,影响脏腑功能,从而引发虚证,属于因实致虚,例如小儿积食本是实证,以消食化积为主,日久损伤脾胃,导致气血不足,就夹杂着虚证,应该注意辨别。虚证日久,脏腑气血运行不利,出现气滞血瘀之实证表现,例如,气血虚弱,导致气不能推动血液,引起血瘀,治疗上需要虚实兼顾。

五劳虚极羸瘦(虚),腹满不能饮食(实)——《金匮要略》

阴阳辨病本

阴阳是八纲的汇总,阳证为表,实,热,阴证为里,虚,寒。阳盛则热,热分虚实,病位分表里。阴盛则寒,寒分虚实,病位也分表里。

  • 表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
  • 里寒,腹痛胃痛,手足不温
  • 表热,发热咽痛,红肿化脓
  • 里热,便秘口干,尿黄舌红。
  • 虚寒,乏力犯困,手足不温,舌淡脉弱
  • 实寒,遇冷胃痛腹痛,周身痛,拒绝按压,起病急,发病快。
  • 虚热,五心烦热,潮热盗汗
  • 实热,高热不退,口苦口干便秘
  • 阳盛格阴者,表现虽手足冷,里却热以到极点,外冷,却口干舌焦,口唇干枯,津液已经被伤,不要被表象蒙蔽,治疗仍然以清热为主。
  • 阴盛格阳者,虚寒为本,而反映出面红头胀,潮热之热象,区别在于膝盖下冰冷,小便多尿频,阳气不化津液的表现就是真相。

八纲辨证的应用

①感冒病证

以医学家曹颖甫医案为例。

范(左) 伤寒,六七日,形寒发热,无汗,而喘,头项腰脊强痛,两脉浮紧,为不传也——《经方实验录》

分析:范某男性,发热,恶寒,无汗六七天,起病急,发病时间短,发热无汗是寒邪损伤肌表卫阳的表现,卫气为郁,郁而发热,寒性收引,毛孔被闭,头痛身痛是寒性凝滞气血,气血不通所致,综合分析是表证,寒证,实证。治疗以解表散寒为主。

八纲辨证的治疗原则依据《内经》所制定:

补其不足,泻有余。察其所痛,以知其应,有余不足,当补则补,当泻则泻——《黄帝内经》

②围绝经期综合征

女性,绝经后,潮热,阵阵热感,却不发烧,犹如潮水,面红头胀,心烦失眠,舌红脉细

分析:绝经后,血脉已断,阴血不足,阳气相对亢盛,为虚热证,虚火上炎,忽而潮热,热扰心神,所以心烦失眠,舌脉均是虚热表现,所以本证是虚证,热证,里证。

治疗以养阴为主。

总结

八纲辨证是中医所有辨证的基础方法,掌握了八纲辨证才能运用好其他辨证方法,例如,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实际上,八纲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以中医的整体观念思想来分析判断疾病的病位,性质,邪正关系,以此来明确治法,现代部分中医要求将气血放入八纲内,改为十纲辨证,实际上,八纲内的阴阳辨证,以包含气血,增加气血辨证,并无实际意义,学者在学习体会八纲时,可加以深入拓展,相信一定能很好的理解八纲辨证的核心思想和运用方法。

最后,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