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严嵩向王抒索要《清明上河图》,唐顺之为何认定是假的?

 写乎 2020-09-14
作者:学思知行

(一组《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我们知道,他是北宋画家、东武人张择端的作品。
这幅画是传世名作,至今还没有那幅画能比得上它的历史价值。自从这幅画问世以来,一直被珍藏在皇宫内院,外人不得一见。
(一)严嵩喜欢清明上河图
但是到了北宋末年,金国入侵,宋人南渡,许多皇宫珍宝流散出宫,到了后来,这幅名画也流落到了民间。在明朝的时候,这幅画到了一个明朝大臣王抒的手里。
王抒是一个正直的人,也不招谁也不惹谁,但麻烦就出在他和严嵩生活在了一个朝代。
明朝的严嵩我们知道他父子是一对不折不扣的奸臣。严嵩是一个奸臣不假,但是他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人,书法写得非常好,尤其是文章写得很好,这也是他被皇帝宠信的原因之一。
他也是一个非常有学问的人,如果他不是奸臣的话,他在书法和文学上的造诣应该是很高的。但无巧不巧,有一天,严嵩听说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在朝中的左都御史王抒的家里藏着,于是他就向王抒借这幅清明上河图来看。

(二)严嵩收到一个假画
王抒十分珍视这幅清明上河图,其实不但是古代,就是现在人,自己的祖传之物,也是不轻易示人的,何况在古代。
严嵩来借,表明了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但不借,身家性命就有危险。王抒也明白这一点,但是怎么办呢?于是他想了一个主意,花高价请来了一个画师,来仿画清明上河图。
为了防止后人混淆了清明上河图的真假,他又特意安排画师在画里做了一个记号,这个暗记,一般人是不会发现的,王抒以为是万无一失了,但恰恰就是这个暗记,导致王抒被杀。

王抒以为万无一失了,就把这幅仿的画送给了严嵩。王抒小瞧了天下文人,强中更有强中手,有学问的人多了去了,谁算老几还说不定呢?但严嵩看到了这幅画以后,也没看出问题。他也非常喜欢,邀请了很多的人来看。
这个时候,有一个翰林,叫唐顺之,他是严嵩的死党,他到严嵩的家里去看画,反复看了几遍,唐顺之立刻说画是假的。
严嵩很奇怪,他就问,哪里看出来的。唐顺之说,这幅画里有人在赌博,一个人张开嘴喊六,张择端是北方人,画中的人说六的话,嘴是合起来的,但图中人的嘴是张开的,所以说画是假的。

(三)没文化真可怕,有文化更可怕
严嵩听了,非常愤怒,严嵩的想法是,他也是一个文人,王抒送他假画,分明是说他文化低,画倒在次要,面子问题很重要。他就把王抒给挂念上了。没过几年,草原民族来侵犯大宋,严嵩就让王抒当巡抚,让他去防守,最后以贻误军机为由,把王抒杀了。
画里的一个人因为口型没有画好,导致了现实中的一个人被杀,这也真是奇闻了,所以说,细节决定成败,在对待个人的任何事情上,都要仔细考虑,稍有不慎,便可引来不可预料的大事,真是不可不慎重。

【作者简介】学思知行,某县作协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