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故事】从15路电车的变迁看上海之最

 非亲似亲fhf 2020-05-29

老公交线路是城市发展的见证着,承载着市民的记忆。15路电车正是这样的一条线路,她从老北站到万体馆,在市区的版图上画了一条大斜线。不止于此,15路还和不少“上海之最”“中国之最”密切相关。今天就和“图溯”一起回顾一下15路电车的变迁史和相关傲人成绩。


15路电车微历史

15路前世



1926年

1月15日,英商上海电车公司开辟15路无轨电车,自三洋泾桥(延安东路江西路)至乍浦路海宁路。

10月23日,英电与法电互通,15路向南延伸至民国路吉祥街(人民路江西南路)。

旧时正在驶过四川路桥的15路电车

1934年上海指南:15路电车票价表



1936年

10月5日,15路电车向东北延伸至岳州路,线长增至4.06公里。

1936年地图:15路无轨电车走向



1937年

8月13日抗战爆发,15路电车停驶。



1941年

12月,日军占领苏州河以南租界地区,对英电实行“军管理”,后交由华中都市汽车公司代管。



1944年

16路电车拆分,三洋泾桥至泰兴路段定名16路,淮安路泰兴路至曹家渡段改为15路。抗战胜利前停驶。

1944年15路电车车票(网络图片)



1946年

10月27日,恢复停驶的20路电车一段,自江海关(外滩)起至中正中路陕西北路,并改称15路。

12月21日,20路江海关至中山公园全线恢复,15路和21路遂撤销。

15路今世



1948年

5月25日,新辟15路公共汽车,自徐家汇至北站。主要经由衡山路、宝庆路、常熟路、华山路、梵皇渡路(今万航渡路)、北京西路、北京东路、浙江中路、浙江北路、天目路(今天目东路)。该线为上海市区西南地区前往北站一带的出行提供较大便利,减少乘客转车和绕道,节约行程时间。

1949年3月地图中的公共汽车行驶路线表

1949年9月地图中的15路汽车等线路走向

1950年上海指南:15路公共汽车等线路信息



1953年

拓宽后的西藏北路北段通车,46路公共汽车已驶经

12月10日,西藏北路的新疆路至新民路(今天目中路)段拓宽工程竣工,15路汽车调整走向,原线经北京西路后,改驶西藏中路、西藏路桥、西藏北路、新民路,回天目路北站终点。

1953年和1954年15路公共汽车线路信息对比



1956年

11月1日,全市公交线路番号统一梳理调整,15路汽车更名为65路汽车。

1957年交通日记:65路公共汽车信息



1957年

8月25日,为弥补南京西路部分路段无公交车辆通行的状况,汽车二场65路公共汽车调整局部走向,由华山路经南京西路、江宁路、回北京西路原线。回程相同。



1958年

为保证钢铁、纺织等行业职工的需要,9月19日深夜23:30起,65路公共汽车开始实行通宵行驶,成为上海第一条通宵行驶的公交线路。同年又陆续开辟了多条通宵线路,方便夜间乘客出行。

1959年公交手册:65路公共汽车票价表



1959年

12月10日,电车一场新辟15路无轨电车线路取代原65路公共汽车,起讫点仍为徐家汇和北站,线长8.853公里。原夜宵线同步更名15路夜宵线,夜间班次以汽车代行。

由于市域范围扩大(1958年上海、宝山、嘉定等10县由江苏省划入上海市),但燃料紧缺,无法大规模开辟公共汽车线路。通过大量新辟无轨电车线路和延伸原有无轨电车线路的调剂措施,腾出大量公共汽车以增辟新的市郊线路。1958~1965年间5条无轨电车新线的开辟,使市区和郊县汽车线路分别增加14条和41条,进一步方便市民出行。

1960年代,15路配车SKD663型无轨电车(网络资料图)

1960年公交手册:15路电车票价表



1963年

6月23日,为配合南京西路有轨电车拆轨工程,并改善南京西路、江宁路交通紧张状况,15路电车线路局部调整,恢复为华山路、梵皇渡路(万航渡路)、北京西路走向。

1960年代,经过衡山路的15路电车(电影《球迷》画面)



1971年

1月21日,15路电车北端延伸至乍浦路,线长增至10.21公里。15路夜宵线不作延伸。

1974年公交手册:15路电车信息



1976年

15路电车由北站延长至乍浦路后虽便利四川北路以东地区乘车,但增加了北站地区乘车困难;加之河南北路拥堵,时常造成车距不平衡,行车误点。遂于12月1日,缩线回北站,终点站设于康乐路天目东路口(原5路有轨电车终点,站名仍为“北站”),线长变更为9.125公里。

1970年代衡山路凯文公寓旁的15路电车,配车SKD663型



1979年

8月,15路夜宵线正名为315路。

1980年代,15路和315路夜宵线高安路站头

1980年公交手册:315路夜宵线



1980年

12月1日,15路电车局部调整走向,往北站方向改行芝罘路、浙江中路、浙江北路。并将北站终点站与41路汽车终点站对调,浙江北路安庆路口终点即始于此。线长变更为8.705公里。

1980年代浙江中路上的15路电车,配车SKD663型(网络资料图)



1981年

因徐家汇核心区域车辆过于集中,拟将15路电车南延伸至万体馆,2月28日在斜土路零陵路交叉处动工建造回车道、签票亭及候车廊,至9月底竣工。

3月29日,15路电车由徐家汇向南延伸至上海体育馆(零陵路万体馆4号门对面),线长增为9.98公里。同时仍保留部分班次在徐家汇原终点站处调头。

1983年静安寺华山路,15路电车配车SKD663型(Leroy W.Demery,Jr. 摄)



1985年

8月15日,为配合福建路(南向北)、浙江路(北向南)实行单向交通,15路北站方向改道经由西藏路桥、西藏‎北路、曲阜路、浙江北路至‎北站终点,不再行经芝罘‎路、浙江中路以及浙江路桥。

约1985年时的15路电车经过华山路常熟路口,配车为SK561GF型(网络资料图)



1987年

10月20日,为缓解泥城桥路口(北京路西藏路口)交通压力,15路电车往北站方向循北京西路原线后,改‎行黄河路、新闸路、乌镇路桥、乌镇路、新疆路、国庆路、曲阜西路,回曲阜路原线。此方向的西藏中路站改设新闸路近乌镇路处。

1988年地图:15路电车泥城桥周边走向



1988年

15路老北站终点老纠察维持秩序场面,可见站牌站名已更改为“天目东路”(摄于1994年)

因铁路上海新客站(上海站之俗称)启用后北站停止办理旅客客运业务,15路电车北站终点站更‎名为“天目东路”,站址不变。

315路夜宵线调整北端终点,从北站迁至上海火车站(南广场)。

1990年乘车指南:315路夜宵线



1991年

10月22日,15路往北站方向废弃乌镇路‎桥、新疆路、国庆路之迂回线路,恢复198‎5年的西藏‎北路、曲阜路走向。

1990年代华山路大胜胡同,15路电车配车SK561GF型(网络资料图)

1999年,15路电车配车SK5105GP型(网络资料图)

2002年西藏路桥上的15路电车SK511‎5GP-3型(网络资料图)



2003年

2003年,15路配车SK5105GP型电车(网络资料图)

6月17日‎,因西藏路桥、西藏中路等改建工程影响,15路电车改道行驶:往北站方向自北京西路起,经北京东路、河南中路、‎河南‎路桥、河南北路、海宁路,回浙江北路原线;往上海体育场方向自浙江北路终点出站后,在天目路口原地调头,经浙江北路、浙江路桥、浙江中路、北京东路,回北京西路原线。



2006年

配合天钥桥‎路北向南单向行车交管措施的实施,15路电车往北站方向改道行驶,自斜土路起,经宛平南‎路,回宛平路、衡山路原线;往上海体育场方向不变。

2006年河南路桥,15路电车配车SK51‎15GP‎-3型(网络资料图)

7月31日,315路夜宵线南端延伸,进驻上海南站。

2006年315路配车和站牌(李凯、张渊源 摄)



2007年

6月23日‎,配合河南北‎路七浦路地‎铁施工和河‎南路拆桥,15路电车南向‎北改走河南‎中路(新铺西侧便‎道)、河南路便桥、河南北路(新铺西侧便‎道)、天潼路、江西北路、七浦路、河南北路回‎原线。次年8月16日‎,南向北恢复‎原线。

2007年河南路桥临时便道,15路电车配车SWB51‎05KGP‎-3型(陈寒松 摄)

2013年浙江北路天目路口掉头处,15路配车SWB6100V2型汽车(张渊源 摄)



2015年

4月18日,浙江路桥封闭大修,15路电车改道行驶:往北站方向自北京西路,经西藏中路、西藏路桥、西藏北路、曲阜路,回浙江北路原线;往上海体育场方向自浙江北路起,经天目中路、西藏北路、西藏路桥、西藏中路、新闸路、长沙路,再循北京西路原线。由于调整段双向无架空线网里程较高,故在长沙路安置有集电杆捕捉器一组。12月28日,浙江路桥大修完成恢复通车,但15路电车不再改回原路线行驶。

2018年斜土路上体终点站,15路配车JNP6120BEV1型(张渊源 摄)


15路相关之“最”

上海第一座室内无柱体育馆

建筑中的万体馆(网络资料图)

上海体育馆位于漕溪北路1111号。因主馆可容纳1.8万名观众,故俗称万体馆。1959年破土动工,后在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停建。1972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续建,并于1975年7月建成。场馆占地10.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78万平方米,该馆拥有比赛馆、练习馆、运动员宾馆、机房、制冰车间、停车场、网球场等设施。主馆呈圆形,高33.2米,直径110米,比赛场地长42米,宽38米,净高22米,屋顶由900多个钢球和9000多根钢管焊接成一个整体,馆内无一根柱子。场馆内电声设备齐全,功能完善,是举办国际、国内重大体育竞赛的重要场馆,也是举行大型文艺演出、全市性重大集会的重要场所。世界超级女子排球邀请赛、戴维斯杯网球赛,以及第五届全国运动会等世界及亚洲级重大国际、国内比赛均在此举行。1999年10月在保留原体育馆功能的基础上改建成上海大舞台(一般作为第二冠名),市民至今仍习称万体馆。

今日万体馆(张渊源 摄)

我国第一座室内田径训练场

80年代上海风雨操场内景(网络资料图)

上海市风雨操场始建于1954年,由国家体委投资,1955年建成,坐落于徐汇区衡山路与宛平路口,与衡山宾馆(旧称“毕卡第”)毗邻,是我国第一座室内田径训练场。风雨操场建筑总面积4320平方米,有室内和室外两个训练场。1956年已在室内训练场安装了暖气设备。80年代,上海市体委投资铺设了塑胶跑道,跑道铺面结构紧密、磨擦力大,弹性好,表面平坦,不透水,有利于运动员的训练。风雨操场建成初期,主要供中央田径训练班使用。1957年后,为上海田径队训练基地。六七十年代,风雨操场还是上海群众业余文化娱乐活动中心场所之一,经常举办篮、排、羽毛球比赛,及一些国际性的体育比赛。1984年划归体育运动技术学院领导,成为技术学院的田径训练基地。1993年后,改建为上海国际网球中心。

上海最初的链式悬挂架空线

华盛顿公寓门前的链挂架空(张渊源 摄)

1956年,根据市公用局提出的统一架空配件的要求,电车轨线所技术人员查阅国内外技术资料和样本,又从瑞士引进少量组成件样品,架设试验线路。通过实际试运行,在分析、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作出选择仿制方案,用链式和斜摆式两种弹性悬吊取代了硬性悬吊。1959年12月新建15路无轨电车架空线时,首次在衡山路段使用新型菱形链式悬挂,线网整齐美观。改造后的供电线网,降低了触线冲击和畸型磨损,减少了集电器(小辫子)的脱线事故,增大了线网杆距,节约了大量投资。直到今天,15路在衡山路段的架空线仍是一道风景线。

上海第一条通宵公交线路

2005年时的315路(刘祺 摄)

公交夜间通宵线路行驶时间在正班车末班以后至头班行驶以前,一般为23:00至凌晨4:00左右,其线路大多数经过火车站、码头、工厂区、住宅区、医院等处,主要为满足这些地区的深夜乘车,以适应城市昼夜不停的各类活动的需要。1958年9月,为保证钢铁、纺织等行业职工的需要,公交公司在65路汽车(徐家汇—北站,即今15路电车的前身)线路上开辟了上海第一条夜间通宵线,不久又陆续开辟多条。70年代后期以来,为适应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和满足生产、生活需要,夜宵线又逐渐增多,以提升服务能力。并对全市夜宵公交线网进行优化调整,增加班次,缩短车距,规定最大车距不得超过35分钟。1979年8月,将夜宵线番号规范在301—399号段内。1995年时统计,上海夜宵线有32条。2019年为41条。

上海首条过街人行地道

静安寺华山路过街地道口(网络资料图)

位于南京西路华山路交叉口的北侧的静安寺过街人行地道,东西向跨越华山路地下,是上海第一条地下过街人行通道。1983年始建,翌年2月竣工通行。地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总面积113.4平方米。总长27.05米,宽5.4米,净高2.7米。东西两侧进出口呈南北向,各长2.83米(东侧南口后来因建地铁2号线出入通道而封闭)。地道内两壁装饰有淡紫色线纹磨光大理石,顶部为水泥花纹墙。华山路地道建成通行后,人车得到了分离,大大改善了静安寺闹市地段的交通拥挤状况。近年还在地道内壁上布置水族箱,穿行其间可领略观赏鱼悠然姿态,或可为行人解乏。

上海曾经唯一的带客原地调头

新闸救火会路口(张渊源 摄)

正在调头的15路KGP型电车(陈寒松 摄)

2003年6月中旬,上海无轨电车系统发生了两件大事。为配合年事已高的西藏路桥拆除重建及有关部门以所谓“视觉污染”为由不允许新西藏路桥通行无轨电车,6月14日,有着近八十年历史的18路电车被迫永久改为汽车线路运营。6月17日,另一路途经西藏路桥的15路电车由上海体育场往北站方向临时改走河南路桥,反向则在天目东路浙江北路口实行原地调头后行驶浙江北路并由浙江路桥过苏州河。这处原地调头是当时上海无轨电车系统中第五处原地调头,另四处为22路在周家嘴路近军工路口以西原地调头、23路在忻康里康定路原地调头、24路在复兴东路近光启路口处原地调头及25路在军工路平凉路口原地调头,但仅有15路及22路为带客原地调头。2003年9月5日22路调整延伸图们路后,15路这处就成为全市唯一的电车带客调头。由于浙江北路天目东路口路面较为宽阔,交管部门还特地为15路电车设置了专用的调头信号灯。该次临时改道措施本应于西藏路桥重建竣工后恢复,却因上海无轨电车系统的整体萎缩及苏州河东段仅剩河南路桥及浙江路桥仍有架空线网可供电车行驶过河而一直维持了长达十二年之久,直至2015年4月18日新款青年电车投入15路运营后才以脱线行驶的方式恢复西藏路桥原线。

参考资料

[1]上海公用事业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公用事业志》,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1

[2]上海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编:《上海公用事业(1840—1986)》,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1

[3]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第三分公司原电车一场编史组编:《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电车一场卅三年来的发展简况1949—1982》,内部印行,1986.10

[4]上海市徐汇区志编纂委员会编:《徐汇区志》,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12

[5]上海市徐汇区地名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市徐汇区地名志》,2010年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1

[6]上海市静安区志编纂委员会编:《静安区志》,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12

[7]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编:《上海市静安区地名志》,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9

[8]静安区文化志编纂委员会编:《静安区文化志》,内部发行,1994.6

[9]上海市闸北区志编纂委员会编:《闸北区志》,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3

[10]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政府编:《上海市闸北区地名志》,上海:百家出版社,1989.8

[11]熊月之主编:《上海名人名事名物大观》,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

[12]网络资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