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一样的汝窑

 流深shi 2020-05-30

家櫪(艺术家 考古研究者 )

---原创作品

乾荷花 咏碧色荷叶式汝窑碗

柴荣令,大观随。汝釉天青媲。

汝窑瓷。似蕪蘼。重天青碧叶烟霏。同产品、人间匮。

“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原本是五代柴世宗(柴荣)的一道命令,后来却在明代有人把它给安到了宋徽宗的梦里了,之后就是以讹传讹,传的人们也不知道这话是从哪里来的了。《五杂俎》是明代谢肇写的一部笔记,在卷12记载:“(柴窑瓷器)世传柴世宗时烧造,所司请其色,御批云:‘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文中的柴世宗就是后周世宗柴荣(921-959)。传说他命人烧造的一批瓷器,仿照雨过天晴色,被后人称为“柴窑”。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曾跟随柴荣,与柴荣是拜把兄弟,一起打江山,据称柴荣祖上是望族,家有小窑,称帝后便将自家窑贡献朝廷。柴荣驾崩后,赵匡胤陈桥兵变,自打江山,随后时局稳定后,也开始想烧造御用‘天青釉’瓷器,到了真宗、仁宗耀州青瓷影响整个汝州,到了徽宗设立汝官窑。

清 朱琰《陶说·古窑考》也有:后周柴窑,柴世宗时烧者,故曰柴窑。相传当日请瓷器式,世宗批其状曰: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

汝窑烧造青瓷是想仿制柴窑的‘天青色’,而由于河南地区的原材料天生就能烧造出来类似的青瓷,其中也包括钧窑在内,其实我们仔细对比,北宋钧窑也有很多甚至比汝窑还要‘蓝’的釉色,这一点我们不难在钧窑尤其是在北宋天青色钧窑器物上看到,甚至金代的天青色钧窑,但是往往人们却只看到在天青色衬托下的那几片耀眼的紫斑,却忽视了那天青色。

不一样的汝窑

图1:北宋汝窑局部、北宋钧窑局部

汝窑的釉质是透明或半透明的,釉层比较薄,单层釉,只有细小的不太明显的柳絮纹或鱼子纹,在急速降温时,内应力预冷急收使釉面的片纹挤压错位,会形成冰裂纹或云母片纹,而钧窑釉质相对比较厚,不会或极少有预冷错位现象,有乳浊感,釉层流动性不大(北宋),釉中会有大小不等的气泡,与汝窑形成鲜明的对比。

现在我们往往看到了‘天青色’就认为汝窑只有‘天青色’,而其他青釉色的都不被认为是汝窑,其实不然,尤其在近年河南地区多次的考古挖掘中,包括宝丰清凉寺、汝州张公巷窑的挖掘,出土了大量的残片和残器,不仅大部分釉色青绿,而且这些青绿的还多数都不开片,这是氧化焰烧成的效果,而冷却速度缓慢,尽量不让氧气进入炉内,就形成了‘还原焰’,还原焰的色彩就偏向于天青色,也就是说汝窑大部分还是氧化焰烧成,少部分用还原焰烧成,因为‘还原焰’需要更长的时间。

不一样的汝窑

图2:清凉寺汝官窑遗址IV区出土汝官窑残片

这些不开片的青绿釉把我们的视野扩宽了许多,不仅有丰富的造型,还有不同的色釉,一改我们以往的认识,而且已经明确显示汝官窑不只是‘天青色’,还有大部分都是青绿色或带黄的青釉,下面我们介绍一件‘天青色’之外的青釉汝窑荷叶口碗。

不一样的汝窑

图3:北宋汝窑青釉荷叶口碗

这件汝窑青釉荷叶口碗造型别致,与耀州窑同类造型相似,工艺精湛,釉质细腻而滋润,釉质透明度较高,仔细看有极为细小的‘鱼子纹’,这种釉色据说是在烧成后迅速降温,氧化反应形成的,而还原反应则呈现天青色。

不一样的汝窑

图4:北宋汝窑青瓷荷叶口碗细部

汝窑在北宋早期直接是受到耀州窑的影响,几乎全盘承接了耀州窑的青瓷工艺技术,因此,我们看到临汝窑大都是与耀州窑极为接近,有些甚至很难区分,所以包括造型、釉色、纹饰都与耀州窑相似,甚至在很多不太了解临汝窑的人也常常会把临汝窑当成耀州窑作品,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北宋耀州窑的荷叶压花折边碗的不同形式,就不难理解汝窑有这种折边荷叶碗。

不一样的汝窑

图5:法国吉美博物馆藏北宋耀州窑青瓷折边荷叶碗

耀州窑从五代开始流行压花口,到了北宋时期更为流行,五代时期不见有压花折边工艺,那是北宋时期兴起的,而传到汝州后,汝官窑没有直接沿袭耀州窑的工艺,把压花工艺转变为‘捏花’工艺,所以上面那件是荷叶口捏花折边碗,而不是压花折边碗。清凉寺出土的几件也都是‘捏花口’,这一点与耀州窑有所区别。

不一样的汝窑

图6:法国吉美博物馆藏北宋耀州窑青釉折边压花碗

这种捏荷叶口装饰的汝窑青釉器物在宝丰清凉寺有多件作品,釉质、釉色高度吻合,耀州窑是压出瓜棱、折荷叶边,汝窑是捏荷叶口,只还是还没有发现有弯折口残片,但是并不能否认这种折边的存在,2000年宝丰清凉寺官窑遗址IV区考古挖掘出土了这件捏荷叶口盘,经过修复复原可以看到口沿捏成荷叶式花口,由于汝窑在北宋前期主要还是受到耀州窑工艺的影响,耀州窑这种折口荷叶碗并不稀奇,汝窑有的话也不是不可能,清凉寺出土的这类做工有些并不十分精美,相比前面那件荷叶折口碗的工艺还有相当的距离。

不一样的汝窑

图7:2000年河南宝丰清凉寺官窑遗址IV区出土汝窑青瓷荷叶口盘

汝州张公巷窑也有同样的汝窑青釉残片,2015年张公巷窑考古挖掘的残器中有一件非常突出的青釉盏托残器,这件汝窑青釉盏托的釉质、釉色都能够与上面那件汝窑青釉荷叶口碗的釉质、釉色相吻合,釉面也没有明显的开片纹,釉质也是透明度较高的釉,口沿积釉处也同样聚集了不少极为细小的气泡。

不一样的汝窑

图8:2015年汝州张公巷窑出土汝窑青釉盏托

传世汝窑的作品多数都以细小的‘芝麻钉’支烧,为了尽量减少露台的部分,甚至想做到完美,所以汝窑作品多数是三、五、七个细小支钉支烧,所谓‘芝麻钉’就是细小的像芝麻形状的小支痕,现代这种支钉使用的是高铝含量的白泥土制成,在做成椎体后在尖部稍微捏一下,形成扁片尖,在烧造好后痕迹更加小,敲掉支圈(支圈上有三个或五个支丁),留下三、五、七个极为细小的支钉痕,而古代的支钉痕并不一定很白的,而是多少带一些暖色或偏黄。

不一样的汝窑

图9:现代仿汝窑支钉

汝官窑细腻滋润的釉面形成丝绸光泽,有人说是汝官窑烧造温度不高所至,甚至说当时就是追求这种欲磁化而非磁化的感觉,也就是还差一点点就能产生“磁化反应”,欲成而又止,难度可能也就在这里吧。

不一样的汝窑

图10:汝窑青釉荷叶口碗底

2004年汝州张公巷窑挖掘出土了一些汝窑青釉碗底,碗底留有三个细小的支钉痕,圈足满釉外卷,釉质细腻不开片纹,与上面那件汝窑青釉捏荷叶口碗的烧造工艺一致,釉色、釉质也高度吻合,只是张公巷窑的支钉没有‘捏’过,呈小柱状。

不一样的汝窑

图11: 2004年汝州张公巷窑考古挖掘出土的汝窑青釉碗底

不管是清凉寺也好,还是张公巷窑也罢,这两个遗址都出土过与‘天青釉’不同的汝官窑青釉作品,而且还不是一两件的偶然性,而是一种正式的产品,这种汝窑青釉作品如果在市场上估计很少有人能认为它是汝窑作品。

不一样的汝窑

图12:宝丰清凉寺出土汝窑青釉大盘

清凉寺出土的汝窑青釉作品如上面这只大盘,釉色青中微微闪黄,与以往认识的‘天青釉’不太一样,但是这些都是清凉寺官汝窑遗址出土的汝窑哦,不可否认!

不一样的汝窑

图13:宝丰清凉寺出土汝窑青釉菊瓣口腕

这件是出土的汝窑青釉菊瓣口碗也是无可争议的汝窑青釉哦,不是我们认为的汝窑都是清一色的‘天青釉’,包括大英博物馆藏的七件汝窑也都不是一个颜色哦,但是我们在制作图片时是可以调整颜色的,说要‘天青釉’我们就可以往天青色靠,所以图片有时候会‘骗人’的,要看到实物才能真正理解颜色的本身。

不一样的汝窑

图14:同一件张公巷窑出土的盏托调色后对比

在不同的环境下拍摄就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如果想要‘天青色’效果?还是想要自然效果,拍摄出来的器物是不同的,这件张公巷窑的盏托在不同的环境下的效果,但是真实的效果是下面那张图片。

不一样的汝窑

图15:汝窑的花口注碗对比

由于我们一直在说汝窑就是‘天青色,所以拍汝窑的都把器物往‘天青色’上靠,懵逼了很多人,以为汝窑就只有‘天青色’哪一种,不是‘天青色’的就不是汝窑。

不一样的汝窑

图16:张公巷窑出土的标本

我们看看张公巷窑出土的一些瓷片标本,很多都是青釉的,而很少是‘天青色’的。这件在故宫博物院展览的就是一个绝好的实例。

不一样的汝窑

图17:张公巷窑出土残器

冰裂纹或称斜开片是高温下膨胀的胎、釉遇冷后相互挤压形成的‘错位’效果,如果收缩力不很大就不会出现‘错位’,也就没有‘斜开片’,只有直开片,单层釉多层釉都一个道理。

七绝 咏汝窑碧色荷叶碗

开窑捂焖釉天青,氧化还原豆绿琼。

错位挤压斜裂片,收缩不致珞纹璎。


每周二 每周五原创作品/网络作品转载分享,敬请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