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没有人看了《你好,之华》,却觉得不符合正常逻辑?

 影视口碑榜 2020-05-31

最近上映了一部由日本著名导演兼作家岩井俊二在中国拍摄的的文艺片《你好,之华》。《你好,之华》延续了岩井俊二《情书》风格,以书信为载体,通过书信交往表现了三代人的悠悠岁月。影片依旧是一贯的岩井俊二的风格,安静地,缓慢地,将每个小人物的冲动、压抑、挣扎,和着音乐淡淡地演出。

有没有人看了《你好,之华》,却觉得不符合正常逻辑?


单是“写信”这个古老的方式,就把人们从快捷匆忙的互联网时代带回到了久远悠长充满温情的曾经。怀旧的思绪,涟漪般刷新着从那段岁月里走来的人们当年的青春、爱情和梦想。

但是,岩井俊二的深刻与克制,也使不少人发出叹息:居然会有这样的剧情,真是够bug了。

关于电影最大的“BUG”:

有没有人看了《你好,之华》,却觉得不符合正常逻辑?


一、为什么之华要在姐姐的同学会上冒充姐姐,而且不被戳穿身份?

之华参加了姐姐之南的葬礼,意外得知了姐姐同学会的消息,并且隐瞒自己的身份替姐姐参加了同学会。

之华一直生活在姐姐的阴影之下,有着成为姐姐的小小虚荣心。姐姐从小优秀,是学生会主席,长得漂亮,自信,自己暗恋的对象也喜欢的是自己的姐姐。或许是气氛的不合时宜,之华在同学会上成为了年少时众星拱月的之南。也以此见到了自己年少时暗恋的人。 但是三十年的时间确实太长了,或许十年后在茫茫人海中就已经记不清曾经同学的样子,所以之华才能够不被戳穿。

有没有人看了《你好,之华》,却觉得不符合正常逻辑?


二、为什么尹川知道之南是之华假冒的,还要给之华发“喜欢了你三十年”的短信?

剧情上来说,尹川发那条短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也让之华确定尹川所有的同学一样没有认出之华,开始借由之南的身份写信回忆往事。

网上对于尹川的做法也有很多说法。一种说法是,尹川通过发这条短信慰藉自己难以和之南诉说的苦楚。也有另一种说法是,尹川一直爱的都是妹妹之华,这句话也是对妹妹说的。

影片中有个片段:尹川一直收到两封来信,后来喝得醉醺醺,打开之华的那一封,读了几句,闭上眼睛恍惚地说,“唉,你不就是她吗。”然后把信纸捂在心口上。

尹川说“虽然转学在这里才四个月,但我终生难忘。”,让尹川终身难忘的是高中时光而不是和之南谈恋爱的大学时光。

有没有人看了《你好,之华》,却觉得不符合正常逻辑?


三、为什么叫《你好,之华》?

有人说为什么这部电影不叫《你好,之南》?其实影片要呈现给我们的从来都不是之南,而是之华。

只有在之华的身上,我才能看到健康、健全的感情,真实、完整的人生。可能不完美,比如人性的小自私(没有把心上人的信交给姐姐),比如被拒绝的暗恋(明知道尹川不喜欢自己还能勇敢表白),比如婚内再遇见初恋后的悸动和自持(信件联系却又不透露自己的地址)等。

所以是《你好,之华》不符合正常逻辑吗?

只是大家的观影习惯不同,试着静下心,填补导演预留下的空白空间,你会发现《你好,之华》的bug可能传递着导演要表达的情感。文/宸曦微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