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讀碑記 | 石門頌摩崖的失拓

 明远小筑 2020-05-31

近日,觀賞友人唐君藏石門頌摩崖剪裱本一冊,清後期墨拓,楊兆鋆舊藏。楊兆鋆(1854-?),字誠之,號須曼居士、須圃,浙江湖州人,晚晴外交官。冊末存楊氏跋:“石門頌此本拓工頗善,因購藏之,覧者無輕視也。須曼居士題”(如上圖)。諦審之,此本雖第二十一行“高”字已封口,但拓工良善,澹墨精打,該摩崖石刻清乾嘉間始有傳拓之早期風韻尚存一二,與別他清晚期拓本明顯有異,當清中期“高”字下“口”部被剜出後之初期拓本,不多見。難怪舊藏者珍視之。

更值得玩味的是,冊前一葉存墨筆款識:“方朔觀”,鈐印:“小東”(如下圖)。方朔,生卒年月不詳,字小東,安徽懐寧人,晚清書法家,據俞劍華《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善駢文,工篆、隸書,學張遷碑及孔廟三碑。又能作細書,五寸之硯,一尺之箋,皆可縮冩千餘字漢碑一通”。作爲金石家,方氏此處款識及鈐印所在位置恰於石門頌摩崖首行“其澤南隆八方所逹益”之“方”字之右下角石花處,這使我想起其《枕經堂金石跋》中《漢司隸校尉楊君石門頌跋》專門有對這九個字的議論:

“此石立於建和二年,尚在《孔廟》《韓勑》諸碑之前,精神結構無絲毫走失,良由《孔廟》諸碑日有登登之聲。褒斜山谷地處幽險,椎拓不易,故得之者少,而石亦能保永久也。予於己亥(道光十九年,1839)春初鈕西農大令曾贈一本,紙墨極舊。癸丑(咸丰三年,1853)北來,未曾擕出。此乃宫子行近日薦一帖工得來,點畫精湛,摩拓尤佳,較之王述菴少寇所有本,‘其澤南隆八方所逹益’後九字祗缺一‘八’字,當是數百年前之物。此碑近日得者少,學者亦少”(《枕經堂金石跋》卷二)。

顯然,方朔將這幾個字的存在與否作爲區分拓本早晚的標凖,難怪乎他要特地在此處落款和鈐印。通常情况下,方朔所言是正確的。由於碑石文字的損泐,早期拓本比晚期拓本存字多。但不盡然。個別情况下,由於種種原因,碑石文字會有失拓現象,導致早期拓本比晚期拓本可能反而存字少許,尤其户外的摩崖及造像此情形更甚。對於石門頌摩崖,方氏的見解需要重新審視。

關於該摩崖這幾個字的失拓問題,仲威先生《碑帖鑑定要解》有詳細分析:

“早期‘高字缺口本’還有一個奇特現象,其拓片的右下角多‘漏拓’一角,往往將首行‘通余谷之川其’下‘澤南隆八方所逹益’八字漏拓,三行末‘詆焉後’三字亦漏拓,最初筆者以爲是摩崖在褒斜道原址時,其右下角或有樹石阻攔,無法上紙上墨之故。然而近年來筆者過目數本石門頌善拓,首先當然是‘高’字下半無‘口’部,其次是碑石右下角(首行‘通余谷之川其’下八字以及三行末‘詆焉後’三字)往往祗見拓片上紙棕刷擦刷敲打痕跡,而不見撲包上墨痕跡。筆者就此悟出其中原委,石門頌原址碑石右下角可能正當風口,拓工上完紙後還未來得及上墨時,右下角拓紙已經被風吹起,無法繼續上墨,故僅見字口刷擦痕跡,不見撲包墨色。筆者還曾見石門頌另一類拓本,碑石右下角文字捶拓草率者,墨色極不匀,此類拓本與上述未曾上墨的拓本同一道理,上紙後,第一徧上墨捶拓後,拓紙就被風吹起右下角,無法再次上墨,故此角文字墨色不匀呈草率狀”。

筆者私下里曾與仲威先生談及此問題。他告知,其依據在於經驗性的觀察,即其過眼的早期拓本中許多竟然在此處均出現“失拓”現象。

數十年前,因建設水庫,石門頌摩崖刻石被鑿下,從石門原址移入漢中博物館保存至今,舊址已沉入水下,實地攷察該處“風口”問題已無可能。我想,運用科學手段,還原歴史真相,通過實驗是可以解决這一“風口”問題的。仲威先生的見解提供了一種理解“失拓”的新的思路。

雖然,友人所藏此方朔觀款並鈐印之本再次表明,方氏似乎一直看重“其澤南隆八方所逹益”九字存在與否是區分早本與晚本的標凖,這與其《枕經堂金石跋》中的論述是一致的,且並非恰當,是值得探討的。但是,該冊第二十一行“高”字已封口,说明方朔研究石門頌摩崖碑版時,“高”字下“口”部已被人剜出了。此冊方朔的款識無紀年,可參照其《枕經堂金石跋》成書的年限,大概或知“高”字下“口”部被剜出的時間下限。

據《枕經堂金石跋》宋祖駿序:“壬戌仲夏,小東仁兄忽出是編見示,援引甚博,折衷甚精,足以補諸家之缺,而嘉惠後學矣”。壬戌,爲同治元年(1862)。又,潘祖蔭序亦作於該年。另,沈兆澐序作於同治三年(1864)。因此,是書同治初年已完成,故方氏所見石門頌摩崖拓本“高”字下“口”部被剜出,其時間下限至少應在同治之前。

有關“高”字“口”部重新剜出的大致時間,拙文《石門頌摩崖存世拓本攷》(載《書法叢刊》2019年第1期)曾有討論,認爲在同治間。現在看來,具體時間並不如拙文所謂的那麽晚,似應更早一些,可能在道咸間。

最後需要重復一下,方朔提到了一个攷據點,即所謂“澤南隆八方所逹益後”九字全者为石門頌摩崖早本,此说不妥。文字多者不一定是早本,晚本文字可能會因重新剜洗出來而比早本多。另外,早本文字可能會因某种縁故出現失拓而比晚本少。方朔提到的那九個字即爲後者:失拓。石門頌摩崖这个失拓問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同一時期、同一地點的楊淮表紀摩崖拓本的那个“黃”字亦可作如是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