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脾胃

 中医馆0948T 2020-06-01








​脾脏宜补则健;胃腑宜疏自清。

脾喜暖而恶寒;土恶湿而喜燥。

胃阳不伤不吐;脾阳不伤不泻。

邪正不争不痛;营卫不乖不寒热。

宜补脾阳者,虽干姜、附子转能生津;宜补脾阴者,虽石膏、知母转能开胃。

嗳  气,病因病机1.病因(1)饮食不节,恣食生冷水果或黏滑难消化等物,致使损伤脾胃,其物滞于中宫,宿食不化故为噫气。《诸病源候论》曰:“谷不消,则胀满而气逆,所以好噫而吞酸。”(2)外感风寒,寒气客于胃,可致噫气。如《伤寒论》曰:“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鞭,噫气不除”。(3)忧愁思虑过度,因伤脾胃;或暴怒伤肝,肝气乘胃皆可致噫气。(4)病后或年迈脾胃虚弱,胃虚气逆,可致噫气。.病机嗳气之病机,主要是脾胃不和,胃气上逆所致。胃为水谷之海,无物不受,若因饮食不调,起居不时,致脾胃阴阳不和,脾之清阳不升,胃之浊阴不降,或胃中生痰生火,或脾胃虚衰,致使胃气上逆而为嗳气。三、诊查要点1.诊断依据(1)嗳气是胃中气体上逆,出咽喉所发出的“嗝——嗝——”的声响,其声沉闷而悠长,间隔时间较长。(2)可伴有胃脘胀满、食欲不振、纳呆、胃灼、恶心、呕吐等。(3)多由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诱因引起。2.辨证要点嗳气属胃气失和而上逆的一种表现。与短促冲击有声的呃逆不同。饱食之后,偶有嗳气,无其他兼症,不属病态,多可自愈。临床根据嗳声和气味的不同,以辨证之虚实。嗳气酸腐,兼脘腹胀满者,多为宿食停滞,属实证。3.证治分类(1)食滞停胃证:嗳气伴有(不消化)酸腐臭味,嗳声闷浊或恶心,嗳气不连续发作,胸脘痞闷,不思饮食,大便有(不消化)酸腐臭味或便秘,舌苔厚腻,脉象滑实。(2)肝气犯胃证:嗳气频繁,嗳声响亮,胸闷不舒,胁肋隐痛,舌苔薄白,脉弦。(3)脾胃虚弱证:嗳气断续,嗳声低弱,呕泛清水,不思饮食,面色 白或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