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味、五脏与四季养生,如何运用食物来达到养生之目的

 edenclub 2020-06-01

我国是一个美食之国,各地均有不同特色的美食,在生活中,我们也有一些历经千年的传统习俗,在一些特定的节日更会有一些约定俗成的特殊食物,比如,立春吃“五辛盘”、春卷、吃生萝卜;夏季不吃羊肉(不是因其性热而不吃,详见后文);冬天可适当多进食鸡肉、羊肉等。看似是简单的习俗或传统,也多不被现代年轻人所待见,认为这些没有科学道理,但其实不然,这其中涵含着丰富的养生知识。

随着中医及大众对健康的关注,西方传入的热量平衡及现代营养学看似有着严谨的理论支撑,但普通人并不是科学家,也不可能天天像数学家一样去计算每天的饮食品种及量,因此,来源于中国传统饮食的一些养生饮食开始受到国人之重视,而这其中引用《黄帝内经》中有关饮食原则的为最多,又因其条文散布于各处,很多人断章取义,同时就导致了在饮食中的错误,之前,笔者对《黄帝内经》的调和五味、不偏食等内容作过不少解析,今天就围绕五味、五脏、四季来谈谈,我们在日常养生时应该如何去安排饮食。

01常犯错误一:把脏之本味,理解为补!

黄帝内经云,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其味酸;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其味苦;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其味甘;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其味辛;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其味咸,同时也别于条文说到”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后又有“酸生肝、苦生心、甘生脾、辛生肺、咸生肾”的条文,正是基于以上这些条文,很多人,甚至一些所谓的专家就会说,养肝,多吃点酸的,养心要少吃咸、多吃点苦味食物、养脾应该多吃点甜的、养肺要多吃点辛热之品、养肾可以适当增加点咸味食物。其实这是错误的观点!

为什么说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我以脾为例来说明脾主运化,我们吃下去的食物,有赖于脾的运化,生成气血津液,转输至四脏,内养五脏六腑,外养四肢百骸,因此,脾性缓或者叫脾欲缓(欲,想、喜欢之义),顺其本性为补,五味之中“甘为缓”,所以把甘称之为补脾。这样看来,似乎说脾不好,吃点甘性食物是对的,确实是对的,这是针对五脏所欲,也就是正常的生理状态下,适当摄入甘味食物有助于平缓脾气。是对的,依上面的分析,五脏所欲为补,而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欲软,急食咸以软之,以咸补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酸补之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如下表),这是不是与你平时理解不一样呢?

02常犯错误二:四季养生,过补其味

黄帝内经提到,肝主春、脾主长夏、心主夏、肺主秋、肾主冬,而肝,其味酸;脾,其味甘;心,其味苦;肺,其味辛;肾,其味咸,很多人以此为依据,提出春天养肝宜吃青色、味酸的食物,长夏宜食甘味,夏天应多吃苦味,秋天宜多吃辛味,而冬天应该多吃些苦的食物来养五脏。

其实这是也是错误,以春天为例,黄帝内经认为,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因此春节的气候特点与肝的疏泄功能一致,是养肝的好时节,在这个季节里,万物复苏,风助生发,养生要防止的是生发过度,进而影响脾土,这样看似乎多吃一些酸的食物,以泻肝,以防太过,这种吃法对于肝阳上亢的患者是可以应用,但作为普通人养生而言,这么吃,却是极有可能形成肝气太盛,而实滞侮土,那正常人怎么养肝?肝的本性为扶苏条达,而此时之气候也是升发之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其实应该“减酸增甘”,一缓甘急,二泻心火,三培脾土之效,在养肝的同时,也为即将到来的苦夏养心打好基础,依照此原则,可推算出其他几个季节的饮食纲要,(在明.周臣编撰的《厚生训纂》得到了验证)

在四季养生中,应按照减其脏之主味,而增加所克之脏的本味(如下表)。

以上表格内容仅为一般共性原则,谨供参考。

03常犯错误三:只知五味,却忽视四气。

中药在对中药的应用中,讲究四气五味,既有滋味,同时还有药性(即四气),因其“性”不同,作用也大用差别,同样是苦味药,却具有寒、热、温、凉之不同,如果不注意,在适当的季节既使明白了我上面说的饮食纲要,滋味吃对了,但性用反了,同样是达不到养生之目的,简单而言,春夏为阳,则宜选择性为温热之品来助阳,但不宜选择太热性的食物,让自己吃得大淋漓,为什么这样吃,很简单,春天阳气开始升发,到了夏天,则是“阴伏于内,而阳盛于外”,人体呈现内冷外热的状态,因此在饮食这是需注意不要过凉以加重内寒。而民间也有俗语“冬吃萝卜、夏吃姜”说法,与此暗合。

04常犯错误四:以自己的口感来定食物之味。

你知道鸡肉、猪肉、牛肉、羊肉的味道吗?

有人说猪肉是酸平、鸡肉是甘平、牛肉、羊肉可能是辛热吧。其实这都错了,中医认为牛肉是甘、平;适合春天多吃点,猪肉咸、甘、平,适合在长夏多吃,鸡肉辛、甘、温;适合夏天多吃,羊肉苦、甘、温(现认为甘、温,笔者还是认为前论为宜),适合冬天多吃点。
食物和中药的四气五味,一是根据前人口尝的真实滋味,二是以其作用来定的四气五味,所以多与我们在真实生活中感觉到的味道是不一样的。

要想做好饮食养生,还得多看看中医饮食类的书籍及多多尊重传统,才有可能减少犯错的机会。

以上说的饮食是基于自己对黄帝内经及中医传统饮食养生的理解,其实更重要的还是在于平时尊敬传统的同时,注意“五味调和”、“不偏食”、“不过饱”,再根据气候特点及自身体质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的饮食结构才是饮食养生的重要原则。

05 适四时、应五脏,个性化是饮食养生的准则

五味均为人体所必须,但任何一味过多,不只伤本脏,还会影响其他脏器的功能,所以黄帝内经又说到,“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养生之道,贵在平衡,阳密乃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五味即是人体所必须,但也有宜忌,如气病无多食辛、血病无多食咸、骨病无多食苦、肉病无多食甘、筋病无多食酸,故饮食养生一定要按自己的身体情况去选择和实行,而不是人云亦云,跟风而动,更不能断章取义,随意为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