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里咬牙”——记京剧艺术家王金璐

 cxag 2020-06-01

王金璐先生(1919—2016)

  京剧艺术家王金璐自恢复演出以来,先后演出了《挑华车》《长坂坡·汉津口》《八蜡庙》《潞安州》《战宛城》《连环套》《翠屏山》等戏,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艺术上取得成就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他的拼搏精神,用他自己的语言来说,那就是“心里咬牙”。


  王金璐的父亲是个厨师,长期为人帮工,为了解决儿子的食宿问题,才叫王金璐考入中华戏校。从1931年起,王金璐开始学老生。他的扮相好,嗓音亮,又拜马连良为师,很有培养前途。无奈他家境清寒,也没有钱到处送蒲包,更兼论资排辈思想在京剧界仍占统治地位,因而只能是演个零碎,唱歌配角,顶多在前场演一些正工戏。在角色不全的情况下,他还唱过小生,演过老旦。1936年,戏校当局从《四进士》的杨春,《清风亭》的贺氏中,发现了他的表演才能,也由于他本人喜欢武戏,才决定叫他改演武生。学校聘请丁永利、李洪春等名教师为他说戏,希望能一举成名。当年夏天,王金璐在平时用的白褶扇上,亲笔写了“心里咬牙”四个大字作为座右铭。

《长坂坡》 王金璐 饰 赵云

  学戏是很苦很累的,学武生则更苦更累。学武生的同学,在入校分行当后就开始学武戏,王金璐先学了四年老生才改为武生,是半路出家,只有以加倍的努力弥补失去了的时间。他起早贪黑,抓紧一切时间练私功。他不怕严寒,不畏酷暑,艰苦锻炼,持之以恒,终于赶上和超过一般同学。丁永利对他要求严,规定每半个月学一个戏。他感到失去的时间已经很多,主动要求每周一个戏。时间虽少,学戏更认真了,别的同学学戏是只记“单词”,他不但记“全词”还把剧中角色的行当、服装、脸谱都记录下来。丁先生教戏是从大武生戏开始的,武生的启蒙戏、小戏他都没学过。他虚心向其他同学求教,把剧本弄到手,并抓紧时间看同学演出,一定要把这些小戏弄懂弄通能唱会演为止。他注意在舞台上偷戏。他在《长坂坡》一剧中,当过武行,演过简雍,唱过刘备,他在台上就把赵云的戏学会了不少,当丁先生为他排这个戏的时候,他已经有一半的戏先偷会了。他虚心向前辈学习,杨小楼的演出每场必到,从中吸取营养。一次,周信芳在天津演出,恰好戏校也正在天津。他很想去看周信芳的演出,可是训育员不同意,他只好来了个“越墙而过”,宁肯回来后挨打也要看戏。

《美人鱼》
李玉茹 饰 妙华、王金璐 饰 伦贵福

  1939年底王金璐毕业了。毕业以后即与李默璎女士结婚,组成了小家庭。很多亲友都劝他赶快搭班,以便维持生活。他感谢戏校后期对他的培养与提拔,宁愿留校担任助教,领取微薄的薪津,过着清苦的生活。同时他想乘此机会多学一些戏。当时的北京武生多,而班子少,京剧界又都是“环套环”的亲戚。一个非梨园世家出身的人,要想在北京站得住脚,非得有过硬的本领不行。他继续刻苦练功,从严要求自己,从这时起他以铁棍来练习把子功。他继续向丁永利与李洪春求教,使他的杨派戏与红生戏向纵深发展。在此期间他协助翁偶虹为戏校导演一些戏,如《凤双飞》《鸳鸯泪》《美人鱼》等由翁先生编写的剧本。王金璐会的戏多,会的行当也多,出的点子也最多。

《挑华车》 王金璐 饰 高宠

  1959年,王金璐在陕西演出时,由于布景失灵而摔伤,回北京治疗后,确诊为腰部韧带大片撕裂,遵医嘱穿上了铁背心。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他的老师马连良先生对他医疗营养很关心。当时马先生无人为他的艺术进行记录整理工作,王金璐毅然让李默璎担任这项工作,代尽弟子之劳。他自己虽然步履艰难,但还是经常去看戏。他想自己是马先生的徒弟,改演武生以后,也应该把马派艺术运用到适合的地方。经过苦心钻研终于把马先生的髯口与水袖上的功夫,巧妙地用到《八蜡庙》的后庄门一场中去,所以有人说,王金璐的这个戏是“马”派武生戏。1964年,王金璐的伤势好转了。医生告诉他今后不致落个残疾,可是要想唱戏是不可能的了。他自己对此并未丧失信心,又开始练功了。他每天遵照医嘱,循序渐进,不敢操之过急。可是仍然要咬紧牙关,强忍剧痛,一直练到全身衣服为汗水湿透为止。这些汗水是劳累造成,还是疼痛所致,那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十年动乱开始,王金璐生活陷于绝境。全家生活只靠李默璎为街道厂做些加工活来维持。他除了取活、送活以外,还承担了全部家务劳动。这时上海京剧院重排《智取威虎山》,有人建议王金璐的点子多,应该请来协助排戏。***知道后立即否决,并说“王金璐是黑人,不能用”。中国京剧院当时把一些老的传统戏录相,其中有李和曾的《斩黄袍》。有人建议说王金璐的高怀德是一绝,和李和曾又是小时的搭档,这个角色应由他来担任。***听说以后也予以否决说“王金璐是编外人员,不能用”。他的儿子本来在部队文工团演戏,转业以后只能分配在工厂工作,不能再演戏了。就在这一连串的打击下,他仍然坚持每天练功,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他还一面压腿,一面揉面或切菜。在贫苦的时候练功,他是习以为常的,在中华戏校时如此,毕业以后也是这样。在那些时候,他的生活艰苦。可是前途大有希望。到了十年浩劫中,他连希望也破灭了,不仅他自己连他的儿子也不能演戏了的时候,他仍能一如既往的坚持锻炼,没有“心里咬牙”的劲儿是难以做到的。三中全会以后,王金璐重返舞台的机会终于来到,他第一天就演出了《挑华车》。人们都知道他曾经身负重伤,也知道他年已六旬,更知道他脱离舞台已近二十年,但没有想到他仍然抬腿过顶,身手矫健不减当年,身份气魄胜似当年。一般传统的表演程式,一点也不减少,“走边”一场,还踢起了独创的“十字腿”和连续的“鹞子翻身”,姿式之美达到了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给的境界。他在全剧结尾时,摔了个快速“硬僵尸”。这是在几场激烈的开打以后,演员已经筋疲力尽的时候表演的,没有足够的经验,不能积蓄气力、掌握火候是很容易出问题的。王金璐演来却显得游刃有余,难怪博得观众的赞叹。

  目前,王金璐在中国戏曲学院执教,生活安定。他的课程不多,又没有演出任务。但是他并没有捧着铁饭碗含饴弄孙,他仍然坚持锻炼。他给自己规定每天踢腿不能少于二百下,他仍然用铁棍代替把子练功,仍能保持矫健的身手。王金璐在《长坂坡》中有一手绝活,就是在桌子上搬着“朝天蹬”劈叉下桌。他的这一技巧深受广大观众欢迎,但也引起家人亲友的不安。他已经有了两次在场上摔伤的记录,难怪人们不断地向他提出劝告。王金璐有时迫不得已接受了劝告,可是一到台上,他仍然是身不由己。他说:“这一次,我本来想改一下,先搬起‘朝天蹬’,等腿放下以后再劈叉下桌。可是不行啊!当我的腿一搬起来的时候,雷鸣般的掌声就上来了。我好像看见有几千只眼睛在盯着我的腿,观众想看到什么我知道。鼓励我什么也很清楚。我能辜负观众对我的期望吗!”

王金璐先生说戏(摄影:孙觉非)
2013年12月16日,于中央戏剧学院

  总之,“心里咬牙”不只是王金璐学艺时期提出来的口号,而且是他一生的行动指南。不论在学艺期间还是毕业以后;不论在贫困时期还是安定时期;不论处在顺境还是逆境之中;不论是十几岁还是六十几的时候;不论是生理上的变声还是身体上的创痛;不论在私底下练功还是在舞台上的表演,他都有一股子拼搏精神,一股子“心里咬牙”的劲头。凭了这一股子劲头,他才能大享盛名,凭了这一股子劲头,他的生命才能经久不衰。

  (摘自 《剧坛》1986年第2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