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诵读59丨黄芪桂枝五物汤

 中医药方便 2020-06-02

I导读:2018年,中医书友会举办了第一次经典诵读——《伤寒诵读》,每周两期,持续更新了一年,其中 很多书友陪伴了我们一年,感谢你们的坚持。

今天,咱们正式开始《金匮诵读》,在这一年里,小编会将《金匮要略》的方证条文摘选出来,每周2条,我们一起记诵《金匮要略》。你,愿意加入吗?

《金匮要略》原文海报
+
《中医经典三家注》
+
中医书友会大数据金匮文章集锦
《宋柏杉·直击临床讲金匮》课程精彩观点。



一年时间

灵兰陪你背完

一本《金匮要略》

  • 徐忠可注解

(一)特将血痹并虚劳论治,见此证,原由质虚劳倦,不得与他痹证同法也。谓尊荣人,素习安闲,膂力不出,故骨弱,膏粱故肌肤盛,又疲劳汗出,则气竭表虚,因而卧则神气不敛,或不时动摇,而微风乘之。此时本气素弱,疲劳耗气,汗则阳气虚,卧则阳气伏,于是外之阳气,不能闭固荣气,而转侧动摇,风虽微,如入空谷,乃风与血搏而得痹。脉者,荣气之所注也,得风,则本气之缓者,转而为微,本气之滑者,变而为涩,然风湿虽搏于中上二焦,而邪之前锋已及下焦,故尺中小紧,但邪虽及下,而病原总由阳虚,外不能固,内不能充,故曰宜针引阳气,阳气至而脉和,和则上下贯彻,邪不能久留而紧去,故愈。脉自微涩,概言左右,于下复疏出寸关尺,见虚中有邪,故又曰在。

  • 尤在泾注解

(一)阳气者,卫外而为固也。乃因疲劳汗出,而阳气一伤,卧不时动摇,而阳气再伤,于是风气虽微,得以直入血中而为痹。《经》云:邪入于阴则痹也。脉微为阳微,涩为血滞,紧则邪之征也。血中之邪,始以阳气伤而得入,终必得阳气通而后出。而痹之为病,血既以风入而痹于外,阳亦以血痹而止于中,故必针以引阳使出,阳出而邪去,邪去而脉紧乃和,血痹乃通,以是知血分受痹,不当独治其血矣。

(二)阴阳俱微,该人迎、趺阳、太溪为言。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即阳不足而阴为痹之象。不仁者,肌体顽痹,痛痒不觉,如风痹状,而实非风也。黄芪、桂枝五物和荣之滞,助卫之行,亦针引阳气之意。以脉阴阳俱微,故不可针而可药,经所谓阴阳形气俱不足者,勿刺以针而调以甘药也。

拓展学习

宋柏杉:“血痹”条文解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