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按时服药后果严重?教你如何正确吃药

 新用户10603078 2020-06-03

必须认识到按时服药的必要性,打消不愿吃药的想法。

有些患者错误地认为,不吃药而靠自身的抵抗力来应对一些小毛病,可以节省医疗费用。事实上恰恰相反, 不按时服药导致病情恶化后治疗费用要高昂得多,也使本来可以治疗的疾病发展到截肢、失明或者无法工作等不可挽回的程度

患者不按照处方定时吃药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在发达国家,平均只有一半的患者坚持服药,在发展中国家这个比例更低。例如,在美国、中国和冈比亚的高血压患者中,坚持吃药的分别占50%、43%和27%。

按时吃药是成功治疗慢性疾病的关键。不把吃药当负担,只要想通了这一点——吃药是为了战胜疾病、为了身体健康、为了益寿延年——那么,还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还有什么不能坚持的呢?

不过,更多的患者遇到的问题是忘记吃药。其原因可能有所不同:

①忘记了;

②药品太多,有些药物的服用程序太复杂;

③老年人的记忆力差或者精神状况不佳,需要家人帮助;

④服药打破了正常生活和工作的节奏等。

如果出于以上缘由,不妨学习下列 服药技巧

不可不知的服药技巧

医师和药剂师要详细地教会患者服药的注意事项;遇到用药的疑问要及时就医和咨询。

简单的处方会让患者更容易执行。现代医学研究重点之一就是简化治疗的过程,包括 用药数量的精简、用药次数的减少等。

最好的例子是 缓释剂控释剂的发明,一天服药一次即可。现在 许多治疗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甚至感冒的用药都是控释、缓释剂型。这些药品有的是利用先进科技制造而成,能让药物缓慢地释放,所以 要注意这类药品一定不可以嚼碎或磨粉吃,否则会破坏缓释设计

其他的技巧有:

①可以利用 分格的药盒,一些专门制造的方便药盒分成7格或更多格并标有日期,可以将每天所需服用的药片分别装进格子里,能帮助提醒服药;

②每天上班的患者可以把药物放在 衣兜里,或者在 家里、单位各放一瓶,防止遗忘;

③改用 含片、贴剂、栓剂等剂型,合理利用各种剂型可以 减少口服的品种

结合生活起居节奏,把服药当成一种习惯,例如有的药早晨一睡醒就服下,有些降糖药在餐前或进餐时服用;

⑤家人帮助记住和提醒服药。

“每天吃药一大堆”怎么办?

老年患者常常同时患有几种慢性疾病,需要服用多种药品。 每天服用药品多,不见得疗效就好,有时还会引起众多的药物不良反应,而且也是一种浪费

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全面规划,尽量减少药物种类,做到该用的要用、不该用的坚决不用。 如果每天的服药种类超过6种,可以向医生提出减量或减少用药种类

“一日三次”的口服药应该如何服用?

药物服用说明书上一般会标出“1日3次”这样的说明。有些患者会认为,每吃一次饭就吃一次药就可以了。这样,就可能是在7:00、12:00、18:00吃了三次药。三次服药的时间间隔是5小时、6小时和13小时,这种不规则显然是不合理的。

实际上, 1日3次的吃法是将一天的时间分成3段,就是每隔8个小时吃一次药。为了准确,您可以分别在6:00、14:00、22:00吃药。但是严格按照这个时间执行起来有困难,一方面是睡眠时间的问题,另一方面与餐前还是餐后服用有关系。

如果是1日服4次的药,按每6小时吃一次就更难执行了。这就是服药依从性差的原因。患者很难按准确时间服药,而血液中药物浓度不稳定必然影响疗效。

内容来源于《糖尿病名医解答》

胶囊能不能掰开吃?

胶囊掰开吃可能对身体健康产生很多不良后果。

由于近几年的“毒胶囊”事件的曝光,身边有些朋友在吃胶囊类药物的时候,总是倾向于把胶囊掰开吃,但又不知道这样做会不会产生不良后果,那么事实如何呢?

市面上的药物剂型有很多,比如片剂、胶囊剂、颗粒、丸剂等等,某药物之所以选择特定的剂型跟药品本身的作用机制有很大的关系。

一般来说,药品选择胶囊的目的有3个:

一是有些药物必须在肠中溶解,所以使用胶囊能防止药物过早地被溶解稀释,这种胶囊需要在肠道内遇到碱性液体才会溶化,而胃酸是酸性的,因此胶囊在胃里不会被溶化,如果肠溶胶囊在胃中溶化,反而可能对胃造成损伤;

二是能使药品的观感更容易让人接受,掩盖某些药物的不良气味或不佳口感,不至于让患者产生厌恶感;

三是使药物产生缓释的作用,可减少服药次数,使用方便,提高病人服药的顺应性,特别适用于需长期服药的慢性疾病患者。

胶囊是药物的组成部分,对发挥药效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若盲目地将胶囊掰开直接吃会产生很多不良后果,直接服用药粉,可能对食道和胃黏膜有刺激作用,造成喉咙灼伤、胃部不良反应等。若掰开的是肠溶性胶囊(例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其内在的药物在胃中易被破坏,直接服用会降低甚至失去药效,并增加对胃的刺激性,甚至可能引起胃出血;若掰开的是缓释性胶囊(例如抗心律失常药、降压药、解热镇痛药、抗溃疡药等),直接服用其内在的药物会使大量药物瞬间释放,导致药物在机体内的含量急剧提高,会不可避免地对身体造成危害,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在“毒胶囊”事件后,网友们智慧大爆发,发明了很多服用胶囊药物新方法,如“馒头式吃法”、“水果包裹法”、“汤圆式吃法”, 这些点子看起来有趣,其实都是不靠谱的,完全不能替代胶囊的作用,还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在服用药物的时候,随意更改剂型会造成很多不良后果,大家还是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

(来源:马儿 吉林大学医学硕士)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甜蜜亲友团(sntmj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