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该放支架、还是搭桥?或者保守治疗?胡大一的两个案例

 林泽清tpdp4egv 2020-06-03

该放支架、还是搭桥手术?或者药物保守治疗?对高龄心脏病人来说,是一个特别艰难的选择,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谈起他的两个案例,或者能有所启发。 以下是胡大一的阐述:

5年前,医院领导安排我为年逾90岁的本院一位老主任、老专家会诊。老主任有3年多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上二楼或稍快走路时胸部不适,休息3-5分钟缓解,平时运动量不大,无明显症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左主干狭窄50%,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都有80%~90%狭窄,有明显的侧支循环。

该放支架、还是搭桥?或者保守治疗?胡大一的两个案例

图中为胡大一教授

根据指南,患者为搭桥的明确适应症。心外科看过病例,明确建议搭桥;心内科介入专家也看过患者,说部分血管狭窄也可以做支架,对缓解症状,可能有益。

患者本人为资深的医学专家。他和我讨论,他明确不接受搭桥,也不愿做支架,问我有没有保守治疗的可能?

患者有明确的治疗选择,我们作为医生,不能强制采取患者不愿接受或拒绝接受的治疗方案。

患者为高龄,稳定性心绞痛,平时日常活动不剧烈,无心绞痛发作,临床上是一种“稳态”,诱发心绞痛的运动量患者心中有数。

我和患者充分沟通讨论,最后决定,尊重患者的意愿,不打破稳态。我说服他服用不大愿服用的他汀。我每年都会通过医院书记或院长向他问候并问病情,5年过去了,老主任仍然病情稳定。

对高龄老年患者的稳定性冠心病的处理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案例。我并非不同意搭桥,患者年龄虽大,但肺、肾功能好,未发生过梗死,心功能好,未得过卒中,左主干与多支病变,确有搭桥的适应症。但患者本人是资深医学专家,病情数年稳定无变化,他充分权衡利弊,选择保守治疗。我仍尊重患者的感受与选择,前提是病情处于稳态,不一定打破稳态。

我在一家部队医院会诊另一位90岁女性患者,左主干80%狭窄,左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都有明显狭窄,严重的不能控制的心绞痛。只有靠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缓解症状,泵已用到第5天。

我与患者家属先沟通,建议尽快搭桥,泵继续放下去,夜长梦多,可能出现并发症,并且也不是长远之计。患者除高龄、血管疾病严重,心肺肾功能好,无卒中史,患者被严重心绞痛折磨痛不欲生,对下肢插管做IABP5天也很难继续耐受。经沟通,我与患者与家属形成共识,尽快搭桥。带着IABP转送海军总医院,汤楚中主任亲自成功为患者做了搭桥。我一直在随访患者,6年过去了,患者目前仍很好。

通过这两个高龄老年人的治疗选择,我想说的是,一定要个体化,不能完全照搬照抄指南,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只就造影的解剖学病变做决策,需要充分重视临床情况。前者为稳态,是否一定强求患者不愿接受的手术或支架?后者是不稳态,有风险,也应及早决策,手术治疗。与患者沟通,要尊重患者的选择,同时要随访病情变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