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谶纬,不过是封建时期的一种政治手段

 昵称Zpzg8fzu 2020-06-04

谶纬一种传统文化,它是由古代迷信,科学以及文化相结合的产物谶纬文化是一种复杂的体系,它涵盖哲学、历史、宗教、文学和民俗等众多方面。 在今天看来,谶纬不过是古代封建时期一种政治手段,是一种政治符号,但在古代却有特殊意义。

今天剑叔就说说谶纬文化。

谶纬

“谶”“纬”虽然连用,但在古代却不是一回事。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记载:“谶,验也,有征验之书。河、洛所出书曰谶”。“谶”是一种有征验的预言或隐语,往往假托神旨以言人事的吉凶祸福,是迷信的产物,是古代的巫师或方士假托上天的意志制造出来以欺骗和蒙蔽群众,为封建统治阶级服的。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纬,织横丝也“。“纬”是相对于“经”来说的,是古代方士化的儒生对儒家经典 的诠释、引申与演绎,只是这种所谓的“诠释”并不建立在严格的语言学基础上,而是以符瑞谶说、阴阳灾变为主干。

“谶”和“纬”虽然存在形式不同,但其实质都是一样的。

谶纬,不过是封建时期的一种政治手段

”谶“起源很早,但史书中记载最早的是《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的:“亡秦者胡”,另一个是《赵世家》

“痞之日,告公孙支与子舆 日 :我之帝所甚 乐… 帝告我:晋国将大乱,五世不安 ; 其后将霸,未老而死 ; 霸者之 子且令而国男女无别。公孙支书而藏之,秦徽于是出矣。 ”

在汉代前、中期,很少引用谶言。到西汉末年,图谶之说大盛,这是由于当时社会不稳定、局面动荡的一种体现。此时的谶又大多与纬相杂。汉成帝后,谶纬之说直接联系现实政治,“将阴阳灾异等天人感应思想与儒家的纲常伦理结合起来”,甚至“实际上成为政治决策的依据,而政权的神圣性更是通过谶纬的理论阐释来维护”。

谶纬的内容涉及“天官星历、灾异感应、谶语符命,天文地理、文字训诂、驱鬼镇邪、神仙方术、神话幻想等等”。谶纬的内容非常复杂:有释经的,有讲天文的,有讲历法的,有讲神灵的,有讲地理的,有讲史事的,有讲文字的,有讲典章制度的。 虽然涉及方面虽广,但是性质却很简单 。谶纬的主要思想,是阴阳五行,是灾异祯祥

谶纬,不过是封建时期的一种政治手段

“谶纬的流传方式主要有谶谣图谶文字谶。 ”谶纬之学的学术来源有阴阳家、数术和儒家经典等.谶纬之学的思想来源主要包括“上古时期的天人关系思想、阴阳五行学说以及董仲舒构建的天人感应理论体系”。 谶纬思想在西汉末流行后,渗透到思想、学术、政治、科技以及文化等诸多领域。 随着东汉政权的灭亡,谶纬也逐渐衰落,不过却始终没有消失。

由于谶纬成为夺权的舆论工具,所以执政者往往禁毁谶纬,而夺权者又制造新的谶纬。到隋文帝以后, 帝王决策重大事件时就不再过分依靠谶纬学说了。

谶纬的体现

西汉时期,因为社会相对安定,谶语很少。到了西汉末年,谶语又多起来了,元成之世,有“赤厄三七”之谶。据东晋干宝撰《搜神记》说: “三七者,经二百 一十载,当有外戚之篡、丹眉之妖。 ”自打刘邦建国到汉平帝,刚好满二百 一十年,外戚之篡当然是指王莽了。平帝驾崩以后,大臣们选择了一个年仅两岁的孺子婴继位,这给处心积虑的安汉公王莽提供了极好的机会。虽然西汉国势日衰,但是他不敢明目张胆篡位。

于是王莽就借助谶语来为自己篡汉找口实: “是月,前辉光谢嚣奏武功长孟通浚井得白石,上圆下方,有丹著石,文曰”告安汉公莽为皇帝“。 群臣乃推安汉公王莽居摄,民臣称他为”摄皇帝“。“摄皇帝”这名称离皇 帝只有一步之遥,但王莽仍不满足。于是在居摄三年,广饶侯刘京又上书 :“七月中,齐郡临淄县昌兴亭长辛当一暮数梦,曰 :吾,天公使也。天公使我告亭长曰“摄皇帝当为真” 。即不信我,此亭中当有新井“。 亭长第二天起来,果然发现一口新井,深约一 百尺光景。王莽遂应“天告帝符”,心安理得地当起了真皇帝。

谶纬,不过是封建时期的一种政治手段

这些所谓的徽语或符瑞,现在看起来,编造的痕迹十分明显。无论是”浚井所得之白石“,还是“亭长一暮数梦”,都毫无隐秘之处,直奔主题——做皇帝。且又指名道姓,一看就明白。所谓的“谶”无疑是由王莽本人授意编造出来的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 当时袁术也拥兵数万,攻城掠地。 他在群雄中势力不算强 , 但却当皇帝心切, “用河内张炯之符命,遂潜号 。”《典略》释曰: “ 术以袁姓出陈,陈,舜之后,以土承火 , 得应运之次。 又见谶文云:“代汉者,当塗高也” 这条谶语作了有利于自己的解释 : “ 术” 有道路的意思 , 如晋左思 《熬史》诗有句 : “ 冠盖荫四衔 , 朱轮竞长衙 ” ; 他又表字公路 , 岂不正应了“ 当塗 (塗者 , 路 也 )高” 的说法。于是他就迫不及待地称起皇帝来了。 然而夺取天下终究主要依靠武力,他虽然做皇帝心切 , 实力却不足 , 称帝不久 , 先为吕布所败 , 后被曹操所破 , 一场梦很快就结束了。如今看来他想当皇帝时的谶语也有很明显的编造痕迹。

谶纬,不过是封建时期的一种政治手段

谶纬的内容多种多样 , 形式也千变万化 , 有文字 , 有图文 , 也有寄于梦的 , 种种不一。

《晋书.宣帝纪 》记载: 曹操 “ 尝梦三马同食一槽 , 甚恶焉。 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 , 必预汝家事”。

这个梦解释为:”马者 , 司马氏也;槽者,曹也三马同食一槽,就是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夺取曹氏天下的先兆。曹操梦后立即把太子曹丕召来 , 让他对司马氏提高警惕。曹操这个梦虽然在不少 史书上都有记载,在社会上也有流传,但是却是不可信的。因为曹操在世时并未称帝 , 虽然有心让曹丕来完成自己未竟的事业,由儿子来取代汉。但他究竟没有创造曹氏天下,自己没有到手的东西, 怎么会担心被别人夺走? 这是不是担心得过早了 ?

晋代以后,各个朝代对谶纬均严禁 , 北魏“ 图截秘纬… 留者以大辟论” 。南朝宋,梁以及隋朝二帝严禁图谶 , 隋炀帝甚至 “ 发使四出 , 搜天下书籍与谶纬相涉者皆焚之 。 为吏所纠者至死 。 ” 然而谶纬之书却如 “ 野火烧不尽 , 春风吹又生 ” 的野草 , 生命力非常顽强 , 屡禁不绝 , 到适当时候它又会重新冒出来。

谶纬,不过是封建时期的一种政治手段

唐太宗时代也出现了有关谶纬之事,这来自一段对话

《李淳风传》: “ 太宗得秘谶 ,言“ 唐中弱 , 有女武代王” 。 以问 淳风 , 对曰 : 其兆既成 , 已在宫中。又四十年而王,王而夷唐子孙且尽。帝曰:“ 我求而杀之,奈何? “对曰:”天之所命,不可杀也… 虽受终易姓 , 而不能绝唐。若杀之 , 复生壮者 , 多镣而逞 , 则陛下子孙无遗种矣。帝采其言 ,止 。”

这是武则天称帝的先兆,然而从这段对话中我们看到了唐太宗对这件事好像不上心。唐太宗有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 , 做事英明果断 , 帮助李渊夺取天下, 又创造了历史上人人称赞的贞观之治 , 然而在这里他却似乎成了一个毫无作为的庸主 , 对这样一件有关自己国家兴亡 、 子孙续绝的大事却采取逆来顺受的态度,这像那个威震四方的天可汗吗?最后把一个小名为五娘子,又出生在洛州安,被封为武连郡公的武将李君羡杀了,这种说法低估了唐太宗。

谶纬的意义

虽然谶纬屡次遭到禁止,但是到唐宋时期不但没有消失,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一直到清末民国时期还有谶纬之说的存在。谶纬常常被一些政治野心家所利用 , 但当他们一旦成为幸运儿 , 夺得政权并坐稳天下以后 , 对谶纬之学又是另一种态度了,因为怕有人故技重施 , 谋取他的天下 。

谶纬,不过是封建时期的一种政治手段

谶纬是我国的一种极特殊的文化和历史现象,谶纬作为一种显学持续六百年左右,主要集中在两汉时期,东汉以后渐趋衰微。 但对于帝王受命,它仍然是最重要的根据。 从南朝到隋文帝,图谶仍然是一门重要的学问, 甚至直到封建社会末世,谶言纬书也未尽绝,仍不断有人借谶言妄称天命。谶纬作为一种思想传统和文化现象影响久远。谶纬思想通过政治、文学、民俗等影响了中国人的心理构成和文化基因。

在封建社会里 , 谶纬更多的是假托天意编造出来的王朝兴亡更迭的预言 , 一些凯觑帝位的野心家往往利 用它来加强自己在竞争中的地位 。 他们或假造符命, 或妄解谶文,说自己即天命所归的人 , 妄图欺骗,拉拢一批人为自己效力。最后,谶纬文化随着封建社会一同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但是作为一 种特殊的思想和心理构成,其影响贯穿整个封建社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