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痛经分5类,选药各不同。治疗痛经的常用药品

 药师小华花猫 2020-06-04

女性朋友饱受痛经困扰

凡在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很多女性朋友饱受痛经困扰。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治疗痛经的药物。

痛经常见的分型有以下五种,根据不同类型的痛经,治疗时选择的药物也不一样。我们来详细看一下:

一、肾气亏损型

多由先天肾气不足,或房劳多产,或久病虚损,伤及肾气,导致冲任不足,经行血泄,胞脉愈虚,失于濡养,导致痛经。

主要症状: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小便清长,面色晦黯,舌淡,苔薄,脉沉细。

治疗方法:补肾填精,养血止痛。

选用方剂:调肝汤(载于《傅青主女科》)。方中巴戟、山茱萸补肾气,填肾精;当归、白芍、阿胶养血缓急止痛;山药、甘草补脾肾、生精血。全方共奏补肾填精养血,缓急止痛之功。



治疗肾气亏损型痛经选用的中成药举例:

①、左归丸

【主要成分】:熟地黄、菟丝子、牛膝、龟板胶、鹿角胶、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辅料为炼蜜。

【功能主治】:滋肾补阴。用于真阴不足,腰酸膝软,盗汗,神疲口燥。


②、妇宝颗粒

【主要成分】:地黄、忍冬藤、续断(盐炙)、杜仲叶(盐炙)、麦冬、川栋子(炒)、白芍(酒炒)、延胡索(醋制)、甘草、侧柏叶(炒)、莲房(炭)、大血藤。

【功能主治】:益肾和血,理气止痛。用于肾虚夹瘀所致的腰痠腿软、小腹胀痛、白带量多;慢性盆腔炎、附件炎见上述证候者。


③、鹿角胶颗粒

【主要成分】:鹿角,冰糖。

【功能主治】:温补肝肾,益精养血。用于腰膝酸冷,虚劳消瘦。





二、气血虚弱型

平时身体虚弱,气血不足;或大病久病,耗气伤血;或脾胃虚弱,化源不足导致气虚血少,经行血泄,冲任气血更虚,胞脉失于濡养,发生痛经。

主要症状: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神疲乏力,头晕心悸,失眠多梦,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疗方法:补气养血,和中止痛。

选用方剂:黄芪建中汤(载于《金匮要略》)。加当归、党参。方中黄芪、党参、桂枝补气温中,通络止痛:当归、白芍、饴糖养血和中,缓急止痛;炙甘草、生姜、大枣健脾胃以生气血,欲补气血先建中州。本方共奏补气养血,和中止痛之效。



治疗气血虚弱型痛经选用的中成药举例:

①、乌鸡白凤丸

【主要成分】:乌鸡(去毛爪肠)、鹿角胶、鳖甲(制)、牡蛎(燔)、桑螵蛸、人参、黄芪、当归、白芍、香附(醋制)、天冬、甘草、地黄、熟地黄、川芎、银柴胡、丹参、山药、芡实(炒)、鹿角霜

【功能主治】: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用于气血两虚,身体瘦弱,腰膝酸软,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②、定坤丹

【主要成分】:红参、鹿茸、西红花、三七、白芍、熟地黄、当归、白术、枸杞子、黄芩、香附、茺蔚子、川芎、鹿角霜、阿胶、延胡索、鸡血藤膏、红花、益母草、五灵脂、茯苓、柴胡、乌药、砂仁、杜仲、干姜、细辛、川牛膝、肉桂、炙甘草。辅料为蜂蜜。

【功能主治】:滋补气血,调经舒郁。用于气血两虚、气滞血淤所致的月经不调、行经腹痛。


③、同仁乌鸡白凤口服液

【主要成分】:乌鸡(去毛、爪、肠)、鹿角、人参、黄芪、山药、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天冬、地黄、青蒿、银柴胡、桑螵蛸、牡蛎、芡实(麸炒)、丹参、香附(醋制)、甘草。辅料为炼蜜。

【功能主治】: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用于气血两亏引起的月经量少、后错,行经腹痛,带下,少腹冷痛,体弱乏力,腰酸腿软,产后虚弱,阴虚盗汗。

气血充盈身体好





三、气滞血瘀型

平时情志抑郁,或忿怒伤肝,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或经期产后,余血内留,累积成瘀,瘀滞冲任,血行不畅,经前经时气血下注冲任,胞脉气血更加壅滞,导致痛经。

主要症状: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胸胁、乳房胀痛,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块下痛减,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或弦涩有力。

治疗方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选用方剂:膈下逐瘀汤(载于《医林改错》)。方用红花、桃仁、五灵脂、赤芍、牡丹皮、延胡索、川芎、当归活血通经,行瘀止痛;香附、乌药、枳壳调气疏肝,全方共奏活血止痛之能。



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选用的中成药举例:

①、调经丸

【主要成分】: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白术,茯苓,甘草,法半夏,艾炭,小茴香,吴茱萸,香附,陈皮,牡丹皮,没药,延胡索,益母草,断续,黄芩,麦冬,生阿胶

【功能主治】:温经散寒,调经止痛。用于气血凝滞,胞宫寒冷,症见少腹冷痛,喜暖喜按,得热痛减,月经量少,夹有血块。


②、益母丸

【主要成分】:益母草,当归,川芎,木香。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调经止痛。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月经量少、错后、有血块,小腹疼痛,经行痛减,产后恶露不净等。


③、调经活血片

【主要成分】:木香、川芎、延胡索(醋制)、当归、熟地黄、赤芍、红花、乌药、白术、丹参、香附(制)、吴茱萸(甘草水制)、泽兰、鸡血藤、菟丝子

【功能主治】:调经活血,行气止痛。用于月经不调,行经腹痛。





四、寒凝血瘀型

经期产后,感受寒邪;或过食寒凉生冷,寒客冲任,与血搏结,以致气血凝滞不畅,经前经时气血下注冲任,胞脉气血更加壅滞,导致痛经。

主要症状: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则痛减,经血量少,色黯有块,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黯,苔白,脉沉紧。

治疗方法:温经散寒,祛瘀止痛。

选用方剂:温经汤(载于《金匮要略论注》)。方中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通利血脉;当归、川芎活血祛瘀,养血调经;丹皮活血散瘀,清血分虚热;阿胶养血止血,滋阴润燥;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麦冬滋阴去热;人参、甘草益气健脾;半夏、生姜辛开散结,通降胃气。诸药合用,共奏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之功。



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选用的中成药举例:

①、 艾附暖宫丸

【主要成分】:艾叶(炭)、香附(醋炙)、吴茱萸(制)、肉桂、当归、川芎、白芍(酒炒)、地黄、黄芪(蜜炙)、续断。

【功能主治】:血虚气滞、下焦虚寒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症见行经后错、经量少、有血块、小腹疼痛、经行小腹冷痛喜热、腰膝痠痛。


②、痛经宝颗粒

【主要成分】:红花,当归,肉桂,三棱,莪术,丹参,五灵脂,木香,延胡索(醋制)

【功能主治】:用于寒凝气滞血瘀,妇女痛经,小腹冷痛,月经不调,经色黯淡。


③、痛经丸

【主要成分】: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香附(醋制),木香,青皮,山楂(炭),延胡索,炮姜,肉桂,丹参,茺蔚子,红花,益母草,五灵脂(醋炒)。

【功能主治】:活血散寒,调经止痛。用于下焦寒凝血瘀所致的痛经,月经不调,经行错后,经量少有血块,行经小腹冷痛,喜暖。





五、湿热蕴结型

平素湿热内蕴,或经期产后,感受湿热之邪,与血搏结,稽留于冲任、胞宫,以致气血凝滞不畅,经行之际,气血下注冲任,胞脉气血更加壅滞,导致痛经。

主要症状:经前或经期小腹灼痛拒按,痛连腰骶,或平时小腹痛,至经前疼痛加剧,经量多或经期长,经色紫红,质稠或有血块,平素带下量多,黄稠臭秽,或伴低热,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治疗方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选用方剂:清热调血汤(载于《古今医鉴》)。加红藤、败酱草、薏苡仁。方中黄连、薏苡仁清热除湿;红藤、败酱草清热解毒;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牡丹皮活血祛瘀通经;莪术、香附、延胡索行气活血止痛;生地、白芍凉血清热,缓急止痛。全方共奏清热除湿,化瘀止痛之效。



治疗湿热蕴结型痛经选用的中成药举例:

①、妇科千金片

【主要成分】:千斤拔、金樱根、穿心莲、功劳木、单面针、当归、鸡血藤、党参。

【功能主治】:清热除湿,益气化瘀。用于湿热瘀阻所致的带下病、腹痛,症见带下量多、色黄质稠、臭秽,小腹疼痛,腰骶酸痛,神疲乏力;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炎、慢性宫颈炎见上述证候者。


②、妇炎净胶囊

【主要成分】:苦玄参、地胆草、当归、鸡血藤、两面针、横经席、五指毛桃等。

【功能主治】:清热祛湿,调经止带。用于湿热蕴结所致的带下病、月经不调、痛经;慢性盆腔炎、附件炎见上述证候者。


③、妇炎康片

【主要成分】:赤芍、土茯苓、三棱(醋炙)、川楝子(炒)、莪术(醋炙)、廷胡索(醋炙)、芡实(炒)、当归、苦参、香附(醋炙)、黄柏、丹参、山药。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化瘀,散结止痛。用于湿热下注,毒瘀互阻所致带下病。症见带下量多、色黄、气臭,少腹痛、腰骶痛,口苦咽干;慢性附件炎、慢性盆腔炎见上述证候者。

茯苓





此文献给所有女性朋友,希望她们身体健康,永远年轻漂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