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陶渊明” | 黄秋园——生前藉藉无名,死后名满天下

 探墨艺术 2020-06-05

黄秋园先生是位百年难遇的一位大画家,了不起,比黄宾虹先生还高明。
 

——黄君壁

1986年,一位来自江西南昌某画家的儿子,在北京的中国美术馆展览馆,为他已经辞世七年的父亲举办了一场画展。

这位南昌画家生前曾说,我这一辈子别无他求,只要在我死后能办一场我的作品展,也就死而无憾了。
 

黄秋园《江山雪霁图》

 
遵照父亲的遗愿,他决定在中国美术馆为父亲办展。

但要在中国美术馆办展,合计约要2000多元的场租及住宿费、旅差费等,把当时只拿每月几十元工资的他难住了。

无奈之余,他寄希望于诉求有关部门得以解决,但得到的答复是“这是你的个人行为”。

不得已,他只有无偿捐出六幅父亲的画,才勉强凑齐了相关费用,得以前往北京。
 

黄秋园《山水》

 
一番辛劳之后,画展如愿在中国美术馆的展览馆举办了。

然而父亲藉藉无名的名声,让众多艺术爱好者心存疑惑。在画展开幕的前期,前来参观的人却屈指可数,可谓反响平平。
 

黄秋园《山水》

 
但正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

一传十,十传百,来观展的人多了,场面一下子热门了起来。

据说,当时北京许多这个美院的教授,那个画院的专家,都一个个傻呆呆地看着,仿佛许久未曾受到过的震撼,忽然都赶在今天到来了。

在临近画展闭幕时,刘海粟专程从外地赶来,只为一睹画展风采。

我很敬佩黄先生的画,想用自己的一张画换黄老的一张画。

李可染也来了,激动地不能自己,“国家有像颜回这样的大师,居然无人知晓,羞愧啊,羞愧啊......

这位引起巨大轰动的画家,就是江西南昌的黄秋园。

黄秋园像

       

黄秋园(1914—1979),名明琦,字秋园,号大觉子、半个僧、清风老人、退叟,江西南昌人,生前为南昌市人民银行职员、南昌国画研究会副会长。故后被江西美术家协会追认为会员,中央美术学院追聘为名誉兼任教授,中国画研究院追聘为名誉院委委员。

         


黄秋园《山水》

黄秋园一生,不过短短六十五载,生前远离名利,一生大半都在银行做着小职员,却默默地献身艺术,即便困顿也不趋媚于世俗。死后过去七年,才以“大师”的身份被全国画界奇迹般地发现。

然而大家并不知道的是,他的画都是源于自学。
 

黄秋园《墨梅图》


 

没于乡里,闻于天下


 
黄秋园的作品就是放在故宫里也是精品,他是江西的光荣,也是我们民族的光荣。他的作品可以作为我国文化界的一个项目拿到国际上去宣传。
 
——潘絜兹
 
1914年,黄秋园出生在江西南昌一个寒门家庭,父亲在南昌剑声中学教书,母亲为家乡贤达。

家庭的文风蔚然,黄秋园很小就被送进私塾启蒙。

未过多久,黄秋园就表现出对绘画的强烈兴趣,仅仅七岁就已经在临摹《芥子园》。
 

黄秋园《山水界画》

 
左莲青是黄秋园父亲的好友,也是另一位南昌籍艺术大师傅抱石的老师。

为了不使黄秋园绘画的悟性遭到埋没,父亲便请左莲青日后能教他作画。看着年龄不大,却在绘画上天份极高的黄秋园,左莲青自然一口应允。
 

黄秋园《山水》

 
但是家境的贫寒最终还是成为黄秋园的一道绊脚石。

中学刚刚读完,黄秋园就失学了,爱好绘画的他转而进入裱画店,做了一年的学徒工。

裱画店的学徒经历,不仅让黄秋园能接触到大量的古今名画,而且也让他结识了众多的收藏家和购画人。

本就痴迷于绘画的黄秋园加倍用功地临摹着古画,他的仿古画竟也深受藏家的青睐,开始竞相求购他的画作。

黄秋园由此从学徒工转而为以卖画为生,此时他仅有十九岁。
 

黄秋园《仿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

 
父亲每天除了工作、吃饭、睡觉,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绘画上。

多年后,黄秋园的儿子黄良楷,在回忆他当年作画的场景时,如此说道。
 

黄秋园《层岩古木图》

 
然而身在旧社会那个动荡的年代,仅仅想要依靠卖画来养家,毕竟杯水车薪。

1938年,刚满24岁的黄秋园在伯父的介绍下,考入了江西裕民银行,担任文书一职。

时逢抗战时期,为了响应国内反日救亡的口号,黄秋园将自己近期创作的画作来到江西的泰和县和贛县,参加抗日义卖画展。

现场高涨的民众情绪,竟然将黄秋园的画抢购一空。黄秋园当即将所卖款项全部赠难民救济会。
 

黄秋园《古木悬岩图》

 
四十年代,香港曾有欣赏黄秋园画功的人想聘请他出国作画。

黄秋园却不为所动,“我追求的是民族传统,我要表现的是祖国山河,离开祖国的山山水水,我还画什幺呢?

在黄秋园看来,祖国既是中华文化的摇篮,也是中国书画的根源,只有立足于国家的青山绿水之间,自己的画才有国画的生命力。
 

黄秋园《深山飞泉图》

 
新中国成立后,黄秋园成为南昌人民银行的一名科员,一直到1970年退休,黄秋园已在银行系统工作了三十多年。

虽然只是银行的小职员,但是黄秋园却将他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奉献给了绘画。

没钱买宣纸,他便画在银行浅黄的包装纸上;没钱装裱,画就迭成一堆;没机会展出,他仍然自得其乐地创作。
 

黄秋园《古木幽泉图》

 
可是野路子出身的黄秋园,一生从未接受过科班教育,也未曾有过正规的拜师学艺,这为讲究画道正统的美术协会所不以为然,美协一直没有把黄秋园考虑引入会内。

将艺术视为一生财富的黄秋园,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举办一场自己的个人画展。
 

黄秋园《花鸟》

 
为了满足父亲黄秋园的愿望,儿子黄良楷四处奔波、自筹经费。

1975年,恰逢当年裱画时的旧友前来家中作客,黄秋园兴奋地与故人痛饮,这时突然闻听可以办他的画展时,惊喜地连筷子都掉落在地上。

然而隔天黄秋园就突患脑溢血而去世了。
 

黄秋园《梧桐闲吟图》

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

 
李可染先生曾经在评价黄秋园的画时说:“黄秋园先生山水画有石溪笔墨之圆厚、石涛意境之清新、王蒙布局之茂密,含英咀华,自成家法。苍苍茫茫,烟云满纸,望之气象万千,朴人眉宇。二石、山樵在世,亦必叹服!
 

黄秋园《归山图》

 
黄秋园一生对绘画的投入程度,唯有痴迷才能形容。

他的绘画,山水、花卉、人物无所不工,尤以山水画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与他后期的山水画相比,黄秋园是现代少有的精通界画的绘画大师。
 

黄秋园《蓬莱仙境图》

 
界画是国画中一个很有特色的画种,特点就是使用界尺引线作画。在山水画中表现亭台楼阁的横平竖直,往往就是用界尺来辅助完成的。

但界画过于精密的写实风格,使人不仅要具有极深的绘画功底,同时还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不少文人画家为了挥洒自如,纵情于一时灵感,不太愿意把精力花费在界画创作上。

宋元以后,文人画日渐兴盛,界画逐渐被视为工匠所为,地位日益低下。从19世纪和20世纪近200年时间里,界画艺术领域是一片荒凉的废墟。
 

黄秋园《雪景仙阁》

 
而在黄秋园的笔下,他将界画与大青绿山水相结合,工整而不拘泥,雍容典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黄秋园的界画,没有工匠般的俗气,无论楼阁、观宇、飞檐、廊曲多么繁复,都表现得精妙绝到、穷形尽相,如照相写真一般,令人叹为观止。
 

黄秋园《山水》

 
黄秋园的山水画,往往以气势磅礴的巨幅形成强大的气场,以顶天立地的构图火力全开,点线密集,不留空白,通篇满纸笔墨看起来郁郁葱葱,又能在茂密处透露出浓淡深浅的空灵之气。
 

黄秋园《石壁断云图》

 
凡是读懂黄秋园山水画的人都普遍认为,他的山水是“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

层峦叠嶂、骨体坚实的山水面貌,犹如宋人山水一般,墨法精微。

而雄奇错综的丘壑、丰茂多变的植被,又如元人山水,空蒙清新。
 

黄秋园《雪景山水》

 
只要细心品读黄秋园的画,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他经常在山水画中,画一位拄杖老人过桥的情景,又常画一位正坐在山野茅屋中自读、打坐的高士。

真正读懂黄秋园画作的人,其实正是了解了黄秋园内心世界的人。

那个在画中踽踽独行、在窗前独坐的世外高人,不是别人,正是黄秋园自己。

正如黄秋园遗世独修的清雅品质那样,不求闻达,但求旷世独修 。
 

黄秋园《策杖游山》

 

“秋园皴”与积墨法


 
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曾有言,“凡大家神品,必于皴法有奇”。

一个在山水画上卓有成就的大师,一定会在皴法上比普通画家更加匠心独运。

黄秋园就是这样一位在皴法上有着个人风格的大家。
 

黄秋园《庐峰飞瀑图》
 
在他晚年最能体现他艺术水准的画作中,运用了一种特别的皴法去创作他的山水结构,形成了一种玲珑别致、自成语汇又具有现代审美意蕴的山水风格。

这种皴法既有牛毛皴的浑厚细密,又有鬼脸皴的回旋坚实,它比前人所创的皴法更为繁复,也更为精到。

在画界把这种黄秋园个人特色的皴法称为“秋园皴”。
 

黄秋园《山水》

 
繁复浓密的皴法离不开笔墨的层层积淀,他更是把积墨法的运用推向新的高度。

李可染在看完黄秋园的画展后说:“整个中国美术史上能作积墨的不多,成功的更少。在积墨法上有突出成就有龚贤、石溪、近代的有黄宾虹,再就是秋园先生了。中国画艺术是在发展的,决不是到了穷途末路,黄秋园先生的艺术成就再一次说明了中国画强大的生命力。
 

黄秋园《闲来读书图》

 
在李可染看来,墨法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层层添加,交错进行,不擅此者,便板、乱、脏、死,而近代唯有黄宾虹、黄秋园二人才精通此法,所以他们的作品在笔墨上愈发显得浑厚华滋。
 

黄秋园《山水》

 
刘海粟在总结黄秋园的艺术特点时说“黄秋园先生是江西人民优秀的儿子,我中华民族杰出艺术家,他的画体现了中国人永不枯竭的创造力,工笔崇唐,底功扎实,以元人松秀之笔,取宋人构图,又得明末清初诸家之长,是自学成才的代表,作品证明了中国画并无所谓‘危机’,而是生机郁勃。化古为新,人们正在认识他,他必将给祖国带来光荣。
 

黄秋园《山居图》

 
黄秋园的一生既是短暂的,又是伟大的,在他交错繁杂、浑然化一的笔墨中,让人感受到他山水画独有的艺术风韵,仿若在指引着观者,向着他“深邃虚灵,幽深旷达”的内心世界中走去。



探墨艺术平台媒体支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