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世海回忆录(66)相“对捧” 人和事兴(一)

 cxag 2020-06-05

小时候,我听过这样一个传说:乾隆皇帝有一天下朝回到后官,忽听窗外云中传来一阵哗啦哗啦的声音,像是铁甲上的铁片窸窣作响,乾隆闻之仰首发问:“何人在此保驾?”空中传来“二弟云长”的回答。乾隆爷欣喜万分,急忙问:“三弟安在?”“镇守辽阳。”于是,乾隆爷立即降旨:火速调辽阳县令进京朝见。哪里想到辽阳县令一见圣旨以为大祸临头,吓得魂飞散,当即悬梁自尽。

民间曾盛传乾隆是刘备转世,桃园三结义只有一世之谊,不能再有二世。因此自清以来,更加尊崇关羽,称之为关圣、关帝。

回顾京剧二百年来的发展历史,关公戏占有一定的位置。据闻最早扮演关公的是四大徴班中春台班的汉调生角米喜子(米应先)老前辈。代代沿袭相传,塑造出京剧舞台上万寿亭侯威武肃穆、令人敬畏的艺术形象,并逐渐将饰演关公的专门角色称为红生。花脸兼工演关羽称为红净,只有两出戏,一出是《临江会》,另一出是《单刀会》。为了体现对关老爷的尊重,梨园中对扮演关羽的演员设立了许多规约,如扮演关公之前须洗澡净身,甚至夫妇分居。传至我这辈人,规约已简化,科班条件又有限,即便如此,我饰演《临江会》中的关羽时,仍是化装后要封嘴(用笔在嘴上画X),再不许随意言笑。勒头前,从祖师爷供桌上取张关老爷的石印像,称之为老爷码,叠好顶在头里。演毕,摘下盔头,在祖师爷像前烧上一炷香,磕头之后将老爷码焚化。而且严禁旦角在后台动朱笔,因为这是关公专用。

此时,京剧界已有“八大老爷”的称谓,并根据每位不同的艺术特点赠以美誉,我只根据我的所见所闻,略谈自己的一点看法。这“八大老爷”是:京剧须生(老生)创始鼻祖程长庚老前辈,人称“程大老板”。传闻程老板演关公不用勾脸,酒后凝神运气脸即红润。演出的剧目有《战长沙》《汉津口》《华容道》等。

“活老爷”一一三麻子老先生,本名王鸿寿。据闻,他不仅丰富了红生剧目(改编了《走麦城》《古城会》等多出剧目),而且改进了关公的舞台形象,创制了前有杏黄绒球、后缀“寿”字披风(后兜),两耳垂白飘带和黄丝的绿夫子巾,代替了原来的包巾,又改揉红脸为勾重红色的脸。将过去木板刀头画一条龙的黑杆青龙刀,改成金杆金刀头镂空塑龙的新式青龙刀。并在舞台上创出关公特有的亮相、马趟子、刀趟子的表演,为今天京剧舞台上的关公形象定了型。

这两位“关老爷”我都没有赶上。

八旗老爷”一一夏月润先生。他主要在上海演关公戏,曾在演关羽时改穿大靠,扎上八面靠旗,故有此称。记得我在科时,他在北平第一舞台演出,我没有看过,只见过剧照。耳闻他曾在上海伶界联合会任会长,有很高威望。

泥塑老爷”一一程永龙先生。对于程先生我是久闻大名,富连成科班里陈富瑞、韩盛秀师兄演《九江口》是他亲授的。我曾在天津与他合演过一场《古城会》。程永龙先生身材较胖,台帘一打,他扮演的关公膀阔腰圆,使用的青龙偃月刀刀头、刀杆、刀钻的长度相等,从台下望去,气魄惊人。他勾关公的卧蚕眉、凤眼,笔道格外细。夜读《春秋》的姿势,是一手持书,一手捋髯,宛如关帝庙的关圣塑像,所以被称为“泥塑老爷”。我饰张飞在古城下与关羽见面,提枪向关羽刺去,关羽突然换念京白:“三弟,你就不念咱们结拜之情了吗?”京白是有较强节奏感、四声吐字、以北京方言为准的一种念白,身份卑微的人或太监大都念京白,有时为了插科打诨也可在某一句中改说京白。关将军在舞台上成风凛凛,神态庄重,怎么忽然念起京白呢?台下哗然,我几乎愣住。后来才知程先生有念京白的癖好。

“海老爷”——周信芳先生。周先生曾跟我讲,他给老三麻子王鸿寿先生在《走麦城》里配演关平、廖化,看会一些东西,又曾受老三麻子指点,深得其神韵,眼神最到位。若论演关羽神韵之佳,我以为,在我所见过的“关老爷”中非周先生莫属。由于周先生是海派老牌,遂冠以“海”字。

“武老爷”——李洪春先生。他是最常在北平演出的“关老爷”。

我刚刚出科时,搭尚先生的重庆社,债务压身,生活困难。住我对门的华乐园经理万子和先生,推荐我到李洪春先生那里演出,每周一次。演出这天,我早八点来到大栅栏的一个鼻烟壶铺,等李先生之徒宋遇春老兄给我说说剧本,往往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情节,照着念一下,简单说说场子,我便回家吃午饭,十二点赶至华乐园扮戏。好在《三国演义》在科班早已熟读,略知一二,抓紧时间自己编编词,或借用书上的原词稍加改动,演来还不算吃力。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们从关羽斩熊虎、桃园三结义,直演到关公走麦城,一段段连续演出。我经常扮演剧中的曹操、董卓、张飞等角色,受益匪浅。李洪爷(大家对他的尊称)拜王鸿寿先生为师,对红生戏苦心钻研,甚有建树,在北方颇负盛名,因其着力表现关老爷的勇武,故称“武老爷”。

小老爷”一一李万春。李兄成名甚早,被称为“童伶奇才”,演关羽时很年轻,个子又小,深受观众喜爱,有“小老爷”之称。

“文老爷”一一林树森先生。曾用艺名小益芳,也曾与老三麻子同台得其亲传。林先生演关羽,亮相时没有太强的节奏感和明显的停顿,像关公出场时的戳刀亮相等全是稳稳一搁,点到为止。威严中不失儒雅,获“文老爷”之称。

我曾在上海多次观看林先生的演出,没机会与他同台,我和周先生演了几期都是小三麻子(李古来)饰关羽。

这次马先生在上海演出,特约林先生参加,我的感受更深一层。

这年,上海黄金大戏院、天蟾舞台已由新成立的大来公司统一管理。公司董事长是顾乾麟先生,也是上海怡和公司的经理,是位京剧爱好者,票戏多年,善演红生,曾向小三麻子学演红生戏。顾先生身材魁伟,嗓音高亮,技艺宗林树森先生,极有关帝风采。他和梅、尚、程、荀四大名旦,马连良、周信芳、盖叫天诸位名家皆为好友,所以才任大来公司董事长。

此次马连良先生在天蟾舞合演出,顾先生提议约请林树森先生、于连泉师兄一一筱翠花老板参加,组成较强阵容,稳操胜券。马先生很是赞同。

顾先生在家设宴款待我们。他的家是很讲究的,我尤其对墙壁上画的大大小小的麒麟感兴趣,想是与他的名字“乾麟”相照应。

席间,顾先生建议请马先生头天打炮演《群英会·借东风》带《华容道》。

马先生喝了一口酒,微笑着点头:“有林三哥助演,我是求之不得。”在座的诸位鼓掌欢迎。林树森先生曾在喜连成科班搭班学艺,同出叶师傅名下。因为林先生长马先生四岁,所以他以兄相称。

林先生坐在那里只是微笑,未开口明确表态。看上去,他好像在思考什么。我觉得有些不解,暗想,马先生的《借东风》红遍大江南北,逢贴必满,若接演《华容道》,对保持剧情的完整性,对壮大林三爷的声势,都大有裨益,为什么他反而不满口应承,慎在那儿沉默不语呢?

识相的孙兰亭马上接着说:“马老板谦虚合作,诸位也赞同董事长的提议,已鼓掌欢迎,可是也得听听林三爷的高见哪!”

大家一下子安静下来。林三爷顺手拿起搭在腿上的餐巾布擦了擦嘴和手,微微一笑,说:“打炮戏《群 借 华》,显然是马老弟和在座诸位在捧我,我谢谢了!”说着他两手抱拳先向马先生又转向大家致谢。

“但是,恐怕我是有负众望了,兄弟我实在是不敢唱这场戏。”林三爷的这番话出乎大家意料,大家一时不知该说什么。还是孙兰亭从容发问:“林三爷何出此言,说说其中缘故,我们倒长长见识。

“明摆着,咱们马老弟的《借东风》红遍大江南北,久演不衰,尤其借风的【二黄】更是脍炙人口,蹬三轮的都会唱望江北……”

马先生摆着手站起来打断林三爷的话:“林三哥,您要是再捧我,我这酒就不能喝了,给我捧晕了呀!”

“老弟,别着急,我说的是实话,还有下情回禀。”林三爷也站起来,让马先生坐下。

“这么热的一场戏,请诸位想想,我若接了《华容道》,观众听完《借东风》起堂,给我剩了半堂人,怎么办?”

“您太多虑了,还有世海的曹操呢!”马先生指着我说。

“世海弟的曹操没话说,老弟,你马连良毕竟是马连良啊!”

这番话很有道理,我心服口服。林三爷知己知彼虑事周全,营业戏总不比义务戏,《华容道》是不好演,又不是只演一两场。这出《借东风》是马先生所有剧目中上演率最高的,在黄金大戏院曾经一个月连演十七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