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是收藏下载转发,像个信息搬运工?做好这三步,让信息为你所用

 超级致富宝典 2020-06-06

公司的助理小郭是个认真的人,半年前公司说要等级评定,她开始在网上下载了很多学习资料,有书、课程、还有软件等,满满当当几十个G,说是要开始大干一场。她还订阅了不少能提升思维和工作能力的优质公众号,有些公众号早上推文,有些是晚上,这让她每天上下班路上都停不下来,不是阅读文章就是在查找资料。

公司快要考核了,我见小郭非常焦虑,问她准备得怎样了?她说:“确实用心搜集了很多资料,准备好好钻研,但储存之后放在那里,一直没有整理过,更没有抽出专门的时间去学习。平时读到好文章,感觉自己明白了点什么,但是回家之后做做家务,第二天就不记得了。这半年下来,感觉也没多大进步。”

像小郭这样,经常做信息的转发、收藏、储存,而不是深入阅读的人,互联网上有一个词,叫做“信息的搬运工”,他们勤于把网络上的信息从这个地址搬到那个地址,从一个账号发送到另一个账号,看起来每天忙忙碌碌,接收了大量信息,实际上并没有把信息转换为头脑里的知识,更无法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只是收藏下载转发,像个信息搬运工?做好这三步,让信息为你所用

搬运也不一定限于网络上的信息。我有个大学同学,上课的时候从来不记笔记,就等着老师写完后用手机拍个照,既简单又便于存储。等到考试时,面临着要把几百张照片拿出来复习,虽然信息量大,但是难以理出头绪,最后不得不向学霸同学讨要课程笔记。

凡是经手了大量信息,又没有进行大脑加工处理,最后这些信息在大脑里留不下痕迹的行为,都属于“信息的搬运”。曾经一句广告语“我们是大自然的搬运工”,让搬运工这个词变得时髦,但是在网络信息时代,我们决不能做信息的搬运工。

我们拥有的知识,是通过大脑的记忆、模仿、思考得来的。李笑来在《把时间当做朋友》里说到:“输入完成之后,信息要经过大脑进一步处理:需要记忆的,就要记住,并且可能要依赖复习才能真正记住;不需要全部记忆而又有用的,就要用文字存档,并且要想办法保证将来能够找到;新输入的信息与曾输入的信息如果类似却不完全相同,就要花时间仔细分辨,以免将来使用的时候出差错;新输入的信息与曾输入的信息如果有关联,就要想办法研究清楚。”

可见,记忆是加工信息的第一步,也是大脑最基本的功能。根据保存时间的长短,记忆又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和永久记忆。当你第一次接触到信息,比如阅读一篇文章,或者看懂了老师的一道解答,当时受到了启发,觉得自己记住了,这只是瞬时记忆或者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短暂的、容量有限的,就像计算机的内存一样,更新频率很快。也许你当时会认为自己已经牢牢记住了,很可惜,那只是大脑给你的假象。如果没有进一步的信息加工,你所做的事情依然主要是搬运,只不过这样的搬运过程并非一无所得。

我们要怎样做好大脑的信息加工呢?可以从这三步做起:

只是收藏下载转发,像个信息搬运工?做好这三步,让信息为你所用

1.花式记笔记

试想,给你一个身份证号,你需要花多长时间才能记住?如果把这个身份证号这样划分:前6位是你熟悉的电话号码,后4位是孩子的生日,中间的数字对应着这个人国庆节的生日,这样拆解是不是很快记住了一长串数字呢?

大脑喜欢记忆有序的、有逻辑性的内容。有些世界记忆大师会在现场表演1分钟记下40个随机数字,并且可以倒背如流,就用到了将这些数字分块、编码的方法,使它们变得有逻辑性、便于记忆。

平时零零散散存下的资料、断断续续拍的课堂解答,都没有太多规律可寻。我们需要经常对日常的存储记录进行整理,使随机的信息变得富有逻辑。

网络信息比如网页、笔记、图片、文档等,可以借助专门的APP进行一键收藏,然后分类、分组、贴标签,构建出一个知识体系。使用它们的时候,可以根据标签或者组别进行批量阅读,也可以利用APP的搜索引擎,搜索标题或正文中的关键词来进行阅读。

平时看的书、听的课,可以用笔记的方式整理出来。大名鼎鼎的康奈尔笔记法、麦肯锡公司的空雨伞笔记法、东尼·博赞的思维导图法,都可以让学习的内容变得有逻辑性。搭配合适的颜色笔,让笔记更加赏心悦目,也是一种利于记忆的视觉化学习方法。

2.深层次解码

光整理信息还不够,我们还需要对信息进行主动和深入的思考。《精进》的作者采铜将这个过程称之为解码,并举了一个小黄鸭的例子。一只在玩具店里经常能见到的“会说话、会唱歌的小黄鸭”,在不同的人眼里,它的功能属性完全不同。

孩子关心的是“小黄鸭说了什么”,他听到的是儿歌、故事,是信息;家长关心的是“小黄鸭是什么”,关心作为玩具的小黄鸭,它的教育性、安全性、性价比等等;玩具工程师关心的是“小黄鸭是怎么做出来的”,思考和设计小黄鸭的功能模块、电路结构是如何实现的。

因此,学习中的解码是分层次的,分别是信息和知识、内容和价值、形式和结构,三个层次层层深入。我们对信息的深入思考也应该按照这样的层次递进。

思考得越深入,越接近知识的本源;拓展得越丰富,越容易打通知识壁垒。

3.学而时习之

很多人只喜欢不断学习新鲜的知识,忽略了复习才是巩固记忆、加深理解的过程。

前面我们说过接触新鲜的信息,留下的只是短时记忆。要把重要的内容长期储存在脑海里,就要把它变成长时记忆和永久记忆,必须通过复习来完成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斯浩有个著名的研究结论:艾宾斯浩记忆遗忘曲线,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最初遗忘的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我们根据记忆的规律及时进行了复习,短时记忆就会成为人的长时记忆,在大脑中保存很长的时间。

上学的时候,老师白天讲过的内容会留作业晚上完成,就是在最短时间内的复习。此外,还有单元复习、期中复习、期末复习,直至最后高考前的总复习。认真复习的次数越多,记忆就会越深刻越长久。为什么很多人对小学学过的古诗印象深刻,就是这个原因。

因此,我们平时随手存储的信息,经过整理和解读之后,也应该时常翻出来看看,进行阶段性复习。

只是收藏下载转发,像个信息搬运工?做好这三步,让信息为你所用

掌握知识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动作,平时会随手收藏、注意保存有价值的信息,已经迈开了深入学习的第一步,接下来做好系统性整理、深层次思考和有规律复习,才能将这些信息消化吸收、为我所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